《来新夏随笔自选集:书卷多情似故人》:
碧海丹心郑思肖 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吴中(今属江苏省)地区久旱乏水,百姓汲水奔走于道,十二月十二日这天,人们寻水来到吴县(今苏州市)承天寺里,有一口眢井中,发现了一个大铁盒子,上面已布满了厚厚的尘土,打开之后,内有手稿一册,书名《心史》,外写《大宋铁函经》,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郑思肖是谁?他怎么把书藏到这里呢? 郑思肖(124l一1318年)字忆翁,别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人,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是宋、元之际的一位很有气节的爱国诗人和画家。他的祖父郑咸,做过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县的主簿,父亲郑震,是位很有正义感的学者,担任过安定、和靖二书院的院长,在得知佞臣郑清之再度为丞相时,亲临其门,高声骂道:“你这个端平时期(1234—1236年)的败相,怎敢再次败坏天下?”因此全家被捕入狱。
郑思肖兄妹二人,从小父母要求他们很严格,行、坐、寝、食,无一事一时而不教,尤其是他父亲的高贵品质,对他们兄妹影响很大,郑思肖少年有志,聪慧过人,行为奇异。二十岁左右,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并且名列优等。为了服侍父亲,他毅然抛弃了仕进的机会,来到吴地,寄居西湖侧畔,每日与四方名儒硕学交游,增广见闻。时值元军大举南下,宋廷腐败而无法抵抗,眼见祖国河山沦丧,人民惨遭蹂躏,郑思肖忧愤万分,跑到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叩宫门上疏皇帝,怒斥尸位素餐者的恃权误国,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的进攻,由于他的奏折言辞激烈,切中时弊,触犯了当权者,所以,未予上报。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十分悲痛,他要以文天祥为榜样,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决心以一人之力,反抗元朝的统治,所以自称“孤臣”,有人笑他迂腐,说:“天下就缺少你这么个忠贞之人?”他回答道:“所有的人要都像我这样做,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救了。”他认为在元人的统治下生活,简直是一种耻辱,所以决定改名换姓,终生不仕元。思肖就是这时起的名字,意思是思念宋朝(宋朝皇帝姓赵,肖是繁体“趟”字的构成部分)。忆翁、所南都是这个意思;每年夏、冬祭祀,他都到田野里大哭一场,然后向南叩拜;见到穿元人服装、讲蒙语的人,他就咄咄掩耳疾走;无论坐着还是躺着从不面朝北方,以示不为元朝的臣民;题自己居室的匾额名为“本穴世家”,因“本”字可拆成大十,将“十”置“穴”中,即“大宋世家”。赵孟頫是宋朝宗室,著名书画家,在当时名气很大,与郑思肖关系很好。后来,他降元并担任了元的官职,郑思肖恨他没有骨气,就与他断绝了往来。郑思肖很擅长绘兰花,自南宋灭亡后,所绘兰花全不画土和根,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都让番人夺走了,你不知道吗?”把爱国激情寓于画中,许多元朝的达官显贵,求他绘兰,他坚决不肯,反而赠与平民百姓。有一次,本县知县向他讨求,他不肯画,这个知县知道他有土地,就威胁说:“你不为我画兰,我就给你多摊派赋役。”郑思肖大怒道:“我头可断,兰不可画。”这个知县最终也未能得到他的兰花图。其奇气伟节,气贯长虹。
后来,他把家中大部分土地捐赠给了寺院,只留数亩作为自己的衣食之资,并对佃客说:“我死以后,这些土地归你们所有。”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大约三十五岁时离家出走,从此,浪迹行踪,遍游了吴地的名山、道观,四十年问,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文,编写《心史》一书,包括《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计250首诗,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当时,这部书不可能刻,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重缄封好,藏于承天寺枯井中。在这部书中,他字字血、声声泪,讴歌了南宋的爱国志士,痛斥了奸臣、佞徒的丑恶行径,控诉了元军对宋人的蹂躏罪行,表现了自己忠贞爱国的感情,如在《过徐子方书塾》诗中说:“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在题《寒菊》诗中说:“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在《与友人书》中说:“天下皆变,吾观其不变,惟其不变,乃所以变,其变者物也,不变者道也。”这个“道”,指的就是他的操守。又说:“古人重立身,今人重养身,立身者盖超乎千古之上,养身者,惜一粟以活微命,何足道哉!”他讲的“立身”也是指个人情操。他鄙视那些似豺若狼的贪官污吏。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这样做,在当时民族歧视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有杀身的危险,但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又不容不吐露,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月遇逆事相忤,尤觉气豪不自禁,非不知贼之刀锯之痛,然痛有甚于刀锯者。宁忍避一身微痛,不救天下至痛?时吐露真情,发为歌诗,决生死为国讨贼之志。”这是何等的悲壮,其忠肝义胆足可千古称道,难怪近代学者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则热血“腾跃一度”,并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元朝仁宗延祐五年,郑思肖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就把好友唐东屿叫到身边,嘱咐他说:“我死之后,你替我写一个灵牌,上写‘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说罢而死,享年七十八岁,有《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心史》流传于世,存世画迹有《国香图卷》《竹卷》。郑思肖的爱国精神如水在地,似日行空。
(1989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