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卷多情似故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7593
  • 作      者:
    来新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来新夏(1923-2014),浙江萧山人,字弢盫。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和方志学等研究,被誉为“纵横三学”。著有《清人笔记叙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北洋军阀史》、《中国图书事业史》、《中国地方志》等。“纵横三学”的来新夏先生“衰年变法”,晚年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随笔大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来新夏随笔自选集:书卷多情似故人》为纪念来新夏先生诞辰90周年而编写,由来先生历年旧作及近年新作700余篇随笔中精选出来,表达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宏愿与实绩,有读书之法,也有唯美游记。《来新夏随笔自选集:书卷多情似故人》以随笔散文的形式,全面回顾来新夏先生的学术道路、心灵轨迹以及读书方法和各种人文典故、历史知识,既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来新夏随笔自选集:书卷多情似故人》:
  碧海丹心郑思肖 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吴中(今属江苏省)地区久旱乏水,百姓汲水奔走于道,十二月十二日这天,人们寻水来到吴县(今苏州市)承天寺里,有一口眢井中,发现了一个大铁盒子,上面已布满了厚厚的尘土,打开之后,内有手稿一册,书名《心史》,外写《大宋铁函经》,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郑思肖是谁?他怎么把书藏到这里呢? 郑思肖(124l一1318年)字忆翁,别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人,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是宋、元之际的一位很有气节的爱国诗人和画家。他的祖父郑咸,做过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县的主簿,父亲郑震,是位很有正义感的学者,担任过安定、和靖二书院的院长,在得知佞臣郑清之再度为丞相时,亲临其门,高声骂道:“你这个端平时期(1234—1236年)的败相,怎敢再次败坏天下?”因此全家被捕入狱。
  郑思肖兄妹二人,从小父母要求他们很严格,行、坐、寝、食,无一事一时而不教,尤其是他父亲的高贵品质,对他们兄妹影响很大,郑思肖少年有志,聪慧过人,行为奇异。二十岁左右,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并且名列优等。为了服侍父亲,他毅然抛弃了仕进的机会,来到吴地,寄居西湖侧畔,每日与四方名儒硕学交游,增广见闻。时值元军大举南下,宋廷腐败而无法抵抗,眼见祖国河山沦丧,人民惨遭蹂躏,郑思肖忧愤万分,跑到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叩宫门上疏皇帝,怒斥尸位素餐者的恃权误国,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的进攻,由于他的奏折言辞激烈,切中时弊,触犯了当权者,所以,未予上报。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十分悲痛,他要以文天祥为榜样,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决心以一人之力,反抗元朝的统治,所以自称“孤臣”,有人笑他迂腐,说:“天下就缺少你这么个忠贞之人?”他回答道:“所有的人要都像我这样做,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救了。”他认为在元人的统治下生活,简直是一种耻辱,所以决定改名换姓,终生不仕元。思肖就是这时起的名字,意思是思念宋朝(宋朝皇帝姓赵,肖是繁体“趟”字的构成部分)。忆翁、所南都是这个意思;每年夏、冬祭祀,他都到田野里大哭一场,然后向南叩拜;见到穿元人服装、讲蒙语的人,他就咄咄掩耳疾走;无论坐着还是躺着从不面朝北方,以示不为元朝的臣民;题自己居室的匾额名为“本穴世家”,因“本”字可拆成大十,将“十”置“穴”中,即“大宋世家”。赵孟頫是宋朝宗室,著名书画家,在当时名气很大,与郑思肖关系很好。后来,他降元并担任了元的官职,郑思肖恨他没有骨气,就与他断绝了往来。郑思肖很擅长绘兰花,自南宋灭亡后,所绘兰花全不画土和根,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都让番人夺走了,你不知道吗?”把爱国激情寓于画中,许多元朝的达官显贵,求他绘兰,他坚决不肯,反而赠与平民百姓。有一次,本县知县向他讨求,他不肯画,这个知县知道他有土地,就威胁说:“你不为我画兰,我就给你多摊派赋役。”郑思肖大怒道:“我头可断,兰不可画。”这个知县最终也未能得到他的兰花图。其奇气伟节,气贯长虹。
  后来,他把家中大部分土地捐赠给了寺院,只留数亩作为自己的衣食之资,并对佃客说:“我死以后,这些土地归你们所有。”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大约三十五岁时离家出走,从此,浪迹行踪,遍游了吴地的名山、道观,四十年问,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文,编写《心史》一书,包括《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计250首诗,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当时,这部书不可能刻,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重缄封好,藏于承天寺枯井中。在这部书中,他字字血、声声泪,讴歌了南宋的爱国志士,痛斥了奸臣、佞徒的丑恶行径,控诉了元军对宋人的蹂躏罪行,表现了自己忠贞爱国的感情,如在《过徐子方书塾》诗中说:“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在题《寒菊》诗中说:“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在《与友人书》中说:“天下皆变,吾观其不变,惟其不变,乃所以变,其变者物也,不变者道也。”这个“道”,指的就是他的操守。又说:“古人重立身,今人重养身,立身者盖超乎千古之上,养身者,惜一粟以活微命,何足道哉!”他讲的“立身”也是指个人情操。他鄙视那些似豺若狼的贪官污吏。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这样做,在当时民族歧视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有杀身的危险,但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又不容不吐露,正如他在《自序》中写道:“月遇逆事相忤,尤觉气豪不自禁,非不知贼之刀锯之痛,然痛有甚于刀锯者。宁忍避一身微痛,不救天下至痛?时吐露真情,发为歌诗,决生死为国讨贼之志。”这是何等的悲壮,其忠肝义胆足可千古称道,难怪近代学者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则热血“腾跃一度”,并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元朝仁宗延祐五年,郑思肖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就把好友唐东屿叫到身边,嘱咐他说:“我死之后,你替我写一个灵牌,上写‘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说罢而死,享年七十八岁,有《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心史》流传于世,存世画迹有《国香图卷》《竹卷》。郑思肖的爱国精神如水在地,似日行空。
  (1989年)
  ……
展开
目录
总序 文心史记——略谈来新夏先生随笔
知人
饮“贪泉”而不贪的吴隐之
碧海丹心郑思肖
天一明珠话范钦
顾炎武与徐乾学
亦僧亦儒屈大均
康熙与宋荦
女科学家王贞仪
青史凭谁定是非——林则徐的晚年
想起刘铭传——纪念台湾建省120周年
黎庶昌与日藏汉籍的回归
胡燏棻小站首练新军
王先谦功过
悲欣交集李叔同
为“智者不为”的智者——记陈垣师
傻公子刘承斡
追忆“读已见书斋”主人——记余嘉锡老师
张东荪其人其学
鹤发童颜亮尘师——记张星烺老师
汤用彤先生整理《高僧传》的五项建议
范老的“二冷”精神——记范文澜老师
顾老为我写书序——纪念顾廷龙先生百年诞辰
七十年师生琐碎情——纪念启功老师百年冥诞
穆旦的半生悲歌
挚友傅耕野
愤愤不平为伯良

读书
书缘
藏书·读书·治学
读书与人生
散论读书
谈读书
闲话读书
要把名著读到这种程度——读宁宗一先生的《心灵投影》
和中学生谈读书
关于藏书文化的交谈
还我“皕宋”
藏书的聚散
藏书家文化心态的共识与分野
漫话古籍的保护与研究
海源阁沧桑
散书之痛
赠书后篇
《探微集》探微
重读《耕堂读书记》
读《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摘抄》
一部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字狱的专著——读《戴名世年谱》
一个参与中国政治的外国人——读窦坤的《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读《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读《大三国演记》
读《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
说说“大一国文”——兼说《论孟一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