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一:
时间是普洱茶的精神内核。普洱茶活在自己的时间里,多年来一直如此。阿里巴巴的CEO马云说,他不看好普洱茶,因为他认为普洱茶是策划出来的。事实是,普洱茶是等待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它漠视着时局动荡、时过境迁,在最恰当的时候被发现,被吹捧。
在时间的长河里,普洱茶一直游走在边地与皇宫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两极文化——日常生活与奢侈享受,是历史赋予了其民生性与奢侈性。看不到这些,任何一种分析都会产生严重的价值分离。陈年普洱茶作为一种绝对的奢侈品在中高端的富人生活中被品饮分享的同时,也有价位相对低廉的边销在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地区产生。如果仅仅通过半年时间里的几次价格调整、几位普洱茶的短期“炒家”报料就彻底宣判一个产业衰亡,自身也会深陷在“短视”的逻辑里。
精彩书摘二:
你看,这就是美学生活的一个描述:有场景,有仪式感,每一个茶痴都相信,茶神与自己共在。
在这个茶空间里,我们从建筑以及家具去了解古代的建筑工艺,了解树木生长环境以及生态。你从木头的纹理中发现了庄子有用无用之论,这是初中语文课的经验复活。你在泉水的叮咚中洞察了生态的变迁,你在陶瓷上看到火与水的精神,看到色彩的斑斓,看到冶炼术与匠人的精进。你在挂画中了解山水画中的丘壑和尊卑秩序,在书法中历经汉字书写变迁,洞悉笔墨纸砚背后的秘密。在古琴声中你还可以捕捉到知音真正的含义,那些欲望与情谊是如何展开……
仅仅为了一杯茶,有了如此多的铺垫。茶是复杂的,我们需要调动太多认知信息和情感,而茶又如此简单,你只要喝下去!
我们属于幸运的群体,因为我们已经找到对接传统最佳的方式。就是重拾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重拾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生活。仓廪实,知礼节,是酒的传统。长物满,懂优雅,是茶的传统。用乐骏的语言讲,就是重拾生活,重拾教养,重拾尊严与荣耀。
精彩书摘三:
后记:肆意得像个才子
这是一本迟到的书!却也是我的第一本独立茶学作品,写作时间跨了十四年。
出版过程跳票两次,猫猫书店两次预售,两次被迫下架,实在对不起这提前购买的1000多位读者。有人愤怒地质问说:再不出就要上门来斗人!
有人选择默默地退单。大部分人还是继续支持我,默默等待。昨天,广州的一位朋友说,他翻记录的时候,才想起来,他怀疑我是不是漏发了。
有人把准备买书的款投进股票,亏了,他把这笔账算在我的头上!他原本计划购买600本的。买这本书的时候,有人还是女孩子,现在结婚变妇女了。有几位妇女,比如杨超、王淼、柳叶儿都挺着大肚子了。她们抱怨说,怎么比我们生娃还难啊?
真是岁月如水,时光如梭,才半年多时间啊,那么多改变。
我对不起大家。我多次想把书稿撤回来自己出。在这等待的时日里,我与李明合著的《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都快出版了。
可是,就在昨天凌晨,出版人冯俊文半夜把我叫起来,说书号下来,下周要进印厂了,他还写了长达2000多字的颂词。他回顾的许多细节提醒着我,出书并非易事,要卖好一本书更是难上加难。
在段勇找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之前,有不下10个编辑联系过我要出,首印量没有一家超过8000册,版税没有一家超过8%。还有人要作者包销2000册。那个时候,我觉得是一种羞辱。是段勇挽救了这本书,不然,我可能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草草出版。
作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优秀的出版人,需要读者,需要好的运气……
我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郎骑竹马来》,销量用惨淡来形容毫不过分,尽管现在已经绝版了。出一本书,不过几千块钱。写却耗费了两年时间。
现在,许多人看我满屏幕炫耀,到处去签售,以为是一种成功臆想症。其实不是的,我很清醒。书的畅销,需要运气。运气!你不可能知道哪本一定会大卖。
即便是《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与《茶叶江山: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加起来的销售有几十万册,它们距离百万峰值依旧有距离;即便是现在,我或许有那么一小点成就,助长了一点点虚荣心,我依旧觉得一切多么不容易。
我看重《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不仅仅因为这是我第一本独立的茶学作品,还在于,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从初学茶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看到茶最为精彩的一面。毫不脸红地说,在这本书之前,没有任何一本茶书会把茶写得如此有趣有料。里面的很多单篇,像“装13”系列、“大师”系列在社交网络浏览量超过了千万,无数的抄袭者与模仿者紧跟其后。这些年,从写《天下普洱》算起,昆明这个地方从找不到20个可以聊茶的人,到全城都在谈茶,我亲身经历了茶生活在当下是如何徐徐展开的无数现场。别人有茶,有场景,我有笔,我的这些私人化、个性化的记录,也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历史的现场。
五年来,我认真地签名,到处去讲课,逢人就推销自己的作品。我想,如果连这点微薄的虚荣心都撤走了,我写书还有什么动力呢?所以,我从来不掩饰我通过写作获得名声的想法,也从来不掩饰通过写作改变生活的决心,因为除了写作,我别无所长。
十多年来,我总是被一个梦境困住,梦境里,我待在师宗一中补习班,在堆满书籍的桌子下,做着模拟试卷。1995年,我去师宗一中报到的时候,学费是400元。那个是我初三毕业后,在一个露天煤矿装车近两个月的全部收入。高中语文老师杨康泰先生发现了我的写作才能,每次作文课都念我的文章,他鼓励这个年轻人走上写作道路。
那个时候,这些话有什么意义呢?有意义。他鼓励我,不要忘记自己是拥有才能的人。大学时候,许多老师鼓励我继续写作。我的大学写作老师李森,时常把我的作品推荐给他认识的编辑,现在我们还在一起喝茶,聊诗,谈读书。好几个夜晚,他为我们朗诵诗歌,朗诵他新出炉的作品《屋宇》。有一天上午,只有我一个听众,他依旧手舞足蹈,拉长了调子,他的诗、他的“漂移诗学”、他的勤奋,一直深深影响着我。那些场景,美好得如同另一个梦境。
我们创业公司的几个小伙伴,都是研究型的人才,上得了泥泞茶山,入得了高深知识殿堂,我们每天都会交流看书与写作所得,七个人一年花费在买书上的钱,高达四五万。我们会有困惑,但从不迷茫,我们确信自己在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也是,《茶业复兴》自媒体,不过三年时间,已经成长为茶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
《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写了许多事,也写了许多人。有些人没有具体名字,坊间一直在猜测,以至于在新浪微博引发了对号入座的争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还有人拿着我的文章,去找到笔下的人物,结果发现她更美,他更好玩,这都与我无关了。
那么,《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将会是我的一个新起点。
因为,它足够肆意。我所有的写作的才华,都展现在其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