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公号、张德芬空间10W+爆文热议话题】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通过7个章节、3大部分,讲述了存在感是如何被构建的、为什么会缺失,以及如何化解因存在感缺失而导致的各类痛苦。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自我价值感低,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暴饮暴食,容易对自己过度补偿?控制欲强,一旦事情不按预期发展就很痛苦?消极地看问题,抗挫折能力差,心态易崩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下,这些都源于我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重磅作品】
存在感决定着我们安全感的获得、价值感的获得,影响着我们对爱的体验。缺爱的感觉越来越强,无力感就越来越强,严重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缺爱的人的典型表现:
1.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
2.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但不会表现出来;
3. 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4. 不懂得拒绝。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们没有安全感、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人类自古就有一种幻想,希望有一种神药能够治愈厌世、治愈对存在的焦虑。希望这种药能够让他们摆脱对自己有别于动物的本质的追问:在明知生命有限的情况下,追问其命运,追问来到这个星球的意义,追问他们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的身份是什么,信仰是什么。弗洛伊德就曾被这种幻象所迷惑。他以为在一种叫可卡因的产品中找到了治愈的良方,认为它为他打开了寻求认可和荣耀的大门。他倒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但是他的朋友恩斯特·冯·弗雷施尔(Ernst vonFleischl)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弗洛伊德曾建议他吸食可卡因治疗抑郁症,结果他却因为吸食过量而毙命。这种古老的幻想在那些竭力推荐这种或那种“抗抑郁药剂”的医生身上依然延续着,同样也存在于那些以为可以借此避免深层次质疑自我的病人身上。连哲学家都未能免俗:他们实现自我存在的方法在于提出问题,关于我们存在感的问题,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宗教人士也是同样的做派,不过,他们相信这个问题有答案。
这是一个需要跨越的障碍,我们要明白生命是有限的,存在不过是一些建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命运。人类最基本的异化就是他的自由。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亨利·艾(Henry Ey)曾这样说过:“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内在本质……因为生命只存在于我们对自己的组织建构中……因为我们受制于命运,时刻都在它的制约下从不同的可能中做出选择……因为我们害怕会害怕……焦虑就像在无休无止的时间深渊中所体会的眩晕……这就是焦虑……意识到我们的本质和我们的命运……并通过我们身体中代表我们所属物种特征的机制表达出来,由此快乐、痛苦和恐慌便也具备了人类的特性。”
生命是建构自我存在的、仅有一次的尝试,尽管有些人会失败。也正因如此,每一个人在遭受绝望的威胁时,他所经历的独特且特别的痛苦都有权被聆听。再也没有比存在感更脆弱、更私密,也更人性的情感了。
目 录
序
活着与存在 / 1
第一章
如何自主建构存在感 / 001
第二章
存在 / 039
第三章
存在感的丧失 / 059
第四章
崇高与绝望 / 085
第五章
我们能够实现自我存在吗? / 113
第六章
“抑郁”:无力的愤怒 / 147
第七章
重回人世: “仁慈的好奇心” / 161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 175
有普通人蕞朴素的希望和痛苦,有生活里的细节和点点滴滴,平实却充满人文关怀。
——读者ice
受伤的灵魂会愤怒、也会羞愧,会需要抚慰,也希望痊愈,我们活着,但现在,重要的是让我们存在。
——读者joker
看懂他人,了解自己。这是一本关于构建“自我存在”的心理学书籍,通俗易懂,也是给每一个丧丧的你的蕞好的礼物。
——读者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