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富管理:从改变认知开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15552
  • 作      者:
    芮萌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从整体经济大环境对资产配置的影响来看,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思考长期投资策略方面已经开始向成熟、理性方向发展,资产配置也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如投资组合中海外资产比重的增加就是直观的表现。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策略不仅是决定投资收益率核心的原因,也是将资产从生命周期的一个时期转移到另一个时期的重要载体。本书比较精辟且通俗地分析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个人财富管理所需的一般知识,内容涉及财富观、资产配置、现金管理、固收投资、权益投资、另类投资、保险投资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投资指导价值。

 

l  中欧前沿观点丛书: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世界视野

中欧拥有世界水准的教授队伍,既有学术造诣深厚、连续多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的杰出学者,又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银行家,以及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的国际知名政治家。中欧前沿观点丛书是一套由中欧资深教授撰写的对前沿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与经济领域发生现象、问题解读的前沿经管丛书。丛书突出的特点是:有料有回味,轻快能实操。

 

l  虽然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通过财富管理的工具,把未来的不确定变成确定。

从整体经济大环境对资产配置的影响来看,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思考长期投资策略方面已经开始向成熟、理性方向发展,资产配置也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如投资组合中海外资产比重的增加就是直观的表现。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策略不仅是决定投资收益率核心的原因,也是将资产从生命周期的一个时期转移到另一个时期的重要载体。

考虑到经济下滑的趋势和预期的通胀因素,投资者未来应该考虑“定制化”一揽子资产配置方案,从融资需求、收购/兼并需求、海外扩张、财富传承需求、移民需求以及税务筹划方面整合自有资产。从长远来看,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将会是一片蓝海。投资者只有深度理解在管理财富时所展露出的人性、挖掘财富的本质、积极拥抱尖端金融科技和调整财富理念,才能拨开财富迷雾找寻到那缕指路星光。


展开
作者简介

芮萌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他是专业的特许财务分析师和特许风险管理师。加入中欧之前,芮萌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金融与会计系任教。他现任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担任中欧家族办公室首席架构师课程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学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文章。


展开
内容介绍

虽然企业家倾尽一生心力创造了大量财富,但这仅仅代表的是企业家赚钱的能力,并不等同于他们具备管理财富的必要技能。在理性、可持续地打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管理系统之前,投资者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健康的财富观,重新审视财富管理这门学科。财富管理是集利率理论、现代投资理论、风险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及家庭金融理论等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从供给角度而言,财富管理机构通过投资组合的构造和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产品组合。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者需要了解自身的生命周期阶段,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投融资规划,进而实现家庭的效用大化。本书通过介绍现金类、固收类、权益类、另类投资、保障类资产的特征来进行配置资产,达到财富的保全和增值的目的,让财富创造幸福。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常态下的财富管理

现阶段全球经济正处于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的市场情况,经济和金融发展都面临陷入停滞的风险。除此以外,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实际负利率、资产泡沫、财富焦虑等,都是当下中国经济和资产运行大环境的关键词。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人口红利等多种有利因素,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人口红利日渐缩减,开始从数量方面向素质方面转变。当下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步入“L”型发展的新常态,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结构性方面的压力。

从整体经济大环境对资产配置的影响来看,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思考长期投资策略方面已经开始向成熟、理性方向发展,资产配置也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如投资组合中海外资产比重的增加就是最直观的表现。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策略不仅是决定投资收益率最核心的原因,也是将资产从生命周期的一个时期转移到另一个时期的重要载体。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受实体经济下行与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的增速较之前年份有所放缓。201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97万人,共持有61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资产规模为3 080万元人民币。但从持有的资产配置结构来看,仍然以不动产为主。随着2015年国内房地产价格达到阶段性的高位,从决定房地产长周期的最根本的人口因素来看,最佳配置房地产资产的时点已经过去。考虑到经济下滑的趋势和预期的通胀因素,投资者未来应该考虑“定制化”一揽子资产配置方案,从融资需求、收购/兼并需求、海外扩张、财富传承需求、移民需求以及税务筹划方面整合自有资产。

我们一般把资产类别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统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现金等货币基金;另一类为另类资产,包括房地产、保险、外汇、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期货、大宗商品、收藏品等。如何管理财富需要专业知识和智慧。财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范围包括:积累、保护、转移、资产管理、投资服务、纳税管理、信贷和流动性、保险、慈善规划、公司金融服务、遗产继承战略。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与国外发达的市场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财富拥有者(买方)和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士(卖方)的不成熟。

作为买方,其资产配置不够多元化,持有成本欠考虑。财富拥有者们面对积累的财富并没有形成一个资产配置整体组合的概念,作为民营经济实体中的财富拥有者及支配者,理应拥有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即包括实业资产、金融资产乃至无形资产的“家族资产负债表”,但目前国内的财富拥有者们对于实业资产和自身金融资产的界定并不清晰,企业财富并没有能够与家族财富明确区分,从而导致个人或家庭可支配资产偏低。同时他们的投资习惯依赖个人经验,投资回报预期尚缺理性。此外,他们在理财方面亲力亲为,基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对专业机构信任度不高,大部分人没有形成为专业服务付费的概念。

作为卖方,财富管理行业在中国是被历史割裂的,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和传承。现在国内的各类商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资管等金融机构采用的服务高净值客户的方式都是照搬国外;更有甚者,很多是打着“财富管理”旗号做一些含金量较低的业务。同时,也出现了众多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士经验少、水平低,并有少部分人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由于中国卖方行业的发展不成熟,导致卖方机构以及从业人员通常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销售产品”,而不是秉承财富管理的初始理念从客户的角度来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当然,这和中国目前处于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观念滞后、战略规划缺乏、产品创新不足和人才储备不够的环境与野蛮发展的阶段也有关系。

由于财富管理的本质属性是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解决方案,所以,在中国要真正建立以咨询为驱动的业务模式才是财富管理行业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条件才算是构成了“真正的咨询驱动模式”呢?

首先,作为买方要有为咨询服务买单的意识。“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常识。虽然近几年在中国商界“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的做法很多,但是把这套搬到财富管理行业来做的话,是万万行不通的。

其次,作为卖方,要从提供客户所需的解决方案角度来设置商业运作模式。例如,在客户细分方面,需要采用多维度的方法进行客户细分来洞察客户的需求,通过重点关注客户群特征、时间、盈利能力等几个重要维度之间的交互关系来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的咨询方案。在产品服务方面,需要借鉴国际财富管理的产品、服务框架,进一步扩展产品和服务内容,整合多个金融服务提供者,建立开放式的产品架构,以广泛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方案。

要形成以价值为主张的买卖双方对接的良好商业生态,形成合理的“需”与“求”的自然连接。其中,要把“咨询服务”与“产品销售”中缺失的整合性的财富规划与管理流程提上重要位置。

尽管当前财富管理领域问题与挑战并存,但是这也意味着其可完善升级的潜力也更大。从长远来看,未来,我们认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将会是一片蓝海。投资者只有深度理解在管理财富时所展露出的人性、挖掘财富的本质、积极拥抱尖端金融科技和调整财富理念,才能拨开财富迷雾找寻到那缕指路星光。


展开
目录

院长的话

总序

前言 新常态下的财富管理

第1章 健康的财富观   —001

第2章 解读资产配置   —013

中国财富的地位与现状  —015

财富管理的七大风险,投资前要先学会软着陆  —029

资产配置的艺术  —041

第3章 现金管理与固定收益投资   —085

现金管理  —087

固定收益  —095

第4章 权益类投资   —103

基金赚钱还是股票赚钱  —105

指数投资与ETF  —113

基金定投的逻辑  —120

可转债是股票还是债券  —127

第5章 另类投资   —135

谁是房产“接盘侠”  —137

经济新常态下的私募股权投资  —156

其他另类投资方式  —171

第6章 保险知多少   —201

致谢   —2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