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幕末到明治:1853-189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91874
  • 作      者:
    (日)佐佐木克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跳出以往幕末史以“倒幕”为中心的惯例,从现代化国家建筑的角度,梳理了从幕末到明治近四十年历史,关注了日本近代重要转折的诸多细节。

  1853年的黑船来航

  将日本推入了动荡的幕末时代

  外患的压力

  使日本险些分崩离析

  国内各方势力

  联合在“破约攘夷”的大旗下

  引领日本在屈辱中

  跌跌撞撞地迈向现代化国家


展开
作者简介

  佐佐木克,

  文学博士,历任京都大学教授、奈良大学教授,现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明治维新史。主要著作有:《戊辰战争》《大久保利通和明治维新》《坂本龙马和他的时代》。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始于幕末时代,以美国人佩里来航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导火索,引发了天皇、朝廷、幕府、各藩之间的争斗角力,最终统一在“破约攘夷”的口号下,通过吉田松阴、坂本龙马、大久保利通等有识之士的努力,日本探寻自身的崛起之路,导致了幕府的垮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第 1 章  屈辱的启程(1853—1859)

  1 佩里叩关

  佩克桑炮的威力

  1853 年(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长官佩里携美国总统菲尔莫尔敦促日本开国的亲笔信,率领四艘军舰抵达浦贺。

  江户湾由观音崎(属神奈川县)与富津(属千叶县)连结而成,外形呈葫芦状(直线距离约 7 千米),其内部被称为内海,经由浦贺水道通向太平洋的出口被称为外海。浦贺(神奈川县浦贺市)是自古以来知名的良港,幕府在此处设立关卡,由浦贺奉行直接管理,凡是从浦贺水道进入内海的船只都需经过严格的审查。佩里十分了解日本的情况,因此他选择从浦贺入港,进入江户湾。

  不过,佩里来航的第二天,美国人未经允许进入内海,开始对江户湾展开测量。根据当时的国际法规定,距海湾入口直线距离 6 海里(约 11 千米)以内的狭长水域或内海应被视为该国的领土,所以,江户湾的内海是日本的合法领土。佩里明明了解这是侵犯日本领土的行为,却仍下令对江户湾进行测量。

  六月六日,在军舰密西西比号的护卫下,美国的测量船在距离小柴冲 1.3 千米的位置停靠。密西西比号全长 69 米,排水量 1692 吨,装载大炮 12 门,载员 268 名,是一艘外轮式护卫舰(中型快速舰)。当时日本并没有军舰,最大的船是千石船,排水量 150 吨,载员不过 20 人,船上更没有大炮之类的武器。

  幕府派出官员和士兵乘坐数艘警备船,向美国对江户湾的测量行为表示抗议与阻止,却被美国无视了。此时日本的军事实力完全无法与美国相比。密西西比号搭载有新型的佩克桑炮,该炮的有效射程足足超过 6 千米,江户城在它的射程范围内,意味着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江户。

  佩里来航当天,浦贺奉行的与力中岛三郎助在荷兰通事(通译)的陪伴下,乘坐幕府派出的警备船,抵达佩里舰队四艘旗舰之一的萨斯凯哈那号,在此与美国进行了最初的交涉。

  佩里称其携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向中岛三郎助要求与日本政府(幕府)的高官会面。下船之际,中岛三郎助走到船尾,在看到船上搭载的巨炮后,就向美国船员询问该炮是否为佩克桑舰炮,以及炮的射程距离是多少。实际上,中岛三郎助对于外国的新锐兵器相当熟悉。

  炮舰外交的屈辱

  中岛三郎助随后向浦贺奉行报告了佩克桑炮的情况,不久老中也得到了有关佩克桑舰炮的报告。此时的幕府虽然因佩里的测量行动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但已经放弃了抗议的打算。美国国务院曾禁止佩里采取任何武力行动,所以他无法对江户城进行炮击,然而幕府对此毫不知情。

  幕府对于眼前的领土侵犯者,空有抗议的念头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办法。幕府无法与之开战,而且不战即败。对武士来说,没有比这更屈辱的事了,这是一种不甘心、无能为力的屈辱感;对日本而言,这是国家的耻辱。正是佩里的到来,让日本人看清了美国与日本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当天(六月六日)夜里,幕府不得不就受理美国总统亲笔信,即对外交涉一事做出决断。关于授受亲笔信的地点问题,幕府与佩里之间出现了争议,幕府主张在长崎进行,但佩里称总统要求的地点是江户。结果是双方达成一致,同意在浦贺南部的久里浜(横须贺市)进行。看起来两方都有所妥协,但幕府让步更大,原本幕府的外交交涉都是在长崎进行的,这种改变违背了国法。炮舰外交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背景,日本无法逆其道而行之。

  六月九日,幕府接收了美国总统的亲笔信,佩里表示来年春天将再次到访日本,十二日他从浦贺离港。对幕府来说,受理美国总统的亲笔信之后,就不得不正面回应开国的要求了,这是幕府从诞生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对于美国总统亲笔信的意见

  七月一日,老中首座阿部正弘(福山藩主)就如何处理美国总统亲笔信一事征求了诸大名的意见,也咨询了一些幕臣。在此之前,幕府从未就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征求过大名的意见,这次是极为特殊的。

  在以锁国为国策的国家体制下,通商和开国是足以动摇国家根本的重大问题。为避免国家进入战争事态,一味地拒绝是行不通的,必须直面危机寻求解决之道。幕府有必要听取朝廷的意见,但最为首要的是,根据肩负防卫国家责任的武家总体意见,幕府做出了必须要应对的判断。

  关于上述问题,有势力的大名(大廊下、大广间、溜间诘等 49 家大名)中有 31 家做出了回答。其中,拒绝通商的大名14 家,同意通商的大名 3 家,认为最好还是拒绝的大名 10 家,持拖延态度的大名 2 家,表示任凭幕府决议的大名 1 家,以及不言明态度的大名 1 家。一旦日美交战,日本毫无获胜的希望,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大名们知道幕府不可能坚定地拒绝美国的要求,从而做出了暧昧含糊的回答。

  前水户藩主德川齐昭是拒绝通商观点的代表。他认为,日本不应与美国正面对决,暂时要小心行事,采取含糊其辞的战术,避免向美国透露出真实想法,在此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但是,当下最要紧的课题是建立举国一致的体制,从武士到百姓、町人,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对抗外敌。

  彦根藩主井伊直弼是赞成通商和开国的。在他看来,日本可以派遣商船,与地处巴达维亚(现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展贸易,再将贸易所获利润用于建造新型军舰与扩充海军。他也提到,当前应优先考虑人心一致这一重要目标。在人心一致的问题上,井伊直弼与德川齐昭有共同的想法。

  话虽如此,井伊直弼最初是持拒绝论的。但是,自从他知道俄国的普提雅廷曾来航长崎(七月十八日)并提出开国要求以后,就改变了想法。此后,英、法等列强陆续提出开国要求,拒绝这些要求也很困难。井伊直弼感到,倒不如尽快实施富国强兵之策,才是日本将来的出路。

  另一边,幕臣中支持开国论的只有胜麟太郎(海舟)一人。他表示,军舰是国家防卫不可欠缺的要素,应为购买军舰筹措资金而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他直言,日本有必要进行海防、军制改革和政治改革(尤其是选拔领导型人材)。

  持拒绝论的德川齐昭和持通商论的井伊直弼都认为日本最紧要的课题是人心一致即举国一致,诸大名对此有共通的认识。这也是日本面对美国时能采取的唯一手段。对日本来说,尽管令人失望,但这确实是当下的实情。

  ……

展开
目录

第 1 章屈辱的启程( 1853—1859)?……………… 1

第 2 章尊王攘夷运动( 1860—1863)?…………… 45

第 3 章渐行渐远的举国一致( 1863—1865)?……103

第 4 章为了日本的复兴( 1865—1866)?…………157

第 5 章新政府的创设( 1866—1867)?……………199

第 6 章明治国家的课题( 1868—1890)?…………257

后记……………………………………………… 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