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说文化
文化的四个层次与三个要素
中国的智库应超越“只谈经济”
大学生自杀背后的文化根源
旅游设施和景点的命名问题
同乡不婚,同学不婚,同龄不婚
——关于优婚的三个建议
人才的道德评价环境
请为失败者树碑立传
中国古典文献学家眼中的希拉里
——重读张三夕《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
为什么要为岭南文化辩护
——《岭南文化的真相》前言
岭南文化是一种轻质型的文化
司徒尚纪新著《雷州文化概论》读后
《花都名人家风家训》序
今天的广州还是“花城”吗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一
广州可以是一座“水城”吗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二
擦亮“食在广州”的品牌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三
广州可能出现世界文化名人吗
——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笔谈之四
什么是广州的文化名片
广府文化的起源地在哪里
广府文化的另一面
广府文化研究的新态势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应注重细节
书院与文学
——在白鹿洞书院的演讲
《中华名楼》自序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杨福音其人其画
第二辑 说流行歌曲
为什么要研究流行歌曲
都市的困惑与迷茫
——《心中的太阳》等都市歌曲
精神家园的寻求
——《外婆的澎湖湾》等校园歌曲
真善美的确认与期待
——《渴望》系列歌曲
中国式的乐感文化
——《歌声与微笑》等欢乐歌曲
中华文化的回归与重新认同
——《龙的传人》等寻根歌曲
情理冲突与爱的遗憾
——《昨夜星辰》等爱情歌曲
主体生命意识的张扬
——《红高粱》系列歌曲
西部农业文明的执着与躁动
——《黄土高坡》等西部歌曲
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实现
——《小小的我》等励志歌曲
复仇意识与非理性
——《霍元甲》等复仇歌曲
羞耻感与罪恶感
——《铁窗泪》等“大墙歌曲”
第三辑 说古今文学
胜利者的悲歌
——刘邦《大风歌》
曹操的通脱
李白《清平调》背后的故事
晚节渐于诗律细
——杜甫《登岳阳楼》
亡国之君的真性情
——李煜和他的《虞美人》
承天寺的月色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唐诗十二讲》后记
《唐宋词十八讲》后记
《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自序
《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自序
地域文学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楚文化的诗的礼赞
——诗人金辉和他的((楚魂》
用当代人的语言写当代人的生活
——蔡世平《南园词》读后
王蒙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以《雨在义山》一文为例
培养自己的接受者
——向当代旧体诗词作者进言
新、旧体诗应该相互取资
——在“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青年论坛”上的发言
文学家的舆论评价环境
文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青年“文学病”及其防治》一文商榷
第四辑 说教育
“还原”与“发挥”
——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让古代文学教学“活”起来
当文学遭遇多媒体
为读书而读书
与大学新生谈读书
张国光先生学术研究之特点
不讲课的导师
首先是老师
——在广州大学2018年度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
悼念吴泽霖先生
吴泽霖先生在中南民院
在凤雏庵读书的日子
饶庆年老师在柳山中学
母亲的人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