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检察智库成果(第4辑)
0.00     定价 ¥ 11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224270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19年是检察机关在新的历史坐标下主动调整与提升的一年。以重塑性内设机构改革为切入点,检察机关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司法需求,主动更新、转变司法理念,对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进行整体布局调整,检察机关思想理念、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实现新的飞跃,“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布局有力向前推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如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始终是理论研究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年来,检察理论研究围绕“做优、做强、做实、做好”四大检察的履职目标及时“解新题”“答难题”,形成了一批能够协助领导决策、推动改革创新、达成解决方案的理论成果,检察理论研究问题意识不足、实践面向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2019年度检察人员在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翻了一番。本辑《检察智库成果》继续选择本年度部分优秀成果,按照从宏观到具体、从制度改革到实践应用的编排逻辑,分为深化检察改革、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五个专题,与关心检察工作和检察理论研究的热心读者们分享。
  一专题“深化检察改革”。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惟有持续推进检察改革、不断优化检察职能,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检察产品、法治产品。2019年,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对内设机构和检察业务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检察机关“四梁十柱”的总体框架已经建立。检察改革研究的重点也从宏大叙事为主向结合微观专题研究转变,研究如何在深抓落实中做好改革的“精装修”。本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发展方向、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检察办案改革、捕诉一体改革等集中展示相关成果。
  第二专题“做优刑事检察”。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的传统主业,在反贪转隶、检察职能重塑的背景下,这项工作也面临转型与优化。“捕诉一体”推开以来,如何加强和改进侦查活动监督、避免诉讼监督职能弱化,确保侦查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等问题,亟待理论研究解决。实践中不起诉权存在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以及不当适用的现象,故有必要总结不起诉权行使的实践经验、推动不起诉权的合理适用,促进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法定职责。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保检察机关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过程中正确、充分行使法定职权,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专题以上述三个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对做优刑事检察的路径进行探讨。
  第三专题“做强民事检察”。针对当前民事诉讼监督质效不高的问题,高检院党组提出民事诉讼监督要树立精准监督的理念,健全以“精准化”为导向的民事诉讼监督机制。如何实现民事诉讼的精准监督既是2019年全国民事检察工作的核心,也是民事检察理论研究的重点。本专题选取了三篇成果,涉及民事诉讼精准监督的实现路径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模式探讨,期待读者能够从中萃取有价值的思想火花。
  第四专题“做实行政检察”。在“四大检察”中,行政检察地位特别,一方面,行政诉讼监督兼具监督审判权、行政权的“一手托两家”的职能;另一方面,新时代行政检察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检察制度的成长空间。如何在新形势下补强短板,做实行政检察,为法律监督职能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贡献行政检察力量,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行政检察工作与行政检察理论研究的重点。本专题聚焦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制度设计,向大家推介2019年度行政检察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第五专题“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案件质量,全国检察系统开展了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工作;为进一步扩大公益保护范围,各地检察机关进行了“等外”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也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检察智库成果(第4辑)》最后一专题围绕公益诉讼检察基础理论、诉讼权利义务分配、诉讼程序规范、证明规则等问题,选取部分优秀成果,以期对公益诉讼检察的发展有所裨益。
  新时代检察事业蓬勃发展,为检察理论创新与繁荣提供了无尽动力,检察理论研究依然在路上,期待更多研究者加入,共同为我国检察制度完善、法治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检察智库成果(第4辑)》:
  (三)树立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建设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①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首要标准是革命化,要当好党和人民的“刀把子”,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发挥维护稳定、惩治腐败、革除积弊、切除影响社会发展毒瘤的作用。同时,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新形势新任务对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专业化建设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对于检察队伍来说,要提升在服务大局、竞争协作中的对标能力;在业务工作中放大优势、推动强项更强的优化能力;在司法办案中解难题、除顽疾的突破能力;在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中的价值输出能力,特别是作为检察机关“立身之本”的司法能力。
  (四)提升服务保障大局的司法理念
  着眼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和可靠保障。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要使命,是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彰显检察机关地位作用的有效载体。检察机关自觉服务保障大局对标要“准”是前提。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结合检察办案,坚决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上海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上海市检察机关更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足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
  (五)坚持全面协调充分的自身发展理念
  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是检察机关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和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新起点上,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顺应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作出的重大抉择。实现“四大检察”职能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刑事诉讼程序主导地位,积极履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修订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的新增职能,发挥好捕诉一体办案模式的优势,强化对刑事诉讼程序全过程的监督,探索应用调查核实、听证审查等法律监督新手段。另一方面要解决“刑强民弱”问题,提升公益诉讼的层次和水平,让强项更强,把弱项补强,在办案质效和司法能力的双提升上下功夫,以空前力度推进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业务建设,以核心能力、核心团队培养为重点,全面增强干警办理各类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六)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共同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一种防错、纠错的程序性机制和制度安排,在实践中不能有“高人一等”或者“你赢我输”的想法,要避免和其他机关的“零和博弈”和“程序僵局”,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实现法律实施的双赢、多赢、共赢。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要积极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只有庭审程序在定罪量刑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从制度机制上保证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质量,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严防冤假错案底线,实现案件质量的“多赢”。在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中,不能为监督而监督、停留在浅层吹毛求疵、重复监督、“乞讨式”监督,必须以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普遍性、典型性、顽固性问题为目的。还要下大力气改进和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顺民心、听民意、察民情,让公众充分了解、支持、信任检察工作,为强化法律监督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展开
目录
深化检察改革
关于检察工作的若干问题
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初探
论确立整体检察监督观
逻辑的转换: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与捕诉一体
论捕诉一体化的合理适用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捕诉关系路径选择
检察官办案监督情况实证分析
检察办案模式法律问题研究
检察官办案问题研究
检察委员会司法责任承担之探讨
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实践考察
——以北京市检察机关为样本的分析

做优刑事检察
刑事侦查与法律监督
论不起诉权的合理适用
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
检察环节非羁押诉讼研究
不批准逮捕复议复核的若干问题
论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法理、限度与程序
检察机关适用不起诉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运行考量及改良路径
——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后S省酌定不起诉案件为视角
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特殊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适用对象的争议问题:基于观察发现的理论反思
“醉驾”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及完善
检察机关的主导责任与认罪认罚案件的质量保障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解释和适用中的若干问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证明标准差异化的实证研究
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从宽的实践性反思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的精准化途径与方法
——以杭州市检察机关的试点实践为基础

做强民事检察
民事检察精准化发展路径探析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启动模式和制度设计
民事诉讼精准监督的实现与保障

做实行政检察
“四大检察”融合背景下行政检察的新方位
论新时代行政检察

做好公益诉讼检察
检察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深化实践探索 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
论检察公益诉讼的证明标准
环境正义的司法治理路径探索
——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评析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局与出路
检察公益诉讼若干程序问题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