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名逐利到违法犯罪:犯罪行为产生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46520
  • 作      者:
    杜雄柏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杜雄柏,男,1955年生,湖南临湘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委、成果鉴定专家(7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办授予的“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称号),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犯罪学、刑法学、犯罪学研究方法和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二十多项,出版专著《现代认识论问题探索》《市场经济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传媒与犯罪》《围剿象牙塔里的罪恶——学校人员违法犯罪问题研究》《防治腐败:问题与思考》,主编《逻辑学教程》,参编《公共逻辑》,在《国外社会科学》《佛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译作和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9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的行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与名利相关。追名逐利既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的一项自然权利,甚或社会发展的动力,故而正当、合理、合法,无可厚非。但追名逐利又可能一步步演变为遭人诅咒、厌恶,并力图剿灭的恶行——违法犯罪,这种演变是如何形成的,亦即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其具体过程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要想有效地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和蔓延,这些问题不弄明白,一切努力必将是无的放矢、劳而无功。本书作者在厘清名利之含义及追名逐利之性质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名利含义、关系之辩说
一、成分众多,数不胜数
二、关系复杂,不易厘清
三、取值多元,难成共识
四、孰先孰后,断无定则
第二章追名逐利性质之认定
一、生物本能
二、自然权利
三、社会动力
第三章追名逐利应循之于道
一、无道则乱
二、乱之则苦
第四章行为变异方式之样态
一、巧取
二、豪夺
三、巧取并豪夺
第五章犯罪行为发生之机制
一、“机制”的引入
二、致罪的主要因素
三、因素致罪过程
四、犯罪行为发生模型
第六章行为乱象遏制之对策
一、社会预防:教育布道
二、司法预防:打击惩处
三、情境预防:设障添堵
四、犯罪预防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