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拉格斐首部中文传记
卡尔·拉格斐,复活了沉睡中的香奈儿,将芬迪推到了高级时装的一线地位,被媒体称作时尚界的“凯撒大帝”,中国媒体和网友称他“老佛爷”。
◎天才设计师,一生都在拒绝平庸
站在时尚圈顶端,却说自己是劳动阶级,每天工作16小时,60年如一日;和安迪·沃霍尔拍电影;收藏城堡,做室内设计;玩摄影,办影展;创立出版公司,开书店……
◎内容展示墨镜后真实的老佛爷
作者采访了卡尔·拉格斐本人及其身边的37位亲友,查阅了无数文字及影像资料,书写了这位传奇设计师精彩绝伦的一生。
◎收录了127张珍贵照片
包括在巴杜、寇依、香奈儿等品牌工作时的剪影,参加公共活动时的掠影,以及同时代的其他设计师、模特儿等。
卡尔·拉格斐,一直以低马尾、黑墨镜、白衬衣、黑西装的形象示人;他的生活与他的外表一样,令人着迷,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作为艺术总监,他复活了沉睡中的香奈儿,将芬迪推到了高级时装的一线地位,被誉为时装界的“恺撒大帝”,时尚产业当之无愧的教父。而他本人的真实面貌一直掩盖在无数面具之下。他自己也坦承:“我只想做一个存在。出现,然后消失。”
然而,在标志性的黑色墨镜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位只活在当下的设计师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这个曾将巴黎视作梦想与野心之地的德国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作者采访了卡尔·拉格斐本人及其身边的37位亲友,查阅了无数文字及影像资料,书写了这位传奇设计师精彩绝伦的一生。
以书为袍
横幅招展,遍布街头。一场游行在城区酝酿。2016年6月,阳光照亮巴士底广场,巴士底歌剧院的墙面熠熠生辉。舞台附近都围上了厚重的黑色帘子,剧场内几乎听不见都市的喧嚣,甚至有点儿发冷。突然,一个人影从一片漆黑的后台深处走出。他自觉无人从旁观察,为了不在黑暗中绊倒,便暂时摘下了墨镜,眼神里透出些微忧伤和狼狈。舞台灯光从布景上方洒下,他朝着那片光晕走去。
记者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总算发现了他的身影。他们拔剑出鞘般取出相机,挥动录音杆,打开聚光灯。男人直了直身,戴回墨镜,继续前行,接受一众相机的连拍。闪光灯不停地闪烁。
他就是时尚教父卡尔?拉格斐,香奈儿、芬迪及其自有品牌的多产创造者。他应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总监本杰明?米派德之邀,为乔治?巴兰钦的芭蕾舞剧《勃拉姆斯-勋伯格四重奏》设计服装,此番前来观看排演。他身穿一件白衬衫,系一条黑领带,外搭收腰西装外套,发型是一如既往的低马尾。他的到来如同神仙驾临。他站在大厅中心观察编舞,身边环绕着一帮亲信顾问。他直视舞者们,视线片刻不离,墨镜并没有摘下。
过了将近一小时,他登上舞台。在记者们的包围下,他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技巧炉火纯青,他早已习惯成自然。数分钟内,他见招拆招,应答如流,就跟时装秀收官后接受记者采访一样驾轻就熟。在他身后,铺展着他画的巨幅深色布景。布景上呈现的是薄雾缭绕的城堡,灵感来自他此前去过的多个地方。当天下午,在巴士底歌剧院的舞台上,两个表面上天差地别的宇宙相遇了:一个是现代宇宙,撑起它的时尚偶像跟摇滚明星一样光芒四射;还有一个是怀旧宇宙,诉说着对没落旧世界的乡愁。其实二者内在紧密相连,彼此重叠。一缕忧愁令它们合二为一,眼神中的忧愁。这位时尚大帝喜欢自比黑白相间的“人偶”,在这“人偶”的背后隐藏着一段错综复杂的往事。不同于“人偶”黑白分明的外壳,这段往事十分微妙。
重新隐入后台阴影中的时装设计师,仿佛用自己的传说织就了一片密不透光的幕布,形迹无踪。记者们知道此时必须关闭相机和麦克风。在这片秘不示人、未经探索的幕后区域,始终盘桓着一个谜。这个谜有时还会激起不安。
创造者一头钻进他的汽车,目的地未知。
他的公寓位于左岸河畔,面向塞纳河。这个夜晚一如往常,从他屋里漏出的白光几乎可以照亮整条河。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从来不开。不可逾越的机密重地。这幢楼房老旧的砖墙之后,藏着占地三百多平方米的一片堡垒,装修风格极其现代,很像某种太空飞船。这里的布置让人恍如走进一部斯坦利?库布里克风格的电影,家具只有灰、白、银三种色调,厨房的不锈钢冰箱里塞满了健怡可乐,仿佛历经数千年的时光,静待主人归来。唯一证明屋主近期来过的痕迹:成堆乱放的纸稿、书籍和报刊,毫不在乎地打乱了未来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让专门规划的简洁透视线显得无所适从。这套公寓或许看起来朴实无华,实际上很注重功能性。“这里是用来睡觉、洗澡和工作的地方。”卡尔?拉格斐特地说明。屋内摆着多张用可丽耐人造石料制成的桌子,其中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副墨镜。稍远处,有两只露指手套。“想象卡尔走进自己安静的房间,摘下他的墨镜、假领,解开低马尾……最后他是什么样子?无人知晓。他一辈子戴着面具过活。谁也别想让他露出真面目。”《费加罗报》前时尚编辑贾妮?萨梅特表示。
卡尔?拉格斐有自己的一套习惯。“我喜欢晚上回家,私人飞机就这点好。我是正人君子,才不会在外面过夜!也是为了舒佩特。”地面上映出他心爱的缅甸猫变了形的影子。不过猫主人今晚真的在家吗?这位时装设计师成功实现了一项壮举:全世界都猜不到他在哪儿,神龙见首不见尾。
沿墙装置着许多毛玻璃隔板,它们齐刷刷地沿轴转开,豁然露出一排巨型书架。数百部著作在架上叠放,从地板一直摞到天花板。书籍是他的生命,阅读是“病入膏肓的执念”,而且他拒绝治疗。这位创造者会同时读二十来本书,他在世界各地有多少个家,就有多少间私人图书馆。虽然他有三十万本画册、影集,三种语言的小说、哲学著作,但只有少数书籍会一直保留在身边。这些书拼出了一段历史。在这段阅读史中,生活与梦幻同步流淌。一条隐秘的线连接起萨特的《文字生涯》、爱德华?冯?凯泽林的《灼热之夏》和卡特琳?波兹3的诗。理清这条线,我们就能明白传奇的缔造过程,明白他如何以岁月为墨汁创造出小说人物般的时尚大帝形象。
巴尔扎克的《贝姨》是拉格斐最先接触的书之一……这本小说当时摆在家里书架显眼的位置上,十岁的德国少年表达了想读的渴望。他母亲伊丽莎白的回答是,想读的话只有去学法语咯。于是他学了法语;解读了小说里的故事,并感到惊奇。“我记得三十二岁的贝姨坐在一间包厢里,颈上系着一条粉红色平纹薄纱围巾,好藏住颈纹。我对母亲说:‘这傻女人为什么要系条围巾?’”
以书为袍
幽静角落里
锋芒毕露的孩子
巴黎迪奥香飘德国
巴黎是一场狂欢
可怕的孩子
丽思酒店的早餐
幽灵剪影
低调的年轻人
不重要的消息
时代的方向
传奇的诞生
拉格斐的社交圈
卡尔和伊丽莎白
亲和力的选择
卡尔大帝
必须逃离幽灵
纯与不纯
危险关系
城堡的主人
暴雨中的蝴蝶
日落黄昏时
幽灵的风度
巴黎女人
画的中央
一个时代的终结
崇高的爱
时装设计师和英国女王
冰冷之星
变身
家喻户晓的花花公子
独自登台
不留痕迹
后记
致谢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 地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