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8325
  • 作      者:
    连冬花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南大学教改项目。

  本书针对理工科院从人文角度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努力,是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一种尝试,是对高校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的一种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连冬花,山西清徐人,1969年12月生,2008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科技哲学博士学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获奖

  1.20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

  2. 2010年指导本科生论文获江苏省论文一等奖

  发表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

  2.肯定中否定:中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一点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 2010.3 (核心)

  3.系统科学视域中的突发公共事件及对策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 2011.4(CSSCI)

  4.从科学革命的结构看创新——对创新的一般性规律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扩展CSSCI )

  5.“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居上风的社会因素——一个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分析与印证[J],科技哲学研究 ,2011.1( CSSCI )

  6.大学教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5

  7.“科玄论战”之社会因素分析——一个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分析与印证[J], 江南大学学报 2012.9

  8.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消费理念[J], 江南论坛 2013.3(特稿)

  9.论创新文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3.6 (扩展CSSCI)

  10.《自主创新之根——本土资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1);CSSCI

  11.《系统科学视域中的中医理论及其创新》(系统科学学报 2009.4)CSSCI

  12.中医是科学: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学术论坛 ( CSSCI )2007.4

  13.本土资源:自主创新的活水源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07.11

  14.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中西医之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 2007.5

  专著:

  哲学·科学·人生——感悟哲学之魅力[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9,22万字

  教学课程

  1、本科生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 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研项目

  主持校级自主科研项目:创新与范式的哲学研究

  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金资助):科学家与社会责任的历史透视

  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主持学院课题多项

  主持教育厅项目:科技原创力研究——以知名科学家为例

  参与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无锡市课题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收集和运用大量的科学史料,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主线,按照科学家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类型,分别就不同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起因动力、具体行为、遭遇困境、社会意义以及在承担社会责任时表现出的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加以描述,同时对其现实意义做了相关思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大量科学事实表明: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更多的不是来自外在的法律规范,而是来自内在的科学精神和道德修养,是科学家在大科学时代的一种道德使命。由于科学家角色的有限性、社会地位的有限性导致科学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具有一定的限度。为此,需要科学家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胸怀科学良知,用科学良知唤醒自身对社会和人类福祉承担的责任。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此时的奥本海默,已经把新型武器可能带来的恶果放在强烈的为军事服务上了。当费米提出可以用放射性物质污染德军食物来消灭大量德军的办法时,奥本海默对这一想法很感兴趣。他向格罗夫斯将军汇报此事,并和特勒讨论了此事。特勒告诉他说从链式反应中分离出锶-90是可行的之后,奥本海默决定推迟这项行动。他给费米的信中写道:“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这个想法能消灭五十万德军,而他们还有大量不穿军装的军人。这个想法搁浅了,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办法不能消灭大量的敌人。”
  (三)良心负罪感与国家政治权力。二者的关系说到底是道德与权力的关系。道德是主观自律的,权力是客观强制的;道德的主体是个体,权力的主体是部门或国家;道德与权力常常难以保持一致,就是说,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把权力放在道德之上,个体的道德行为难以对抗国家的权力。当奥本海默的道德感遭遇美国的国家利益时,道德只能被权力压制。
  对于在道德和政治上如何看待原子弹,奥本海默主要接受了尼尔斯·玻尔“开放世界”的观点,即在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科学像国际关系一样公开化,原子弹被制造出来后应交由国际社会控制。玻尔特别强调交流性的科学研究,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交流性研究能带来进步、理性甚至和平。正是在基于交流性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玻尔构想出“开放世界”,身处开放世界的每个国家能庆幸任何潜在的敌国都没有发展核武器。具体到曼哈顿工程来说,美国应该让苏联知道他们在制造原子弹,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国家在战后进行军备竞赛。在吸收玻尔观点的基础上,奥本海默认为,二战在全世界不知道这种新式武器的情况下是不会结束的。所以他解释说,他们必须加速工作,应该对原子弹进行试验。特别是在1945年5月31日,奥本海默参加了由一群政府决策高官聚到一起讨论未来核政策的会议。奥本海默和其他三位科学家听到史汀生谈到他和他的委员会成员并不把原子弹仅仅看作一个新式武器而是对人类和宇宙关系的革命性改变的话之后,奥本海默感到放心了。但是事态的发展总会变化,最后,会议作出的建议是原子弹最值得投放日本的目标是其至关重要的军事工厂。对于这种结果,奥本海默扮演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角色。表面上看,他强力推进了玻尔的主张,但实际上并没有赢得任何东西,反而默认了会议的建议。
  1945年6月中旬,奥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召开了一次会议,目的是讨论5月底会议的最终建议。在这次会议上,奥本海默的心情同样是矛盾的,最终的结果是呈交史汀生一份态度踌躇的公文。其态度是确定了对军事使用原子弹的赞同,但没有提供任何怎样定义“军事使用”的结论。1945年8月6日,奥本海默组织研制的原子弹终于派上用场——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投下一颗没有经过测试的枪式原子弹。
  当奥本海默听到广播宣布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谢天谢地,这东西不是一个废物”,但几秒钟之后,“遍地尸首的恐怖场景就开始在他的脑中浮现”。第一反应表明了他作为一个科学家为科学所取得的成功而狂喜,之后的反应就是他的良知受到深深的谴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第一节 科学家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之争
一、科学家不必承担社会责任
二、科学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三、直面社会责任
第二节 科学家与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
一、科学家的历史演变
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提出
三、战争促进了科学家的责任意识
四、科学家与社会责任的理论认识
五、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凸显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一、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二、科学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第二章 科学家的职业责任
第一节 为民尽责的科学家
一、人命关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二、职微梦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三、造福人类:巴斯德的科研之路
第二节 培养人才的科学家
一、扶携后辈:卡文迪什实验室
二、和谐互补:玻尔研究所
三、培养英才:贝尔实验室
第三节 从事科学普及的科学家
一、科学理论通俗化:霍金的《时间简史》
二、科学思想艺术化:卡尔·萨根
三、科学作品文艺化:高士其

第三章 科学家的国家责任
第一节 用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一、以国家需要为最重:钱伟长
二、肯为国家贡献一切:邓稼先
三、为祖国而活:华罗庚
第二节 用科学成果发展祖国
一、摘掉中国贫油帽:李四光
二、汉字印刷史上的革命:王选
三、建立社会公共服务: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三节 用科学成就荣耀祖国
一、设置世界科学最高奖:诺贝尔
二、为国争得科学发现权:盖·吕萨克
三、升腾中国航天事业:钱学森

第四章 科学家的政治责任
第一节 直面社会政治责任的科学家
一、伸张社会正义:约里奥居里
二、维护世界和平:爱因斯坦
三、参与世界事务:罗素
第二节 受困于政治的科学家
一、被迫卷入政治:海森伯
二、受困于政治:奥本海默
三、忠诚者的困境:普朗克
第三节 行走在政治与科学之间的科学家
一、游弋于科学与政治间:鲍林
二、难舍政治情怀:丁文江
三、科学服务于政治:阿基米德

第五章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
第一节 关注环境伦理的科学家
一、环保主义先驱:蕾切尔·卡逊
二、中国环保开拓者:曲格平
三、关注全球生态问题:罗马俱乐部
第二节 重视生命健康的科学家
一、医治病人是天职:拉韦朗
二、同饥饿顽强搏斗:诺曼·布洛格
三、毒物还是仙丹:米勒的DDT

第六章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有限性
第一节 科学家社会角色的有限性
第二节 科学家社会地位的有限性
第三节 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