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司名儒——高奣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15552
  • 作      者:
    陈九彬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土司名儒 高奣映》书写了清初姚安土司名儒高奣映的一生,史料翔实,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了高奣映作为土司,在清初的动乱局势中顾全大局,维护民众利益,受到滇中人民的爱戴尊敬;作为学者名儒,广泛培育人才,关注地方文化,带动一方学风,勤奋著述,成为云南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的事迹。
展开
精彩书摘
  《土司名儒 高奣映》:
  奔走的大明遗臣 彩云之南,天高云淡。突然有一天中午,在姚安光禄古镇的上空,一片片流光溢彩的云朵,团团簇拥着缓缓而至,一时,天地之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瑞气。
  这是多年不见的瑞象。可是,这一霞光万道的瑞象并没有持续多久,突然间起了大风,风刮过,草木摇曳,天地变色,彩云褪去,乌云涌来,大有万马齐喑的气势。按照老人的说法,是兵祸又起的先兆。
  这一方古镇,她的出名,她的厚重,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几乎与庄蹻通滇同时,甚至更早,有一条古道,横贯金沙江,沟通了川滇之间的联系,这便是著名的越嶲古道。这条古道在汉唐时期是中央政权沟通滇中、滇西地区的一条主要通道。不但如此,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便是以此为脉络,由成都至邛笮,再由此而南,渡过金沙江,经大姚、姚安而西去、南下,经大理、保山而与东南亚、南亚联系。茫茫古道,留下了多少在沿途发生的关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明朝末年,大旅行家徐霞客从黔滇古道西来,沿这条古道进入大理之时,曾到光禄古镇停歇,并写下了关于越嶲古道上这座千年古镇的一段文字。
  光禄古镇在那个时候,又称“白塔街”。徐霞客关于白塔街的文字,是生动、精练、韵味深长的。也许,当他踏上这块土地之时,客观的景致与他主观的情怀已经相融而一了。
  光禄古镇在这位大旅行家到来之际,值得大书一笔,不光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更在于她是姚安府世袭土府同知高氏的府衙所在地。曾在大理国时期权倾滇中、滇西的高氏家族的一支,自元初至明末,又在这里繁衍和昌盛了三百多年。这为古镇带来了荣光,带来了故事,更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距徐霞客的来临不到一百年,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后不久,光禄古镇又是一派繁忙甚至有些躁乱的景象。此时,高氏土官衙门的主人正是家族的第五十一代传人,才华横溢、少壮有为的高□,着四品衔,任姚安军民府同知。
  明朝已经灭亡,高□的土司府邸似乎成了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
  各种史书皆称高□为“大明忠臣”,而此时此刻,他所效忠的明王朝已经灭亡。值此改朝换代之际,家族的荣耀,家人的身家性命,全都系于他一身。虽然此时清朝的铁骑还未踏上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但也只是迟早之事。名节所在,职责所系,在这样历史转折的关口,这位聪明过人的土官,却在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命运更是凶多吉少。高氏家族的悲剧,又由此而上演了。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黔国公沐英及其后人统治云南两百多年。诸如高氏家族这样的世袭土司,其与朝廷的联系,其所承蒙朝廷的恩惠,更多的时候皆拜世守云南的沐氏黔国公传人所赐。所以,在高氏家族的心目中,“沐黔国”便是朝廷的化身;只要他们一声召唤,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这种在“沐黔国” 的号令下,高氏家族倾其所有、誓死报效的事情,在明王朝统治下的两百多年间,不知发生了多少起。殊不知,在高耀登上世袭姚安土府同知后不久,在明王朝大厦已倾覆的关口,其对“沐黔国”的效忠,又义不容辞地降临在他的头上。
  如果说后来清朝开国姚安高氏的第一位土司高奣映一出道便面临种种严峻考验,那么,他的父亲高□ 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所付诸的一系列行动,其灾难性的后果更是今人毛骨悚然。倘若不是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上层采取了安抚政策,要不是后来高裔映所采取的大义为先、顺应潮流的一系列行动,那么,也许就没有他之后高氏传人的功名和勋业了。
  ……
展开
目录
古镇风云
奔走的大明遗臣
动乱之秋的神童

少年土司
父亲出家
承袭世职

初建功勋
金沙巨澜
家学门风出贤才

分巡川东
噩梦醒来
学者风范

托疾挂冠
泥泞狭途
“天道甚分明”

平乱功勋
大智大勇者
雄才奇兵

动乱岁月
为了一方的安宁
义薄云天

结璘书香
归隐治学
奇才鸿儒

松风山韵
隐士乡贤集一身
卧像悠然显心迹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