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话:海外教材中的鲁迅
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鲁迅作品也不同程度地进入了教材。比如王润华先生曾撰写了《新马华文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一文,系统介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教科书中使用鲁迅作品的情况,反映出鲁迅作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实,鲁迅作品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更加广泛。早在1927年,鲁迅的小说《故乡》就被译成了日文,1953年又被教育出版社收入了中学国语教科书,供中学三年级学生学习。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通行的6套国语教科书都收录了《故乡》。在日本读者的心目中,《故乡》跟其它选人教材的日本文学作品几乎同样享有“国民文学”的地位。日本鲁迅研究的活跃期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关西的京都和关东的东京,一些进入大学主修中国文学的学生组织学术团体。他们把鲁迅研究与反思日本历史,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师,如丸山异、竹内实、北同正子等。但90年代以后日本的鲁迅传播逐渐走向低谷。
同样是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一些在中国的朝鲜留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接触了鲁迅作品。比如鲁迅作品的朝鲜文译者柳树人就是在延吉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通过老师读到了《新青年》刊载的《狂人日记》。他认识到“鲁迅先生不仅写了中国的狂人,也写了朝鲜的狂人”。从那时起,鲁迅就成为了他崇拜的第一位中国人。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20年代在中国东北求学,通过他的中学语文老师、狂飙社成员尚钺读到了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从而更清楚认识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状况,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从20年代到30年代,以复旦大学为中心成立了“高丽留学生联合会”,成员多达几百人,其中不少人通过原作了解了鲁迅。
……
展开
——本丛书主编陈漱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