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一书既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融为一体,又以其文字浅近易懂、句式灵活多变、读来朗朗上口、容易熟读成诵的鲜明特质,成为百姓喜闻乐见、传承不绝的蒙学经典。
作为蒙学经典,《增广贤文》既可以让人洞悉人生的奥秘,又可以帮人适应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还可以帮人适应纷繁复杂的陌生人社会。此外,它不但告知人们刻苦学习的必要性,而且教给人们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历史上,《增广贤文》也就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认同的、一字一句研读、逐字逐句记诵、自觉在为人处世中遵循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学养的参差不齐,虽然很多人大概了解条文的语意,却很难看出背后的其他存在。因此,我们要以《增广贤文》中的条文为文本,立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视野为必要基础的前见,使文本的真意、文化语境和现代价值依次出场。《增广贤文》作为常读常新的文本,不仅处于其编纂者的视界之中,而且处于不断解读该书的后人的视界之内。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Gadamer)说:“视界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界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总是变化的,一切人类生命由之生存的以及以传统形式而存在于那里的过去视界,总是已经处于运动之中了。”视界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理解,从空间维度上看,视界既是人们生存的背景,又随着人们的活动而变迁;从时间维度上看,视界又可以划分为前人和今人两种。可见,要研究《增广贤文》,既要自觉置身该书编纂者的视界,又要立足今人的视界,还要实现今人与该书编纂者的视界融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