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2636
  • 作      者:
    韩同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韩同友,男,1965年生,江苏淮安人,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盐城工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现任淮阴工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从四个层面研究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一是从理论层面阐释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贡献;二是从实践层面凸显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性和推动性贡献;三是从精神层面诠释周恩来精神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激励性和引领性贡献;四是从经验层面总结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特征与现实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
  (一)纠正“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倡导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1.“城市的暴动必须与乡村的暴动相衔接”
  1927年,周恩来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同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决议案》发出后,不少地方的党组织,为了贯彻中央以武装暴动为核心的“左”倾的总策略,出现了不顾主客观条件而盲目暴动的倾向。例如,在湖北,当时武汉地区的党组织几经破坏,涣散异常,汉口区委已经无名册可查,支部活动也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却提出在江岸区等地发动武装暴动。
  党中央在讨论这些报告时,周恩来认为这是对武装暴动起义的错误认识,是不顾实际情况的盲动主义。1927年12月30日,由他起草的《中央致福建临委信》中指出:“凡是斗争就认为暴动的观念要纠正过来”,“暴动这一名词必须用在群众斗争发展到最高点以武装形式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这一意义上。至若城市工人带有武装性的斗争,或是乡村农民非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都不得谓之暴动”,同时,强调“城市的暴动必须与乡村的暴动相衔接”。
  1928年1月14日,由周恩来起草的《中央致湖北省委信》中指出:那种认为工人的日常斗争便是暴动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央认为存在无政府党与盲动主义的倾向。中央指出,不能把一切的斗争都视为暴动,解决一切问题都要通过暴动。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由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缘起
第一节 周恩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路历程
一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二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 共产主义信仰的最终确立
第二节 周恩来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 旅欧期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节 周恩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贡献
一 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科学研判
二 对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的准确把握
三 对中国革命的动力、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深刻阐释
四 对中国革命步骤和前途的精辟论述
第二节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武装斗争理论的中国化
一 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懂得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杰出军事家
二 周恩来是中共创建革命军队的开拓者
三 周恩来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有力探索
第三节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
一 周恩来是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的奠基人
二 周恩来是中共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第四节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中国化
一 注重和突出党的思想建设
二 健全和巩固党的组织基础
三 倡导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五节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一 阐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
二 肯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贡献
三 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毛泽东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节 周恩来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一 “不经过新民主主义就不能达到社会主义”
二 “将《共同纲领》一条一条不折不扣地加以实现”
三 “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四 “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
第二节 周恩来关于“一化三改”的理论与实践
一 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与路径
二 倡导逐步实行对资本主义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三 坚持和平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最好办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节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明确经济建设居于首要地位的发展战略
二 擎划“四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三 提出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的指导方针
四 揭示经济建设的内在发展动力
第二节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三 健全政治协商组织和制度
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五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
第三节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阐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而行”
二 确立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针
三 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四 强调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第四节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一 独立自主是周恩来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二 和平共处是周恩来外交理论与实践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
三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外交理论与实践中最突出的特点
第五节 周恩来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党执政的宗旨
二 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是党执政的关键
三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党执政的基础
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是党执政的核心
五 加强文化建设领导是党执政的要求
六 加强制度法规建设是党执政的保障

第五章 周恩来精神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节 周恩来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
一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及核心
二 周恩来精神的基本特征
三 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瑰宝
第二节 周恩来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孕育生成
一 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了周恩来精神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锻造出周恩来精神
三 自觉的党性锤炼中彰显出周恩来精神
第三节 周恩来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
一 周恩来精神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历史作用
二 周恩来精神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与启示
第一节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一 内容上的全面性
二 时间上的持久性
三 方法上的辩证性
四 作风上的务实性
五 人格上的表率性
第二节 周恩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一 坚定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
二 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三 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四 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
五 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结语周恩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典范
一 周恩来在理论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二 周恩来在实践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推动性贡献
三 周恩来在精神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引领性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