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在事中:记韩英杰老师和他的家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33210
  • 作      者:
    马汉宁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汉宁,男,1968年生。河北省顺平县人。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保定市青年诗人学会理事。参加河北省第五届青年诗会。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诗选刊》《河北作家》等媒体。
展开
内容介绍
  《德在事中 记韩英杰老师和他的家庭》主要记述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韩英杰老师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童年、劳动、求学、育人、科研等不同人生阶段。韩老师除了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重要成就以外,在党政工作方面也有成绩,而且他一生办事重德,他重德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中,即“德在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德在事中 记韩英杰老师和他的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韩英杰老师就出生在这个村。韩老师的祖辈在村里算是富裕户。韩家富裕起来,创业者是韩老师的曾祖父韩洛良。韩洛良在晚清县衙当文书,为人精明,办事谨慎,稳重妥帖,深得县知事的赏识,县知事无暇料理的事务,很多事情就托韩洛良办理。清朝灭亡以后,精明的韩洛良从破落地主手里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了许多土地,并买下木料、砖石,在自家的宅基上建起了两进的四合院。一进院为孩子们的住所。二进院为韩洛良和老伴起居生活的场所,在二进院,韩洛良设置了书屋。书屋内靠墙的木头架子上摆满了各种线装书,此外还有八仙桌、太师椅、笔墨纸砚等。二进院的东北角有一个边门,穿过边门就进了后院。后院也比较宽敞,韩洛良在后院东边盖了三间房子作为私塾,教育韩家后人读书识字。又在西边建了三问西房,放置锄锨犁耙等农具。这样前边的院落里就很干净、整洁,适宜居住和读书。
  韩洛良经济上较为阔绰,可为人十分节俭。常年穿着同一件黑色大褂,这是他在官场走动的常穿衣裳。大褂脏了,从县里回来赶紧让老伴洗了。为了能赶上第二天穿,老伴把大褂放到热铁锅中烘炕,干了,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炕头。天色微明,韩洛良踏着晨曦,赶赴县衙。’ 二、祖父 韩洛良兄弟三人,光景过得都不错,但也有不如意的事:那就是韩家三兄弟只韩洛良有一子。。韩洛良的独生儿韩洛绍自幼聪明伶俐,很得父亲喜爱。为了培养儿子成才,韩洛良下决心聘请了县里有名的秀才担任塾师。韩洛绍记性好、学得快,十八九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在当时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韩家摆宴席款待亲戚朋友来庆贺这件喜事。
  韩洛绍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登门说亲的很多。因为十里八乡都知道这是个富裕人家的英俊小伙,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他相中了本县西朝阳村的一个女孩。女孩的娘家姓牛,是村中的大户人家,家里也很富有,拥有上百亩的土地。她是牛家唯一的闺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十分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时候成亲,多数靠媒婆来回传递信息,彼此了解以后再结婚的事情很少。经过媒人撮合,双方相了一面,韩洛绍看着女子模样端正,身段苗条,就同意了这门婚事。算命先生择定了黄道吉日,吹吹打打迎进门来。这牛家可说是家大业大,陪送的嫁妆轰动了村子。
  过门后,这位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不纺线又不织布。这种作为虽然与韩门家风有些不和,但看在她出身富户,从小娇惯溺爱的份上,对她也就多有迁就。
  韩洛良夫妇就盼着儿媳能给韩家生儿育女。孰料光阴荏苒,三年过去,就是不见动静。这可急坏了盼孙心切的老两口。托算命先生掐算,算命先生摇头,劝他们给儿子再娶一房媳妇,以便韩家早日添丁。在清末,有钱人家三妻四妾也算平常事,韩家家道也算殷实,再给儿子娶一房媳妇,也不算过分。韩洛良经过与兄弟们商议,大家都同意给侄子再娶一房媳妇。
  韩家本来人丁不旺,哥仨守着韩洛绍一棵独苗,给侄子再娶一房媳妇延续子嗣,也是一件摆得上桌面的事。
  媒人很快反馈来一个喜讯:邻村有一李姓姑娘,聪明灵巧,通情达理,模样俊俏,年龄也合适,是一把操持家务的好手。媒婆领着韩洛绍相了亲,韩洛绍对姑娘满意,韩洛良就遣人把财礼送了,接着筹划迎亲的事。
  三、伯父和父亲 李姓女子过门不久,添了一个男婴,乳名韩造明,大名叫作韩洛秉(即韩老师的伯父)。大孙子的降生,让韩家大院洋溢着欢乐,也让二奶奶在韩家站稳了脚。以前大奶奶因为出身大户,总对二奶奶耍威风,这会儿大奶奶尽管在背地里对她指指点点,当面却不再和她做对了。过了两年,二奶奶又生了一个儿子,乳名造顺,大名叫韩洛军(即韩老师的父亲)。一下子添了两个胖娃娃,韩家后继有人了。韩洛良捋着自己有些花白的胡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
展开
目录
序篇
德在实事求是间
致读者
引言
童年篇
第一章 耕读传宗盛与衰
第二章 社会环境铸人生
第三章 逆境中的母与子

劳动篇
第四章 农家子弟学务农
第五章 风华正茂献军工

求学篇
第六章 艰难曲折求学路
第七章 幸入人大读本研

育人篇
第八章 教学育人用爱心
第九章 校外办学开拓者

学术篇(上)
第十章 挤出时间搞科研
第十一章 综合平衡做贡献

学术篇(下)
第十二章 课题研究结硕果
第十三章 学术研究再思考

风雨篇
第十四章 政治运动经风雨
第十五章 人大之外经风雨

行政篇
第十六章 党政工作促和谐
第十七章 多处关心教职工

夫人篇
第十八章 苦难童年马改珍
第十九章 军工出身一女兵
第二十章 贤妻良母好儿媳

家庭篇
第二十一章 离休以后爱家乡
第二十二章 和谐互助大家庭

尾篇
八十昌平众人庆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