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50726
  • 作      者:
    翟满桂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韩柳文章李杜诗”,从宋人这一评价中可见柳宗元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柳宗元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贞元、元和时期。在他四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谪居永州的十年,是他政治上落泊的时期,但又是他在思想和文学上最有成就的十年。检阅《柳宗元全集》,今存诗文582篇(包括外集、外集补遗)。其中,据笔者统计,在永州写就的达334篇(往返途中除外),占了五分之三,且作了众多千古流传的不朽篇章,他的作品,在我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一直闪耀着熠熠光芒。然关于柳宗元在永州十年的重要事迹和诗文实证考辩者甚少。《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拟从柳宗元在永州这个重要的生活面,从整体上第一次对其永州重要事迹和诗文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柳宗元生活的唐代永州人文地理与人文条件、柳宗元至永州的路线,在永州的寓所、随行的家眷及生活境况,柳宗元在永州的交往、柳宗元的永州诗文论、柳宗元永州诗文系年等。《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还涉及到唐代的贬官制度、政区的划分,以及历史地理,还有唐代的社会观念和文人心态等。通过这些相关问题的考论,试图还原柳宗元在永州所处的物质与文化环境,准确地了解柳宗元的诗文和体验柳宗元的创作心境,藉此推进柳宗元的文学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
  应该说,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型时期,尤以中唐为最。元人袁桷说:“诗至中唐,变之始也。”章太炎言中国废兴之际,枢在中唐。柳诒征认定,“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欲知社会变化之关联,可从柳宗元永州遭际及文学脉络得以管窥一斑。
  逐臣文化与强盛政治转型的融合。柳宗元参与拥立顺宗的王叔文集团,积极策划新政,以图清除积弊,济世复兴。相继登基的宪宗上台就将“二王八司马”贬黜外放。看起来中唐政局剧变与王叔文集团所依靠的皇帝有关,实际上永贞革新的失败是朝代更替的标志。由于永贞革新失利王叔文集团被逐出京城,柳宗元人生际遇发生重大转折。除“二王”黜往四川,柳宗元与韦执谊、刘禹锡、吕温、韩泰、凌准、陈谏、韩晔、程异等都远黜江南为州郡司马。这样庞大的逐臣队伍,可谓前所未有。这一大批文化精英的南贬,产生了迁谪文学现象,以柳宗元为著。他固守“大中”之道,追怀屈原,在永州“借山水之助”写下不朽篇章,其抗争精神在强盛政治转型中放射着异样的光彩。
  “天人不相预”的自然哲学与新春秋学之变。柳宗元永州九赋十骚并非停滞在浇洒胸中块垒,更多地是以一个苦行者的角色在通常难以涉足的哲学领域徜徉。著《天对》以答屈原《天问》,穷究天人的古往今来。主张“庄周言天日自然,吾取之”,与刘禹锡结伴同韩愈论争“天”有否“赏罚之功”,批判天命观,系统地阐发“天人不相预”的自然哲学思想,成就了唐代哲学的高峰。“我注六经”是汉代儒学的主要特点。魏晋玄学则几乎颠覆了儒学。柳宗元崇尚吸取和发展了啖助、赵匡、陆质等的“新春秋学”,由遵循圣人经典所传达的“圣人之意”的立场,转变到立足于实践“圣人之道”而致用;扬弃专守章句、严分家法的故弊,开通学之门,对经典做出新的判断和解释。“所论《国语》《列御寇》《晏婴》《鬼谷》,皆洞见肝膈”。柳宗元的古书考辨,匡复儒学的勇气和理性,分别给后来的考疑辨伪之学以很大影响,且为宋明理学开风气之先。
  “明道”的古文运动与文学实践。柳宗元与韩愈宗经复古,倡导古文,实为创新。柳宗元的周围有刘禹锡、吕温、李景俭等“啖柳学派”,主张“文者以明道”、“因文见道”,实行文体、文风的改革,形成熔叙事、说理、抒情为一炉的散文新风。刘勰强调文章风骨而追求修辞之美。白居易主张“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端庄之美。柳宗元另辟蹊径,将美学心理嵌入山水,创立了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包括传之不朽的山水诗歌《江雪》《渔翁》等,抒情寓理,寓理于景,达到了人与自然山水的谐合,造化出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人而彰”的山水美学,拓展了文学表现的新途径。
  统合儒释的文化贯通。柳宗元在永州好佛礼禅,以僧为友,且研究道家金石与服气,这似乎与其念念不忘“兴尧舜孔子之道”相悖,但柳宗元好佛与韩愈妄佛的文化因果相悖,柳持无神论,韩则持天命论;柳好佛以探究佛儒相通,统合儒释为提升儒学,与韩一味排斥不同。柳宗元不仅主张儒,释、道兼蓄并用,甚至认为无论老子抑或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皆有以佐世”,包容中廓大了文化的贯通。
  战乱频仍的症结“失在于制”。柳宗元在永州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中,痛恨天下“皆分裂于方镇”,奋力批驳“封建国祚长”,论证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而亡,“失在于制,不在政”;秦王朝亡不在于实行郡县制,“失在于政,而不在制”;当今“失不在州,而在兵(藩镇)”,旗帜鲜明地表明“受命不于天”(《贞符》),“郡县享国久”。柳宗元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反对世食禄邑的封建制,认为唯有实行中央集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柳宗元由此将“势”上升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苏轼赞《封建论》“当为万世法”。
  ……
展开
目录
引论:柳宗元研究述略及其永州诗文意义
上编 柳宗元永州重要事迹考辨
第一章 永州人文地理论略
第一节 历史沿革
一、永州古为零陵说
二、“蛮荒”与“中州”
第二节 唐代永州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
一、永州自然地理
二、永州人文环境
三、永州的地貌特征
四、永州的水系与主要河流
五、永州的气候特征
第三节 唐时永州零陵城邑
一、永州零陵郡的规模
二、零陵城厢概貌
第四节 唐时永州经济
一、永州零陵郡的人口
二、主要经济收入和物产
第二章 柳宗元至永州的路线及称谓考
第一节 长安至永州的时间和行程路线
一、从长安贬至永州的缘由
二、从长安至永州的时间和行程
第二节 谪至永州的家庭随同人员考
一、母亲卢氏
二、堂弟柳宗直
三、表弟卢遵
四、女儿和娘及其生母
五、其他
第三节 永州官职俸禄及称谓考
一、柳宗元在永州的官职及薪俸
二、柳宗元的称谓辨
第三章 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家眷及亲属考
第一节 永州的寓所
一、初居龙兴寺
二、兴建法华寺西亭
三、移居愚溪
第二节 柳宗元家眷、亲属考
一、父系与母系
二、兄弟姊妹
三、妻子儿女
第四章 柳宗元在永州的交往考
第一节 与故旧同道及亲属的交往
……
下编 柳宗元永州诗文考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