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雅大医耿鉴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7803
  • 作      者:
    耿引循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耿鉴庭先生为中医学家,扬州耿氏喉科六代传人,他衷中参西,内、外、喉科皆擅,学验俱丰,独树一帜,医名远播;他还是一位博物学家、文史学家、训诂目录学家,涉猎广泛,功底深厚,成果斐然。
  《博雅大医耿鉴庭》作为耿鉴庭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之著,分“冰心玉壶”“纵横古今”“书山有径”“桃李芬芳”“峥嵘岁月”“深情怀念”“著述、论文题录”“诗文摘选”和“生平年表”等九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记述了耿老先生心境致远、气韵坦荡、通达博雅的一生,展现了一位真正中医大家的别样风采,值得每一位中医人学习、研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博雅大医耿鉴庭》:
  中医药学与中国古老文化 余生于六代世医之家,自幼研学文史,兼及考古,复人江苏省医政学院学习,行医至今已数十年。在余心目中,中国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医药学术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人民用来和疾病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据四库简明目录上说,它是“周秦问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可见它的内容,既非一家之言,也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总结往古理论的一部文献。
  扁鹊是战国时代杰出的医家,现在流传的一部《难经》相传为扁鹊所撰,实则是后人把口耳相传的秦越人的医学理论著录下来而成的。
  到了汉末,华佗出世,他的名气极大,但他的治疗方法早已失传,其留下的医书都是托名之作。而后有了张仲景,方书大为完备,以致有了正规传授。
  隋代大医博士巢元方,在集体的协助下,编纂成了《诸病源候论》50卷,公元610年完成,专说病源证候,不载方药。
  北宋完成了两部集体编纂的巨大医书,一是《太平圣惠方》,一是《圣济总录》。后者是北宋末年赵估(即宋徽宗)命医官根据前者进一步编成的,门类繁多,极其详尽。南宋淳熙元年(1174),陈言(无择)根据《金匮》“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的学理,发挥并加以明确,编成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每类有论有方。自从此书出世,中国医药学的病因学有了进一步的确定,确是一个划时代的进展。
  金元时代,因为战争频繁,疫病流行,当时的医家各自选用一部分古代医学著作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了“金元四大家”。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历尽千辛万苦,用27年时间编写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学成就,也是对世界药物学的卓越贡献。
  在清代,不但出现了许多洋洋大观的全书,如《医宗金鉴》《本草纲目拾遗》,而且还有很多短小精简便于参考的医药书籍,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祖国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
  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1955年,卫生部成立了中医研究院,从而使中医药更加系统、深入地发扬光大。是年,余从故乡江苏扬州应征到中医研究院,以迄至今。在建院中有中医图书博物馆之设想,并先行成立了编审室,余在此工作,同时参加了医学史的编辑工作。此时,研究院图书馆接收了大量的医药与文史图书,余根据大致情况,将中医书籍分为十二大类,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按类编成书目。接着又与北京图书馆协作,组织了人力,把全国将近六十个图书馆珍藏的中医书,以中医研究院为基础,编成第一版《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通过编写目录,余亲眼看到很多好的医药书籍保存了下来,其中的孤善本书很需要进行整理与再版,遂发愿促成印刷发行中医古籍书。1980年成立了中医古籍出版社,使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医药书籍得以留付子孙发扬继承。
  扬州佛教界有几部藏经,石塔寺有明刻藏经,长生寺有很多线装“嘉兴藏”的零种,清代的“龙藏”则有好几部。虽佚失不少,但残余经典尚不在少数,均处于无人管理之状态。余经过多方联系,终于使其集中保管。余应征人京后,“龙藏”“嘉兴藏”均被移往观音山集中,“明藏”仍存石塔寺,原在万寿寺之“龙藏”则已移于旌忠寺佛教会,此部幸免于难,于今硕果仅存。其余大量经典与经版,贮可充栋,运可汗牛者,则均付之祖龙一炬矣,惜哉!透过这一点,更进一步说明古籍整理之必需、之必要。
  中国的古老文化与中医学是一脉相承的。几十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但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晚节末路之难”。必得加倍努力,做到“无愧我心”。
  余惯于喜欢畅想,但畅想也往往能变为现实,如鉴真纪念堂,30年代末期即已公开呼吁,直到70年代,毕竟还是实现了。这样的例子尚有很多,不备引了。苏东坡曾有诗句云:“自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东风。”这是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主义精神结合的名句。90年代,中国已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中医界都想做出一些以前不能办到的事来贡献给这一时代,来纪念这一新的里程,如编辑大型的《中华本草》等。可是,回顾一下贯彻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三十几年还没有见到超过“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大型编汇,甚至连《医宗金鉴》也未能加以取代。中医药类图书有一万几千种,分散各地,要在一个课题上加以博览,谈何容易。因而,余不禁畅想,要编出一部划时代的代表中医全貌,反映中医无量无边的宝藏的巨型类聚书、渊海书、纲举目张的书,这就不是辞典、百科全书等名所能称谓的。余认为可仿《永乐大典》名义,取名《中医大典》,才能符合这一巨制。
  我们知道,中医书中有很多是大同小异的,而精华所在往往在于小异,独到见解也往往寓于小异。这部大典,必得把不同学说全部收集起来,除公认确实不经者外,不能有所取舍,要使看过这部书的人基本上等于浏览了万种以上的书籍,以启发大家的思路,产生出更多新的成果。我们海内外中医药界人士携手合作,定计划,发宏愿,做前所未有的工作,来振兴中医,发扬中医,传播中医,光大中医,则中医前途必然无限光明。
  ——《现代中国》1990年9月耿鉴庭
  ……
展开
目录
I 冰心玉壶
源远流长的扬州耿氏喉科
扬州耿氏用药特色
耿氏医室的药物
祝《咽喉科传灯录》问世(代序)
传薪续焰谱新章——《喉科正宗》评价
荐读《喉科正宗》
创立鼻科汤液12法及简化使用法
“忘忧蠲愤汤”之运用
点滴回忆
临床医学
一腔浑是活人心——访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著名老中医耿鉴庭
三折肱知为良医
书中自有活人术
匾额

II 纵横古今
以金石考古为基础进行医史学研究
医史研究汇要
风格别具的学术活动
探讨藏族蒙古族医学经验
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
北京市医史和医药工作者参观故宫医药文物
安徽巢湖东汉魏伯阳炼丹遗址的访查
林则徐与戒烟药方——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
《红楼梦》中八个药方查到出处
桐君山诗刻
龙门石窟药方洞
对扬州文化的贡献
对扬州隋文选楼碑铭的保护(附余志群信)
扬州史公祠

Ⅲ 书山有径
辨章学术考源流
中医药学与中国古老文化
小书斋别有琅嬛——访中医古籍专家耿鉴庭
致程亦成、王乐匀两先生书
重印《医述》跋语
《广陵医籍丛刊》总序
后序

Ⅳ 桃李芬芳
传道授业师生情
“庭字派”巧解中医外科难题
祖传耿授中医夏春庭
1982年山东传习班
抢救中医咽喉口齿科的一个好办法(1983年湖北班)
昌明中医一老翁(1984年扬州班)
抢救中医专科的良好办法
访耿官村——著名中医喉科专家耿鉴庭访问耿官村
弟子赠诗

V 峥蝾岁月
医家小传
朱光潜先生二三事
忆《背影》主人翁
《背影》主人翁遗留的两件文物
郭沫若与中医学
耿家巷、小耿家巷
不寻常的耿鉴庭故居
走进耿宅,如观文化瑰宝
记丁丑六姑殉难事
贞烈耿六姑传
我的第一记忆——日本兵凿我家的后墙
今古庐文稿
扬州耿氏与扬州昆曲

Ⅵ 深情怀念
怀念恩师耿鉴庭先生
心祭——送别耿鉴庭先生
耿鉴庭老师逝世三年祭兼怀师母
哭鉴庭
悼鉴庭
痛悼耿鉴庭老师
悼耿老
悼念恩师耿鉴庭
悼耿老
深切悼念耿老
悼耿老
鉴庭老伯千古
耿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一代宗师耿鉴庭
怀念耿先生
怀念耿老前辈
兼收并蓄医治杂症——记名医耿鉴庭大夫
布衣先生耿鉴庭 医德高尚堪赞赏
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
我的父亲——扬州耿家巷的“小先生”
从扬州耿家巷走出去的一代名医——回忆我的父亲耿鉴庭

Ⅶ 著述、论文题录
专著
主编或参编著作
期刊论文
报载文章
未刊稿
序言题录
附:部分有关耿鉴庭的文章

Ⅷ 诗文摘选
纪念陈邦贤先生诞辰100周年
缅怀岳美中先生
挽冉雪峰先生
挽叶橘泉先生
祝贺朱仁康先生从医60周年
守岁
采药
夏历八月十六日率领实习生赴酒泉东北郊鸳鸯湖采药并狩猎
由张掖返酒泉
故乡

Ⅸ 生平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