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在南充》:
保关场坐落在一片浅丘包围的山坡上,西充河从场口流过。场内,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路,因人们长年累月的蹬踩而显得凹凸不平。修筑在石板路两边高低不齐的灰黑色瓦房,不知是房屋的年代久远,还是风雨的侵蚀,到处是大洞小眼,显得破旧不堪。这是川北农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集市。因它太小,乡亲们只能呼之为场,即取“义”于“市场”之意。就是因为场小,所以,站在场口的这一头,一眼即可望到场的那一头。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说,就是几竹竿长。用现在的尺码来量,约有100多米。别看保关场小,它可是西充南边要镇,是古西充到南充的必由之路,原晋城镇经黄桷寺、金山乡穿洞山、大金山到华滩河,再往舞风山前行到南充莲花池。西充县西面乡镇的邻县到南充也是如此。西充县城到蓬溪买盐买酒,必经保关场。保关场东面永清、多扶、东太等许多乡镇乡民买盐都经保关场,路途遥远的商贩及布衣们吃住于保关场,晚上场上灯火通明,住宿的人络绎不绝。保关场分为上河街、下河街。到这里来赶场也算是少年张澜的乐趣之一。出保关场沿西充河前行8华里,就到了一个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小山村——张观沟。
当地乡民们的生活习俗,口音都接近西充而异于南充。1952年9月,区域调整时,张观沟所在的观音堂村划到西充县莲池乡。
张观沟依山面水,风景如画,西阳溪蜿蜒曲折,流水潺潺,一派田园风光。发源于西充太平镇璧山垭西南的虹溪河和源于西充青狮镇西北的半角山与苦竹垭南的龙滩河在这里的西阳寺汇合,取名为西阳溪。
此处海拔高度290米,为西充县海拔高度最低处。此河经嘉陵、顺庆,在南充顺庆西河桥处流入嘉陵江,在南充嘉陵、顺庆境内被称为西充河又名西河。
张观沟~带民风淳朴,百姓生活贫苦,即在丰年,“富民无尽食白米之家”,“贫者更数月不得白米一食”。西充竹枝词说:“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薯”,又说:“红苕酸菜半年粮,一遇灾荒饿断肠”。红薯是西充人的主食,所以西充历史上曾被称为“苕国”。笔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到张观沟,拜祭张澜先生。这里的老百姓仍然住的是破旧不堪的石板房,全沟还没见到砖木结构的楼房,在西充也属较穷的地区。
张观沟最上面巍峨雄伟的雕嘴山下有一座普通农居,就是张澜故居。故居依山而建,坐西向东,粉墙黛瓦,青石院坝,掩于翠竹苍柏之中,呈典型的川北民居风格。整个故居为三合院,有三间正房和两侧耳房。正中的张氏祖祠,建在高高的石台阶之上,祠堂左侧为张澜叔伯的卧室,右侧为张澜父母的居室,张澜就出生在这间屋子里。左厢房分别为张家的储藏室、蚕房,右厢房分别为张澜及兄弟们的卧室、厨房。
整个建筑为穿斗结构,木梁青瓦,木楼篱墙,乃川北农村普通的瓦顶篱墙农家杂院。1872—1887张澜在此居住了15年。新中国成立后,张澜的亲戚们在此房居住至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三间正房垮了大半,90年代当地政府出资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才使屋宅保持原样。室内陈列的家具和农具,一部分是张澜亲戚保存下来的原物,一部分是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复制的。故居周围风景十分优美,房后翠竹掩映,绿树成荫。
张观沟沟口的观音堂古庙前有一广场,还有一棵参天的古黄葛树。此树很有灵气,据说,在1949年张澜出任国家副主席时,枝叶茂密,如伞如盖。1967年,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群红卫兵来到张澜故里造反,把张澜父母的墓砸了,从此古树就慢慢地枯萎了。古树、古庙曾是张观沟的标志,如今都不复存在。20世纪70~80年代,该村在观音堂原址附近修建了村小学。21世纪初,当地政府对张澜故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近年来西充县人民政府加大了对张澜故居的开发力度,目前张澜故居已建成国家4A景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