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一路开着,一直开到了曼珠丈夫的姐姐家里。打开门,已经有一屋子人在等着他们了。除了公公、婆婆以及丈夫的姐姐、姐夫等若干亲戚之外,还有一位土地管理局的官员。曼珠回忆说,当时已是11月底,天气寒冷,两个孩子一路赶来,又渴又饿,没人给倒点水喝,也没人间上一句。他们让那个官员拿出一份文件,让曼珠签字按手印。曼珠看了一眼,是丈夫家人要求自己转让名下那块土地的文件。对于那块土地,丈夫的家人垂涎已久,因为那在当时还算是一笔不菲的财产,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他们曾多次要求曼珠将土地让给他们,曼珠都没有答应,因为那是父亲在她出嫁之前分给她的财产,不是她用丈夫的钱买的。但是这一次,在弟弟大婚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们把她和孩子拽了过来,使出了杀手锏。
“那份文件上写着,我必须答应支付5000美元土地保证金,否则土地管理局将有权利收回我的土地,”曼珠对于文件上的那个不平等条款至今印象深刻。她知道,那个所谓的“5000美元土地保证金”是她丈夫跟亲戚们借的却无力偿还的欠款,现在却要她以自己的土地来做抵押替他们偿还。曼珠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但是土地官员的义正词严,公公婆婆和其他亲戚你一言我一语的步步紧逼,再加上饿得嗷嗷叫却无人间津的两个孩子,在坚持了两三个小时之后,曼珠不得不屈服了,她含着泪水在文件上按下了手印。
领着两个孩子走出那个屋门,曼珠抱着孩子不禁在寒风中失声痛哭。她叹自己不幸,怨自己不争,恨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悔自己给孩子们造成的磨难。同时她也暗下决心,发誓要活出个人样来,远离这些铁石心肠的人。
几天之后,她带着两个孩子以及新增的5000美元欠款回到了莫斯科。丈夫对她在尼泊尔的遭遇早有耳闻,却只字未提。曼珠说,那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做事方式,他不仅了解,还会接受和认同。
跟随丈夫到迪拜 一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底,由于在俄罗斯生意难做,曼珠的丈夫决定前往迪拜寻求发展。迫于现实的压力,也出于对孩子的考虑,曼珠尊重丈夫的决定,带着两个孩子跟随丈夫来到迪拜,开始了艰难的异国他乡谋生之路。
初来乍到,丈夫的工作并不稳定,生意时好时坏,曼珠便在照顾两个孩子之余,在一家旅行社里兼职工作以补贴家用。她利用自己俄语和印地语的语言优势,在旅行社里担任翻译。
昂贵的房租,再加上四张要吃饭的嘴,尽管她十分卖命地工作,他们的收入还是不足以承担家里的开支,经常捉襟见肘。
1997年,经过慎重考虑,曼珠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尼泊尔。她将孩子们安排进寄宿学校,自己返回迪拜工作挣钱。她拜托孩子们的婶婶在周末时帮忙照看一下孩子,而等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她再返回尼泊尔与孩子们团聚,假期结束时,她又只身一人返回迪拜。如此反复数月,曼珠辗转在尼泊尔和迪拜之间,辗转在工作与孩子之间,白天卖命工作忙生活,晚上以泪洗面想孩子。
P68-6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