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芳华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八月初三可怜夜,
花犹无影只闻香。
一弯眉月幽光寂,
照见侬家山字墙。
——吕碧城《杂感十首》其七
八月清秋夜,一弯新月如眉,高悬银汉,照人间。不必看那树影婆娑,花影摇曳,因那四溢的花香已肆虐沁人心脾,敲开那孤寂人儿的心扉……此刻,夜和光皆静谧,而心内,却思潮滚滚。
眉月照眉心,一颦一蹙间,是离愁抑或是别恨?我想,吕碧城终是寂寞的。因她生之旅的孤单零落,因她绝世不二的才情,因她曾经的无上风光。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女强人。当年,她是犀利的《大公报》主笔、女性解放的先驱、袁世凯府上的座上宾、北洋女子公学的校长、“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成功创富的女商人、风光的社交名媛……文坛、政界、女界等,无不对这位才情高绝的女子投以热烈目光。时人有诗称之:“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年轻貌美,个性独立,才华惊世,成就斐然,冠绝群芳。这样一个吕碧城,今人尚且惊为天人,更何况清末民初那个时代!
她时尚。她潇洒穿梭于各色权贵男人中,她奇装异服舞步于各大交际场,她孤身游历世界各地……如此风光自在,实不亚于现代任何一个女子。她又极传统。生于诗书世家,写得一手绝妙好词。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分明看到一位婉约的女子!传统与现代在她身上得到淋漓的体现,时代在她身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自古名士优雅,才女风流。花香蜂蝶来,如此风华绝代的才女,按说没有理由不幸福。可谁曾想到,吕碧城竟成为“民国第一剩女”,终生独守空房呢?
才女如虹起
我常想,一个人的才华和成就,努力自不可免,但先天和祖上基因确实存在。看一些名门才女的身世,我更感到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它实在是一个人性格和才华的发源之地。
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安徽旌德人,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历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职位。1883年农历六月,吕碧城出生于山西太原,当时父亲正在山西学政任上。4岁时,父亲解官归乡,举家南迁到老家安徽。
所谓“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中国传统社会,以文载道,向来重视诗文传家,代代相传,这正是中国家庭和家族文化形成的根系所在。吕凤岐是读书人,以读书进入仕途,家里的书自然不少,而且他喜好藏书,家中藏书3万册。试想,这样一个家庭,其后代的血脉里自然会流淌着一种诗文的基因。
吕碧城幼承家学,耳濡目染,加之天生颖悟,四五岁时就已熟谙琴棋诗画,尤其擅长作词。时人有文称之:“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