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运动先驱 唐群英》:
小小荷叶塘,果然藏龙卧虎,人文荟萃。曾国藩五兄弟叱咤政坛在前,曾氏家族晚辈英杰星光闪射在后。单说十九世纪的*后十年之中,就有一条无形的亲缘之线,把葛健豪、唐群英、秋瑾三位不同凡响的女性牵到了荷叶塘,在1891—1898年之间,又促成了她们多次机缘巧合的相聚。后来,当日寸势将三人造就成为中华女杰之时,人们无不感叹这段千古佳话。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年长唐群英6岁,出生在荷叶塘的桂林堂,她的婶母是曾国藩的侄女。葛健豪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知书达礼,贤慧厚道,既有大家闺秀之风范,又有热血男儿之侠义。16岁嫁到永丰镇富商蔡家,29岁(1894年)随经商的丈夫蔡蓉峰去了上海。因不能容忍丈夫不求上进且又滋长了十里洋场的坏习气,34岁时毅然带孩子返回娘家桂林堂,决计靠自己的力量把子女培养成人,直到丈夫悔悟让步,.一家人才在荷叶塘的光甲堂重新团聚。后来,她的小儿子蔡和森和小女儿蔡畅,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她自己也投身革命斗争,并以五旬年龄,随同年轻人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被当时的湖南《大公报》称为“勇猛精进难得之人”。这是后话。当年她住在永丰镇时,常常带孩子回荷叶塘看外婆,即使搬到了上海,每年也必定时回娘家探望,于是便有了与唐群英、秋瑾结识的机会。
秋瑾,原籍浙江绍兴,比唐群英年少4岁,其祖父和父亲皆以举人功名出任正五品地方官。秋瑾自幼随家人在祖父任职之地福建厦门生活,15岁随退休的祖父返回原籍,17岁随母亲迁往父亲的湖南任所(初在常德,后调湘潭)。秋瑾天赋颖慧,秉性刚烈,读书敏悟,为文奇雄,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概,少女时代即写下了“红颜谁说不封侯”的诗句。这般志向,竟与唐群英“女儿也能光大门楣”的豪言,如同出自同一胸臆。*为巧合的是,秋瑾也跟唐群英一样,从小扯掉了裹脚布,学骑马,学舞剑,学拳术,练就了文武之能。秋瑾21岁时(1896年),奉父母之命与湘潭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廷钧成婚。王廷钧是曾国藩的表侄,王黻臣曾是曾国藩家的管账先生,他们的老家在荷叶塘的神冲(“神冲”为荷叶镇下的村)老铺子。秋瑾婚后,虽与丈夫不甚相睦,但也经常陪其回荷叶塘老家居住,因而得与葛健豪、唐群英相识。
葛健豪、唐希范、唐群英、秋瑾,在历史的这一时刻,在荷叶塘这一隅之地,不仅成了亲缘相连的族亲、相距咫尺的邻居,而且成了琴棋书画的知音、披肝沥胆的挚友。她们个个才学丰厚,情感奔放,有着智慧的财富;她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着青春的共鸣;她们感时伤事,忧国忧民,有着心灵的烦恼;她们志存高远,渴望自由,有着精神的追求。跨越天南地北的距离,她们一见如故;舍弃世俗的辈分礼节,她们一律姐妹相称。这一桩荷塘往事,当时看似一首雅致的田园诗、一幅精美的风景画,日后再看,竟然是中华女杰成长史剧中的一幕序曲。
唐希范的家,是荷叶神冲的北斗堂,离神冲老铺子很近。每当唐群英来到北斗堂,只要得知秋瑾正在神冲老铺子,总是忍不住约来相见。这一日,三人刚刚相见,不料葛健豪也像被磁石吸了一样,恰在此时款款而来。四人聚首有如神助。
唐希范的书房,位于宅院边侧,推窗可见楼台边的荷花塘。见塘中亭亭玉立的莲荷正在娇羞含苞,唐希范忽然来了诗兴,兴奋地提议:“今日诸姐妹有幸在荷叶神冲雅会,试以荷花为题,步韵唱和一番,大家意下如何(7”听那说话口气,俨然大观园“海棠诗社”社主一般。
“好呀!我恰巧写了两首咏莲的七律,带来请姐姐们指教的,就作为引玉之砖吧!”秋瑾连忙响应。
“那就请瑾妹念来,让我们一新耳目。”“社主”急切地说。
秋瑾掏出诗笺,合辙押韵地念了起来:咏红莲洛妃乘醉下瑶台,手把红衣次第栽。
应是绛云天上幻,莫疑玫瑰水中开。
仙人游戏曾裁火,处士豪情欲忆梅。
夺得胭脂山一座,江南儿女棹歌来。
咏白莲莫是仙娥坠玉踏?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夸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浣,亲赐寒簧明月裳。
秋瑾念完之后,“社主”即催促大家和诗,并安排先和《咏红莲》。“瑾妹这诗写得如此之好,犹如崔颢题诗黄鹤楼,谁敢步后尘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