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条话语,囊括3个英文版本,涵盖出道近20年发言
中英文对照,译文流畅生动,语言风格贴合泰勒本人
英文原版备受好评,被誉为The Bible of Swifties
书末大事记历数重要时刻,更有粉丝真挚告白
独家定制书眉插画,裸脊锁线可180度平摊
从译者、插画师、编辑到营销,全流程霉粉参与
点击随书听歌单,收获阅读与音乐的双重快乐
和万千霉粉一起,倾听泰勒本人述说成长点滴
本书是从泰勒众多公开发言中精挑细选的话语集,采用中英文对照,以第一人称视角全面呈现她的成长之路:她小小年纪对音乐梦想的坚定、她在不同音乐风格间转变的创作之路、她历经成长后更加成熟而睿智的感情观、她从舆论困境中涅槃而生的坚韧,以及与一路相伴的粉丝之间的深厚情谊……
关于音乐梦想,她说:“我对自己的梦想向来计之深远。我会思考如何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而非仅仅沉溺于实现它的想象。”
关于歌曲创作,她说:“在创作层面,我感觉自己的世界开阔了起来。从前我是那种非常依赖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词曲作者……”
关于感情观念,她说:“历经成长后你会意识到,相恋时哪有明晰的规则可循,感情复杂多变,爱人间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关于人生低谷,她说:“倘若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辱骂你、霸凌你,即使许多人与之同流合污,你也不一定就因此一败涂地,那反而是你可以借力的东风。”
关于粉丝之谊,她说:“我最深厚的感情是同粉丝们建立的情谊。这份感情也需要经营,你得不断想些新点子,让粉丝满意,保持新鲜感。”
十一二岁时,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父母的圣诞树农场第一次学弹吉他,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坚持塑造形象和讲述故事。她的父母都从事金融行业,母亲安德莉亚.斯威夫特(Andrea Swift)当时在家抚养泰勒和她的弟弟奥斯汀. 斯威夫特(Austin Swift),父母俩对音乐行业都知之甚少。尽管如此,泰勒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音乐天赋,还十分擅长向听众推销自己的音乐。
泰勒曾说,她一直明白自己要从其他做明星梦的孩子中脱颖而出。她得勤奋努力,她要变得更加优秀。她学弹吉他,在烧烤派对和童子军会议上演出,初中时期就给纳什维尔的音乐高层们寄送自己的录音样带。尽管年纪尚小,她的原创歌曲却充满哲理、琅琅上口、贴近生活,这也是她不同凡响、最终跻身纳什维尔音乐界的关键所在。
泰勒在其早期歌曲中显露出的独特精神气质,一直延续到她后来的专辑《1989》(1989)和《名誉》(reputation)中。例如,她最早写成的歌曲之一《局外人》(“The Outside”)讲述了自己在初中学校里遭遇霸凌和孤立的经历。在《局外人》和其他歌曲中,她将自己的痛苦经历淬炼成一种个人形象。曾是局外人的泰勒化失意痛苦为成功,将大家都经历过的排斥创作为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
在纳什维尔(14岁时,泰勒说服父母,举家迁居至此),大多数唱片公司都认为,泰勒在课堂上创作的那些关于校园霸凌、高中恋情和孤立排斥的歌曲不会引起乡村音乐听众的兴趣。但泰勒比这些唱片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形象定位和魅力所在。比如,歌曲《我们的歌》(“Our Song”)在她的高中同学间广受欢迎,因为泰勒笔下的深夜密谈和恼人父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即使当时创作的歌曲还没有固定的受众,泰勒对自己已经有明确的形象定位和塑造体系。她只是需要业内人士的发掘,将其形象和创作传递给听众。
斯科特.波切塔(Scott Borchetta)就是这个伯乐。波切塔当时在环球音乐集团就职,正打算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他在纳什维尔的蓝鸟咖啡馆发掘了泰勒,邀请她与自己尚未成立的大机器唱片公司签约。泰勒同意了波切塔的提议,与大机器合作发行了自己的前6张专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泰勒很快发现了久候自己的音乐受众。她的首张单曲《蒂姆.麦格劳》(“Tim McGraw”)和同名专辑《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成功登上了各大乡村音乐排行榜,引起了诸多颁奖典礼的关注,其歌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她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音乐作品,决定居家自学以便兼顾巡演和歌曲录制日程,由此成功进军乡村音乐界。接受电台DJ和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时,她的举止与平常少女无异—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充满敬意,听到笑话就会开怀大笑,热衷于八卦男友和初中时的霸凌者。泰勒向人们证明,青春少女们的经历自然而有趣,一样值得被歌唱,她将自己的生活日常耕耘为非同凡响的成功。
《放手去爱》(Fearless)和《爱的告白》(Speak Now)时期,泰勒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她发行的第二张专辑《放手去爱》登上了公告牌200强专辑榜榜首,拿下了格莱美的年度专辑奖项,并为她开启了全球瞩目的首次巡回演唱会。这也标志着泰勒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从小镇乡村女孩转变为歌曲《你应该和我在一起》(“You Belong With Me”)里被冷落的书呆子和《爱情故事》(“Love Story”)里的童话公主—也正是这种差异,让许多高中女生产生了共鸣—她们在学校生活和自己天地中的形象迥然不同。
专辑《爱的告白》与首张专辑《泰勒. 斯威夫特》有着相同的主题——霸凌和失恋,但在《爱的告白》中,这两大主题已然超越了高中校园故事。斩获两座格莱美奖杯的歌曲《卑鄙》(“Mean”)是泰勒对一位音乐评论家的回应,这位评论家曾猛烈抨击她和史蒂薇 . 妮克丝在格莱美颁奖现场带来的《瑞安农》表演。而在歌曲《无辜者》(“Innocent”)中,泰勒表达了对坎耶.韦斯特的原谅,算是对他的窘境施以援手——韦斯特因在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颁奖现场打断了她的领奖致辞而臭名昭著。
在这张专辑中,她的恋爱对象也不再是橄榄球队队长或隔壁的邻居男孩,据报道(泰勒鲜少在媒体上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这张专辑涉及的恋爱对象则是:约翰.梅尔(John Mayer)、乔 .乔纳斯(Joe Jonas)、泰勒.洛特纳(Taylor Lautner)—都是星光熠熠的名人。她的音乐也更加宏大。《摇摇欲坠》(“Haunted”)等歌曲采用了雄心勃勃的管弦乐编曲,歌曲《分手信》(“Dear John”)和《着迷》(“Enchanted”)不仅在时长上超过了一般乡村歌曲的3分钟长度,形式上还更为灵巧轻盈,在简单的旋律基础上过渡到更为宽广的流行和声。
媒体对这张专辑进行了持续宣传,《爱的告白》巡回演唱会(Speak Now World Tour)结束之际,泰勒显然已经准备告别天真童话的音乐风格,转而涉足更加成熟的音乐领域。2011年,《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对正在进行《爱的告白》巡演的泰勒进行了报道,称:“她近来决定人生要‘知足常乐……没人能一直维持喜出望外的状态’。泰勒目前已为新专辑写了大约10首歌。被问及这些歌曲有什么特点时,她说:‘这些歌都比较伤感?坦白来讲。’”
泰勒的下一张专辑《红》(Red),是她从原来的乡村音乐领域迈向流行音乐和一系列更加成熟主题的重要一步。《红》是泰勒迈入20岁后写的第一张专辑,其中大部分歌曲以失恋为主线——据称与她和演员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的恋情有关——展现了她成为青少年明星后的成长。泰勒与老搭档利兹. 罗斯(Liz Rose)合作完成的歌曲《回忆太清晰》(“All Too Well”)饱受粉丝喜爱,该曲将故事细节娓娓道来,传递出分手后强烈的怀念之情。专辑中,包括《我们再也回不去了》(“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我知道你是大麻烦》(“I Knew You Were Trouble”)和《22》(“22”)在内的流行歌曲,由泰勒与瑞典传奇制作人马克斯.马丁(Max Martin)及希尔贝克(Shellback)制作完成,这些歌曲不仅证明了她在音乐方面的成长,也表明她愿意与新制作人合作,尝试新音乐风格。
虽然专辑《红》对泰勒的心碎进行了刻意包装,但这张专辑传递出的情感依然强烈而直白。专辑宣传期间,泰勒在采访中常常显得不似从前那般直言不讳。《幸运儿》(“The Lucky One”)等歌曲揭露声名显赫并非表面那般光鲜,与其个人生活有关的谣言和诸多演出要求施加在她身上的压力也显而易见。泰勒与其粉丝共同成长,虽然她20多岁时的烦恼似乎多于大多数年轻人,但专辑《红》中极度私人化的不确定性和心碎依然能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泰勒在成长过程中并未丢掉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公众形象的嗅觉,这种公众形象既不可触及(毕竟她是一位流行明星),又极其脆弱。
如果说专辑《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名气、事业及个人生活带给泰勒的重担,专辑《1989》则卸下了这些负担。《1989》是她公开发行的第一张流行专辑,远离了自己的乡村音乐根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豪赌。在这张专辑中,泰勒在歌曲《释怀》(“Clean”)里放下了一段感情,在《统统甩掉》(“Shake It Off”)里无视流言蜚语,在《空白格》(“Blank Space”)里反讽了媒体报道对于她不断约会的谣言,在《欢迎来纽约》(“Welcome To New York”)里做出不再由专辑周期、名气及恋情决定个人生活的重大决定。尽此前大机器唱片公司曾对发行纯流行乐专辑抱有疑虑,但专辑《1989》最终取得了空前成功,首周销量达到128.7万张,成为2014年美国最畅销的专辑,泰勒也凭借这张专辑再度获颁格莱美年度专辑奖项。泰勒坚守自我,不受身边反对声音的干扰,向人们证明唱片公司、媒体乃至整个音乐行业都无法掌控她的事业和形象,她本人才是自己的主宰。
泰勒还做出了不在流媒体音乐平台声破天(Spotify)上架专辑《1989》的重大决定,随后又将自己的全部过往专辑从流媒体服务上下架。她还写了一封批评苹果音乐的公开信,指责该平台在用户3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内,拒绝向艺人支付流媒体音乐的版税。有人认为,泰勒将专辑下架声破天平台意在提高自己的音乐销量,或是该服务平台并未就播放其音乐支付足够款项。然而泰勒回应道,自己的决定旨在引起大家对这一不公正体系的关注,受益者不单单包括像她一样的流行歌星,还有那些独立音乐新人,以及刚刚开始学习音乐、未来想自己组建乐队的孩子。所有音乐人理应从自己的音乐中得到报酬,歌迷和公司都应认识到音乐的价值,认识到音乐值得他们买账。音乐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对此做出了回应——苹果音乐同意在用户3个月免费试用期内向艺人支付报酬;2018年,环球音乐集团与泰勒签约时,同意即使艺人尚未赚回预付给他们的所有款项,也能得到环球音乐出售声破天股份所得的资金。泰勒以其上百万的专辑销量证明,虽然流媒体平台上可以在线播放音乐,人们依然愿意为音乐付费(至少为她的音乐消费)。
……
2022年,泰勒重回流行音乐领域,发行电子流行专辑《午夜》(Midnights),这张专辑的灵感来源于她在无数失眠夜晚里感到的焦虑与不安。《午夜》打破了多项纪录,比如,它是声破天音乐平台上单日播放量最高的专辑,还是有史以来首张一周内全部占据公告牌热门单曲100强榜前10位的专辑。
5年没有举行巡演的泰勒,终于再度踏上了舞台,这就是时代巡回演唱会(The Eras Tour)2,一场横跨五大洲、囊括她所有专辑和音乐时期的体育场巡演。时代巡演的美国预售首日,1400万歌迷在线抢票,票务网站票务大师(Ticketmaster)一度因此瘫痪。与泰勒事业的诸多方面一样,这场巡演在全球范围内售罄,打破了多项纪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2020年上映的纪录片《美利坚女士》(Miss Americana)中,泰勒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她担忧音乐行业的女性从业者一旦步入30岁,就可能会被抛弃,因为公众期待她们永葆年轻亮丽,不会容忍30多岁的女性音乐家。虽然有此忧虑,她却越战越勇。自本书第一版上市起,泰勒已经发行了5张新专辑和4张重录专辑,并开启了一场创纪录的全球巡回演唱会。
泰勒自有一套革新自我形象的方式,她在独立民谣专辑《民间故事》中展现出了创作虚构故事的天赋,在最新发行的专辑《苦难诗社》(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简称TTPD)中将自我在名利之间的挣扎转化为艺术。她并未沦为音乐行业追逐新事物的猎物,恰恰相反,她一再提升业内能够企及的成功高度。
虽然本引言对泰勒的经历进行了评论性介绍,本书却并不是针对泰勒. 斯威夫特的分析或评论之作。书中收录了泰勒的诸多话语,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听她本人讲述自我。这些话语再现了泰勒 .斯威夫特如何做出改变、跌倒失利、重整旗鼓,又是如何为自己发声,开拓创新并成为传奇。这位年轻女性不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文化偶像,她为艺术家发声,虽然曾经不得不迅速成长起来,但她迎难而上、竿头日进。
I wrote [“The Outside”] about the trouble I was having at school when I was younger. You know, I'd go to school some days and not know if I was gonna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nybody. I mean, I was really sort of an outcast and spent a lot of time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 And I think, you know, this song is really sort of the basis on why I started to write songs, because I was at a point in my life where I just kind of said, “You know what? People haven't always been there for me, but music always has.”
歌曲《局外人》写的是我从前在学校里遇到的困境。总有那么几天,我去上学时都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和我说话。我是被大家排斥的那个人,总是游离在人群之外,总是向人群中张望。可以说这首歌是我写歌的起点,因为处于那个人生节点的我意识到:“你知道吗?人们不会一直陪着我,但音乐一直都在。”
——美国电视节目Studio 330(不插电表演现场),2006年12月5日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I'd lie awake at night and think about the roaring crowd and walking out onstage and that light hitting me for the first time. But I was always very calculated about it. I would think about exactly how I was going to get there, not just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there.
10岁时,夜里躺在床上,我会想象自己在人群欢呼中首次登台亮相,灯光照在我身上。但我对自己的梦想向来计之深远。我会思考如何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而非仅仅沉溺于实现它的想象。
——美国杂志《乡村音乐周刊》(Country Weekly)杂志,2007年12月3日
Being fearless is realizing that life is unpredictable, and it's all in how you deal with that. It's all in how you deal with what's thrown at you and what's given to you and what's taken away from you. And I think that being fearless is not being unafraid or bulletproof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 think being fearless is being scared of things but living your life and taking chances anyway.
无所畏惧就是意识到生活无法预测,意识到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意外、馈赠和失去。我觉得无所畏惧的人并非不会恐惧,也不是刀枪不入。无所畏惧的人虽然也会害怕,但无论如何都会过好自己的生活,抓住每一个机遇。
——美国系列电视节目My Date With...,2009年11月13日
I really like to explore the edges of what I'm allowed to do. And I don't like to think that there are ceilings for what we're allowed to do musically. I think that if you don't play using different instruments, if you don't paint using different colors, you're making the choice to stay the same.
我很喜欢探索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我觉得音乐上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天花板。如果你做音乐拒绝使用不同的乐器,如果你作画拒绝尝试不同的色彩,你就是在原地踏步。
——美国VH1频道音乐节目Storytellers,2012年11月11日
..........
个人生活
《不要长大》:早期生活与纳什维尔之路
《我!》:成为泰勒.斯威夫特
《爱情故事》:恋情、心碎与名誉
帝国缔造者
《空白格》:音乐之内
《不朽》:泰勒最伟大的传奇故事——与粉丝共谱
《一切皆变》:日新月异的音乐行业
《随你怎么说》:名人与争议
人生智慧
《爱的告白》:勇敢发声
《统统甩掉》:其他人生教训
大事记
粉丝告白
译名对照表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