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读书在绍兴
一九四九年正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绍兴府桥边的那幢房子里,和祖父住在一起。
这里是传统的四合院,和府桥相距不远,房屋在府桥的北面,府河东岸,坐西朝东,背临府河,三开间、两进,门牌号是;镜清寺前五号。
我们由水路乘船来的,直接在河埠上岸。祖父和杓叔、舜英姑姑,住在临河的楼上,由明间与北间组成的一个大间里。我和民弟,住东边的前一进,那里三间并无分隔。台门在底层北面,进入门来,向南拐弯,进入天井。前后两进由过楼连接,过楼宽度不到两米,南侧上为过楼,与后进东厢房楼上相通,下作柴房。北侧则为楼梯间,前后共同使用。沿河后进之明间,作为用餐之处,背后即为河埠,厕所、厨房分布两边。当时随我们同去的,还有清怀师傅,是给大家做饭的。安顿以后,我们就去学校,报名、面试。
面试的第一所学校是崇仁小学,在居所之南,位于同一条直街上,我报读的是五下年级,舜英姑姑报读的是五上年级,杓叔是四下年级,忠民弟报的是四上。结果,大家都录取了。于是祖父让我们换一个学校。
我们就到府山北面的凌霄社小学考试。大家都升了一级,我考的是六上年级,也都录取了。大家再去位于大善寺背后的西营小学考试,又都升了一级。这次我考的是六下年级,又都录取了。这样,大家就在西营小学读书。
西营小学,离开我们住处较远,从镜清寺前直街向北走一段路,由油车弄向东,再转几个弯才到学校。学校在大善寺背后的一条小弄里面,走进大门,便是一个小小的天井,东边有廊,从月洞门中可通向操场和南面的教学楼。教学楼为两层木结构楼房,上下走廊,面朝北方,底层教室南面,距离不远有一道低矮的围墙,与小巷相隔,两层楼的教室,和对面大善寺的建筑,遥相呼应。这排教室,大约有四五个,我们的教室是在楼上,东面的那个尽端。
与大门相对处的单层建筑,是老师的办公室,西边便是用木桁架支承的大礼堂了。上课时,读的课本似乎多数是讲义,米黄色的油光纸上,充满了油墨味。在学校里,我对数学课一那时候叫算术一不感兴趣,但语文课,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老师姓蒋,同时担任历史课的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解,常常使课堂鸦雀无声。那几篇讲义,如今我还清楚记得的是,朱自清的《背影》、《春》,叶圣陶的《一春风雨忆杭州》等等。从此,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一生中起了很大的影响。学校里每天的作业,都带到家里来做,就在前楼,朝西的窗口有我的一张书桌,除了完成作业外,常常在白报纸上用铅笔画些图画,涂上水彩色,这是我的爱好,虽然没有人教,还是一直自己乱涂乱画,自我欣赏。虽然我们是大户人家,但当时很少有零用钱,也不在小摊上吃零食。有时,祖父高兴,在水果店里,闸几枝甘蔗,用竹筐装着,让我们大吃一次。用的也是铅笔,或蘸墨水的钢笔,每当走过文具店时,看着玻璃柜子里的自来水钢笔,心痒痒的,想买它一支,却又不敢,紧紧握住手心里的几毛钱,连价格也没敢问一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