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最后的状元相国——陆润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0905
  • 作      者:
    高小平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最后的状元相国:陆润庠》,不是史,也不是人物传记。读这《中国最后的状元相国:陆润庠》,更多的是看尽机关百态,感受时世变迁,研究政治行政。或许比起读一般的历史来,会有别样的体验。
  《中国最后的状元相国:陆润庠》讲的是晚清一位状元大学士、末代帝师的事。他致力于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曾经与张謇同时创办了大型企业,筹资建设沪宁铁路;他致力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他致力于推进政治和行政革新,参与了清末“官制改革”方案的设计;他致力于培养人才,改进官员考核方式,协助张之洞创办三江师范学堂;他致力于帮助维新人士梁启超获得平反,从日本返回祖国。他对改革的态度是“成规未可墨守,新法斟酌行之,研求国内历史,以为变通”;他提出“顺直联动”的思想,在北京与周边省份之间建立用人、行政的合作机制;他是个清官,把钱财看得很淡,以“和、易”二字保廉洁;他做人、做官、做事,对人、对己、对朋友,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变通;他虽贵为三朝元老、当朝一品,但不摆老资格,始终像个刚出道的秀才,兢兢业业,忠于“当差”的职守;他对人文、历史有着精深的造诣,作为晚清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与翁同龢、刘春霖并称为“三绝”……
  张之洞在临终前写下遗嘱,推荐他为预想中的君主立宪国家的首任总理大臣、最高行政长官。
  他就是大学士陆润庠,中国最后的一位状元相国。
  《中国最后的状元相国:陆润庠》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介绍陆润庠为官、做事的情况,下编介绍陆润庠为文、做人的情况。每一章后面有一段作者的点评。书中大量的插图,为陆润庠的书法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王朝社会最后一个坚守者的精彩故事。
  ——启明星(网友)
  
  ★淡笔钩沉才相奇,浓情索隐变迁迷;旧邦穿越论新命,物是人非勘破迟。
  ——王浦劬(北京大学教授)
  
  ★在当今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作者潜心发掘出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并以自己特有的学术功底和生活体验,赋予人物以独特的理解和阐释,使读者在感受历史与命运的同时,更有对今天以及我们自身的深长思考。
  ——方正辉(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为本书主人翁陆润庠牵手古今撰:替经学作美收官,背影伟媾;幸君生来未为晚。为新政辟山开河,身手不凡;叹尔老去稍稍早。
  ——薛宝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巡视员)
  
  ★陆润庠是苏州出的55位状元中的最后一位,却又是开启苏州近现代工业的第一人。现在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二,经济总量排名进入前六,这些成果的取得与陆润庠当年的基础和营造的重实业传统分不开。
  ——沈荣法(苏州市委原副书记)
  
  ★从小就知道家里有一位状元先辈,但陆润庠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真正认识了陆润库,并对晚清最后40年的政坛、政治和行政史有了新感悟。
  ——徐双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姑苏俊硕、末代帝师、德馨豪素、怀往缔今。
  ——易罡(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展开
精彩书摘
  细察周代有关养老的方针、政策、策略,我认为主要是解决好老人的衣食等温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更高一些的要求。
  要让老者穿有帛,就需要赋予养蚕种桑的承担专门责任;要让老者食有肉,就要使喂养猪鸡有一定的规模。周代养老的方针、政策、策略的基础内容便是如此。
  我曾研读《诗经·豳风》,其中记载了这样的美好景象:人们手执深筐,纺棉装丝,制成衣裳;酿成春酒,佐以羔羊,有吃有穿,延年益寿。这里虽然不是专门讲养老的事,但包含了与养老有关的丰富思想——这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风尚,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因此,为了使制衣的人有布料,不仅要让种田人懂得辨别种植什么样的作物适合做布料,还要培养精于织布的女工。而要利用好丰厚的自然物力,使其能不断增长供给,我们就要按照事物本来的内在定律办事,这可以到民间去访问长者老人(获知)。考究制作精良之衣,准备精美之食,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包括传承制丝织布的技术,也包括经常对老人保持尊重。
  我下面再试从文王治理岐山这个地方的经验,来分析、观察和学习其养老的政策。文王治理,在养老这方面,首要是解决老者之所急需——穿衣、吃肉的问题。
  单布做的衣服,适合夏天、但不适合冬天,所以仅靠织布不可度年;皮做的衣服,适合穿在外面、但不适合穿在里面,所以即使把供奉的祭品全都用来做皮衣服,也不能使所有人能温暖过冬。要让老人们有帛可衣,必须发展生产。平原和山上都种上了桑树和其他各种杂树,让桑叶供给养蚕,长成材的树砍伐后整车整车地运出去,将蚕茧缫丝,将树皮做成麻,人们才有得穿。要解决穿衣和吃肉的问题,必须勤于这些事。
  粗茶淡饭并非不可吃,问题在于老人的牙齿和肠胃都退化了,容易哽噎,也不好消化,如果吃粗粮就一定要煮得烂些。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有所备,有备才能无患。麋鹿当然好吃,但来自野外芦苇滩涂,不可能经常供应。要使老人常常有肉可食,还得发展人工养殖。不管是来自野外的还是家养的,也不管是陈设筵席还是家常便饭,以及为了披蓑戴笠,需要割草放牧,等等,都是一个道理——要有所储备。
  再进一步讲,种桑养蚕,制丝织布,不仅需要勤劳尽职,还要讲究合理布局。高树适宜种植在开阔的地带,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在树下种的庄稼,因此以五亩大小的空地为宜。桑树在春天枝叶繁密,怎么充分利用桑叶,要垒出矮墙,以免在采高处桑叶的时候不至于因为爬树而摔下来。妇女在夏日里纺线织布,人要休息,可以使织机不空,搞轮班,这样效率才高。要真正使养老政策得到落实,做到“衣帛足”,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同理,养鸡和猪,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要让其繁衍生息,供人进食,必不能错失时节。根据夏正之册记载,老鸡孵养小鸡,宜以五只一起养,最为经济。又根据《尔雅》记载,成双成对养的猪,其猪崽才众多。有关食奉献给老人,使老人怡心,其实最重要的是让老人看到后辈会劳动、有技能。
  所以,可以从穿有衣帛推论老者何以欣然而乐。但是,尊长之愿望,不仅在于解决温饱问题,还要体现到教育和鞭策晚辈上,使他们担负起生产的任务。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老人们或在夕阳下欣赏美景,或在树荫下纳凉,看着晚辈们忙了一天把劳动工具收拾完毕放到墙脚,看着背负桑木的人们伴随黄莺的啼叫声回家,看着养蚕的人们带着蚕宝宝茁壮成长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顺着河边归来,看着一家家都和睦生活,此种欢欣,绝不是有没有衣穿、有没有饭吃所能取代的,甚至也不是衣服合不合体、饭菜可不可口所能比拟的。这就足以说明一个道理:养老不但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还要解决好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
  因此,从食有肉馔,可以推论出老者满足,再推论出他们怡然而乐。耄耋之年而能精神矍铄,关键在于见到牲畜繁衍生息,圈棚满满。至傍晚踱步,拄着拐杖,回家细数家珍,看到母鸡率小鸡成群啄食,肥硕母猪领小猪成群入圈,对家禽之状的满足,就不是仅限于有得吃有得穿的心满意足了,而是实现了从“养其口”到“养其志”的跨越了。
  综上所述,普通的人家过日子就是要解决温饱问题,而国家像周朝这样连养老问题都能解决的统治,才是善啊。这就是周文王的善治。
  ……
展开
目录
引子
绪论 40年官场人生与150年前的中国
上编 为官做事
第一章 状元文研究养老策同治末中兴选良才
第二章 反卖国四度上奏折实无奈中堂气吐血
第三章 两状元发展民族业建铁路试图靠市场
第四章 戊戌年变法遭失败八国军侵京方撤离
第五章 如椽笔写就变法诏旧制度尚有希望否
第六章 改官制行政开新路张之洞举荐陆总理
第七章 裁机构如何减官员陆大臣带头先下岗
第八章 大理院法部纷争起都察院废留孰是非
第九章 江苏省险些被分解众京官奏上收成命
第十章 为国家办校出大力帮筹款甘当幕后人
第十一章 管吏部致力改制度重考核公开评政绩
第十二章 用官吏量才定标准选人才讲求心术正
第十三章 当京官惩贪保民生治京城顺直搞联动
第十四章 定细规抓住真不放下猛药禁烟见成效

下编 为文做人
第十五章 好性格简约重廉洁乐帮忙办事不收钱
第十六章 讲规矩书法得真传馆阁风堪称又一绝
第十七章 率性人喝酒误大事人缘好逢凶化吉祥
第十八章 永乐典抢救得保护图书馆收藏古善本
第十九章 主考官科举再选才刘春霖成为末科元
第二十章 赛金花亲家狭路逢老夫子如何处命案
第二十一章 周树人杂文引深思不靠天救济靠制度
第二十二章 北京城唯一留书院状元郎知恩送牌匾
第二十三章 同乡人遇难伸援手讲策略不失有原则
第二十四章 世纪谜光绪为何死敢担当诊脉直表白
第二十五章 梁启超流亡在海外陆润庠助他得平反
第二十六章 帝王师最后过把瘾减机构裁员节开支
第二十七章 公休制确立国际化宣统帝放假休一天
第二十八章 爱京剧听戏比人生写楹联落笔讲意境
附录一:陆润庠状元文
附录二:陆润庠任职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