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白研究新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23028
  • 作      者:
    王辉斌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辉斌,字靖华,号竞陵居十,湖北天门人。1947年农历9月14日生。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负责人。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现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乐府学学会理事、四川省李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李白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已出版学术著作20馀种。合著、参撰著作近10种。在《民族文学研究》、《文学遗产》、《四川大学学报》等全国160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70馀篇。应邀在山西师范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作过多次学术报告与演讲,并应邀在中央台视台解读孟浩然。日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的研究工作:
  王辉斌教授学术论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995年古代文学论文单刊转载率(指一期刊物同时转载一位作者的多篇论文)全圈第一(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8期)
  ·2007年古代文学论文高被引指数排位全国第二(见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之《2007年学科作者高被引·文学》)
  ·2008年古代文学论文高被引指数排位全国第一(见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之《2008年学科作者高被引·文学》)
  ·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著作人选《中国文学年鉴》第一人(与另一著作作者并列,见《中国文学年鉴》2006年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李白研究新探》对李白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李白生平求是”、“李白作品索解”、“研李著述评译”。其中,“李白生平求是”为全书重点中的重点,其关键在于《李白研究新探》对于李白生平的研究,乃是本着“作家研究年谱为先”的原则进行的,对存在于李白生平中的相关“新说”进行了多角度的考辨,使李白生平的历史真实得以最大程度之还原。“李白生平求是”虽并非为一部“李白年谱”,但其却有着较“年谱”更为具体、更为精细谨严的系列考证,并藉材料提出了许多为“年谱”所不曾涉笔的李白生平中的历史真实。其观点新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完全是一种求道心切的自我表白。诗中的“朱实”一词,王琦引刘琨诗注云:“朱实陨劲气。”按刘琨此诗句,乃出自他的名作《重赠卢谌》:“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王注将“风”作“气”,误)“朱实”,指红色的果实,象征秋天。此二句意谓刘琨已届暮年,不能经受时间的打击,就像繁花和成熟的果实,坠落于秋天劲风里一样。李白诗中的“朱实”,虽无刘琨此意,但我们结合他“求道心不歇”的诗句,以及他思想发展的历程进行考察,知这诗最早应写于初人长安以后。
  李白在蜀中虽已“好道”,但他真正的“好道心不歇”,应始于“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期间,是时,他先后与元丹丘、元演、胡紫阳等人相结识,而这些人在当时都是一些道家者流。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论及李白神仙事说:“欲耗壮心,遣馀年也。”而此时,无论就“壮心”还是“馀年”以论,都与李白的实际情况不相称。可见,将《天台晓望》系于开元十四年东涉溟海时,显然是说不通的。
  如前所述,李白是在“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驱使下出川的。为此,他挥金仗义与“落魄公子”广相结交,以创造对他有利的客观条件,扩大社会影响,他斯时又怎能去“服药炼金骨”、“千春卧蓬阙”呢?又怎么会“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早望海霞边》)呢?如果按照《丛考》所说,“人剡中”为李白此行的“预定计划”,而“弄耶溪白云”又是他此行的目的(详后),那么,李白本应该出峡后就顺舟东下的,为什么要在一年以后的夏天才由广陵向会稽进发呢?这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告知我们:《天台晓望》与《早望海霞边》并非开元十四年夏李白在维扬东涉溟海的作品。同时,它也反过来证明,李白东涉溟海曾至剡中的说法,是完全靠不住的。
  另外,我们从《赠王判官时余隐庐山屏风叠》-诗进行分析,亦可证李白此行未至剡中。是诗有云:“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诗的前两句,《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是李白对东涉溟海的叙写,极有见地。“淮海秋”三字,既道出了蹉跎的地方,又点明了蹉跎的时令,足以说明开元十三年的夏天,李白确实没有从广陵放舟至会稽,因为“淮海”至少在唐时是不包括剡越于其中的。后二句所写,即指开元二十二年与蔡十结游镜湖事。“中年”一词,说者有二,一指很多年不相见,一指人到中年。其实,这两说均通。李白开元二十二年与蔡十“结游镜湖”时年34岁,“而立”之年已过,自可以“中年”相谓;又,他此前乃从长安失意而归,亦与“蹭蹬游吴越”相符。这四句诗通过回忆的手法,勾勒出了李白的两次行踪:一为开元十三年夏“便之金陵”后“东涉溟海”;一为开元二十二年秋与蔡十“结游镜湖”。二者正好相隔十个年头。而在这近十年中,李白又未曾再次与王判官相逢,故有“中年不相见”之谓。藉此,我推测蔡十与王判官和李白的相识,当均在维扬散金之时。这一推测是否能够成立,姑待再论,但《赠王判官》诗至少可以告知我们,李白东涉溟海是确实不曾至剡中的。
  《丛考》最后认为,《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文中的“无使耶川白云不得复弄”之“复”字,表明李白写此文前已“弄”过“耶川白云”,并说:“这也足以证明,李白在此之前,已到过会稽。”就李白此《序》而论,实在不能证明他在写此文前已到过会稽。李白在此《序》文之中,先是约蔡十於“秋七月结游镜湖”,后又叮咛蔡十,“无愆我期……敬慎好去……终当早来”,是希望蔡十“秋七月”按约而至,勿失约而导致再次相约去“弄耶溪白云”,此即“无使耶川白云不得复弄”之所谓也。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上编 李白生平求是
一、李白家世之谜破译
二、李白生于江油“新说”平质
三、李白蜀中行踪杂考
四、李白东涉溟海未至剡中考辨——与郁贤皓《李白丛考》商榷
五、李白初游安陆时间考
六、李白初游太原时间考辨——兼及《李白丛考》的有关问题
七、李白究竟在何地奉诏人京
八、李白出川后又回峨眉初探
九、李白长流夜郎新探
十、李白长流夜郎的历史真实考述
十一、李白庐山游踪系年考
十二、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兼与郁贤皓《李白丛考》商榷
十三、李白与王昌龄交游考索
十四、李白交游二考
十五、李白与李磷事件辨说
十六、李白若干事迹考辨——以郁贤皓《李白丛考》为例
十七、李白卒年“新说”辨析

中编 李白作品索解
一、《邺中赠王大》诗詹说质疑——兼论是诗的作年问题
二、古人任其差遣的佳例、——李白《邺中赠王大》解读
三、《蜀道难》探索——兼论李白一入长安待居的时间与游踪
四、《蜀道难》主题评说
五、李白《苦雨》诗的再考订——兼论三入长安说者的依据问题
六、四种《静夜思》文本比较说
七、李白诗中之“龙山”考
八、再谈李白《九日龙山饮》——兼答张才良、杭宏秋二同志
九、三谈李白《九日龙山饮》——对郁贤皓、李子龙质疑的质疑
十、李白《送陈郎将》等五诗考释
十一、论李白的赠内诗
十二、李白集外诗说略
十三、李白《菩萨蛮》的真伪问题
十四、李白是诗人而不是词人——评所谓的“李白宫廷应制词”
……
下编 研李著述述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