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塞缪尔·约翰逊奖入围作品
牛津学者巴特利特“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献礼之作
《汤姆.索亚历险记》《恋爱的寿司》翻译家朱建迅倾情执笔主译
前苏联解体后俄国新解禁史料为依托,
全方位还原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俄国人”的真实一生。
史料翔实,治学严谨,迄今研究托尔斯泰最权威的成果;
译文优美,文学性强,阅读小说一样轻松阅读传主生平;
随书附托尔斯泰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照片30余张,铜版纸印制;
随书附年表、家族树、英文原版资料出处。
第七章
丈夫、养蜂人和史诗诗人
史诗正在成为仅有的一种让我觉得自然的文学体裁。
1863年1月3日 日记
1862年的某个秋日,托尔斯泰在家中接待了突然登门造访的一对父女,他曾在塞瓦斯托波尔被围困期间帮助他们一大家人逃出该市。两位来访者惊讶地发现托尔斯泰已经结了婚,接下来的事情更令他们惊讶不已。这时托尔斯泰的妻子快步走进客厅来见客人,托尔斯泰便把妻子介绍给那位身材高挑、年轻貌美的女子。她目不转睛地打量着女主人。“什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她脱口而出,“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是你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的确很年轻——她刚过完18岁生日,她本来看上去还要年轻些,因为刚刚成为伯爵夫人的她穿在身上的是一件褐色棉短裙,而不是像客人们料想的那样,身着一袭漂亮雅致的长裙。托尔斯泰特地为她订购了这件短裙,因为若是她穿上当时流行的带有钢环裙衬和长长裙裾的裙子,托尔斯泰肯定无法认出自己的妻子。他还觉得在乡下不适合穿如此正规的礼服。两人刚结婚不久,索菲娅就怀孕了,身上的裙子显得宽松而又朴素。她丈夫在乡间喜欢的装束是一件宽松式灰色法兰绒衬衫,腰上系根腰带,裤管塞在靴子里。
托尔斯泰正度过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在他的婚姻中夫妻双方绝无平等关系可言。34岁的托尔斯泰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新娘充其量只是个孩子,他甚至在日记中也提到这一点。他比自己的岳母柳博芙·亚历山德罗芙娜·别尔斯还要小两岁,他从小就认识她,两人的父亲一直都是好友。的确,托尔斯泰与索菲娅成婚时,他最小的内弟维亚切斯拉夫刚满一岁。不过,这样一位年轻的姑娘倒是很适合做托尔斯泰的新娘。他们的儿子谢尔盖后来说,父亲娶母亲时虽爱她至深,但也希望能够将她教育和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索菲娅一开始也乐于接受丈夫的道德权威,婚后几年在写给他的信中甚至自称是他的“大女儿”。她在一封信中宽慰丈夫,说自己没有忘记他“父亲般的教诲”。
两人的社会背景也有差异。谢尔盖在回忆录的开篇提到父亲并不想娶一个像自己一样贵族出身的女人。索菲娅的外祖父是德国移民,外祖母是一位犯有过失的俄国贵妇(索菲娅的外祖父伊斯列尼耶夫跟她的外祖母扎瓦多夫斯卡娅伯爵夫人结婚时,没跟他自己的妻子离婚,这桩婚事在当时的莫斯科上流社会不被认可。——译注),父亲是一位医生,对于如此敏感的家世,她自然不便夸耀。婚后,她不仅接受了女伯爵的称号,而且接受了丈夫的观点,她也喜欢以托尔斯泰伯爵夫人自居。她的丈夫后来放弃了自己的贵族称号,但她的签名还是S.A.托尔斯泰伯爵夫人(grafinya,伯爵夫人,是原德语Gr·fin的俄语形式)。索菲娅从来没有时间仔细思考那些促使丈夫的生活方式产生根本变化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她整天忙于操持家务——因而很难让她摒弃丈夫婚后几十年间用心向她灌输的价值观,突然开始过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索菲娅的曾外祖父叫约翰·巴尔斯(又叫伯尔斯),是来自萨克森的一名禁卫军官,制服纹章是一只熊在驱赶一群蜜蜂,碰巧他的姓氏是由德语中“熊”这个词演变而来。18世纪中期,以伊万·别尔斯而为俄国人所知的他,被玛丽亚·特里萨女王派往圣彼得堡,帮助训练俄罗斯军队,以此作为对伊丽莎白女皇的援助。他在1758年的卓恩道夫战役中阵亡。此前他已结婚并育有一子名叫叶夫斯塔菲(古斯塔夫)。叶夫斯塔菲生长在莫斯科,后来成为一名化学家,娶的妻子出身于另一个移居俄国的德国人家庭。叶夫斯塔菲·别尔斯的所有财产都在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中付之一炬,但他通过德国熟人的帮助使自己的两个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两个儿子都在1822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像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开业医生尼古拉·皮诺果夫那样同时接受医科专业训练。其中一人就是索菲娅的父亲安德烈,他生于1808年。
19世纪早期的俄国,医生由于社会地位卑贱,普遍受人轻视,自然也就成为世人不屑为之的职业。别尔斯兄弟二人在20岁左右获得医生从业资格,当时最受青睐的医生仍是外国人,但社会地位依然不高。19世纪20年代末,安德烈·别尔斯成为屠格涅夫家的家庭医生(当时这位未来的俄国大作家还是个孩子),并随他们来到巴黎。接下来的两年他继续投身于医学研究,热衷于观看意大利歌剧。屠格涅夫那位令人敬畏、婚姻不幸的母亲可能在与安德烈私通之后生下一个女儿,叫瓦尔瓦拉,她作为监护人抚养瓦尔瓦拉(瓦尔瓦拉便成为索尼娅和屠格涅夫同母异父的妹妹)。安德烈·别尔斯返回莫斯科后,便在克里姆林宫(沙皇在莫斯科共有700间房的气派堂皇的豪华宅邸)里的参议院做医生,他在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被任命为宫廷御医。他凭借这一身份住在毗邻克里姆林宫的一处狭窄低矮的国有寓所里,1844年索菲娅便出生在这里。
索菲娅一家不算富裕。他们在寓所里雇有佣人,但从未拥有一座乡间庄园或农奴。别尔斯医生为俄国政府工作,这意味着他已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因而获得较多的社会尊重。实际上,1842年安德烈·伊斯塔耶维奇最终有资格获得世袭贵族的爵位,但是人们并不认为他是16岁的柳博芙·伊斯拉维娜的合格的未婚夫人选。别尔斯是在结束对柳博芙·伊斯拉维娜的治疗和护理后向她求婚的。她的家族是老派的俄国贵族,尽管不是名正言顺的一支,但她的家人仍然觉得别尔斯的地位只比普通商人稍高一点。那时别尔斯已经34岁,并且是路德会教友。虽然如此,两人还是结了婚,安德烈和柳博芙·别尔斯共育有8个子女。姐妹三人都在家里接受了先是由德国女教师提供的良好教育。索菲娅是三个女儿中的第二个,1860年,16岁的她获得莫斯科大学颁发的私人教学资格证。此时她已与托尔斯泰处得很熟。因为整整一个冬天每周六下午她都和托尔斯泰妹妹玛莎的三个孩子一起上舞蹈课。玛莎儿时起就是她母亲的朋友。别尔斯三姐妹来看瓦里娅、丽莎和尼古拉时,她们的伯父列夫和尼古拉有时也在场。
几次来莫斯科,托尔斯泰都是首先拜访别尔斯一家。当时人们都以为他准是看上了别尔斯家的长女伊丽莎维塔(丽莎),但在1862年的夏天,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索菲娅身上。那几个月他连遭变故。夏天秘密警察突袭雅斯纳雅·波良纳时,托尔斯泰由于身体欠佳已经动身前往巴什基尔草原接受为期两月的马奶酒治疗。直到7月底他在返回雅斯纳雅·波良纳途经莫斯科登门看望别尔斯一家时,才得知家中遭袭一事。几天后他在雅斯纳雅·波良纳接待了柳博芙·亚历山德罗芙娜·别尔斯,她的三个女儿及小儿子,他们准备去距此不远的她父亲的伊维齐庄园住几星期,一行人决定当晚暂住他家。柳博芙儿时曾来过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发现原先的老房子已被新主人拆除,留下的一大片空地如今杂草丛生,眼前的情景让她感到惊愕。托尔斯泰所住的厢房从来都不适合用作主要住宅,如果所有人都住在这里,则会显得拥挤不堪。除了长住于此的人(托尔斯泰、塔吉雅娜姑妈和她的同伴纳塔利娅·彼得罗芙娜)外,他的妹妹玛莎仍然住在这里。现在又多了五个来客。楼下那张蓝白条纹沙发铺上被褥,成为别尔斯家三个女儿丽莎、索菲娅和塔尼娅的床铺,她们分别是27岁,18岁和16岁。几个月后这个设施简陋的房间将成为托尔斯泰伏案创作《战争与和平》开头几章的地方。
久居城里的别尔斯家的几个孩子由人陪伴参观了整座庄园,之后他们被带到花园里摘覆盆子时,全都兴奋异常。与此同时,最近一直忙于处理几桩烦心事的托尔斯泰,已经被柳博芙·亚历山德罗芙娜天真无邪的二女儿的魅力所吸引。别尔斯一家刚抵达伊维齐庄园,被她们称之为伯爵的托尔斯泰就骑着他的白马前来拜访。正是在此期间,托尔斯泰用一根粉笔按顺序写出一串单词的首字母,由此开始跟索菲娅进行心灵的交流。他后来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描写列文向凯蒂求婚的情景时采用了这一细节,从而将其永远载入自己的经典作品。“V. v. s. s. l. v. n. n. i. v. s. L. Z. m. v. s. v. s. T.”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索菲娅竟然猜出了这些字母代表哪些单词以及整句的意思:“在你家里,对我和你的姐姐丽莎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你和你妹妹塔尼娅应该为我辩白一下。”一周后托尔斯泰决定陪伴别尔斯一家返回莫斯科,接下来的两周他几乎每天都要徒步前往城北五英里别尔斯家的别墅,并且如其在日记里所说,越来越深地爱上了索菲娅。
在这段令人愉悦的时间里,托尔斯泰试图集中精力完成一篇探讨教育方法的文章,但却没能收到多少效果。不过他给亚历山大二世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对自己的庄园遭到搜查一事提出最严厉的谴责:
尊敬的陛下,我认为无须向陛下证明我受到这种侮辱是不公正的。我过去的一生,我的社会关系,众所周知的我的职务活动和国民教育活动,以及表达我内心信念的刊物,都可以向每一个对我感兴趣的人证明(无须采用那些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的手段),我不可能搞阴谋、编传单、杀人放火。这次造访不仅令我无端受辱,被人怀疑干了违法勾当,遭到社会舆论的指责,被迫在时时刻刻的威胁下生活与活动,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我在人民心目中的声誉,这种声誉是我很珍惜的,是我经过多年努力才获得的,而且又是我自愿参与的活动——为人民办学校——所必需的。
当时亚历山大二世恰巧在莫斯科视察,这意味着此信可以直接送到他手上。沙皇没有费心亲自给托尔斯泰回信,但他指示秘密警察头目多尔戈鲁科夫亲王将一封语气委婉、竭力为自己辩解的信寄给图拉省长,让他转交托尔斯泰。
值得庆幸的是,托尔斯泰此时正忙于其他事情。9月初别尔斯一家返回他们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寓所时,他并没有回到雅斯纳雅·波良纳,而是继续待在莫斯科。只是这一次他的浪漫情怀没有允许他进行过多的自我分析。去年,当他正在考虑一个他准备娶为新娘的女人到底有些什么优点时,妹妹玛丽亚曾经向他提出忠告:“看在老天爷的面上,不要做出太多的分析,因为你一旦开始进行分析,你在每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上都会显得顾虑重重,你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就忙不迭地躲开了。”他当时的态度确实很不明朗,两人的联系后来无果而终。这一次他行动迅速,可能意识到顾虑过多有害无益。9月16号星期日这天,他向索菲娅求婚,并且在他的坚持下,他们七天后就结婚了。
两人的婚姻显得极不寻常,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俩订婚七天之后就结婚,甚至也不是由于索菲娅因紧张过度,婚礼前几天只能吃酸黄瓜和黑面包。托尔斯泰给她的未婚妻提供了三种选择:回去与她父母同住、出国度蜜月、立即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索菲娅选择了最后一种。她甚至直到晚年都没出过国。柳博芙·亚历山德罗芙娜根本没有时间给自己的女儿缝制一套完整的嫁妆。但是托尔斯泰保证让索菲娅读到他以前的日记,他不想隐瞒自己过去做过的任何事情。作为一个天真幼稚、涉世未深的姑娘,索菲娅对托尔斯泰这种被她后来称为“过度尽责”的行为深感震惊和苦恼。上个月,她让托尔斯泰读了一篇其中带有自传性质略经掩饰的短篇小说,她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位王子如何向一个年轻姑娘求婚,这位王子的“外表特别没有魅力”,且主意多变。但故事毕竟不同于现实。获悉托尔斯泰曾经在床上征服了不少女人并且与一些农妇放荡地私通之后,索菲娅的内心十分痛苦,虽然他现在对此懊悔不已。同时,她的父亲也是满腔愤懑。父亲一开始就反对这桩婚事。他对自己那年岁稍大的长女感情很深,总觉得大女儿应该第一个出嫁,事后他才逐渐做了妥协。索菲娅的母亲对这门亲事也很难说得上是由衷的喜悦,有一段时间,她用一种屈尊俯就的口吻对托尔斯泰说话,继续用托尔斯泰儿时的乳名“廖沃奇卡”称呼他。然而,父母两人都很清楚,托尔斯泰完全有资格跟索菲娅结婚,而且另外两个女儿很难找到跟他条件相当的求婚者。
……
[ 001 ] 年表
[ 001 ] 引言
第一章 [ 001 ] 祖辈:托尔斯泰家族和沃尔康斯基家族
第二章 [ 025 ] 贵族的童年
第三章 [ 051 ] 沦为孤儿
第四章 [ 065 ] 青年时代
第五章 [ 081 ] 地主、赌徒、军官和作家
第六章 [ 117 ] 文学的角斗士和悔改的贵族
第七章 [ 151 ] 丈夫、养蜂人和史诗诗人
第八章 [ 185 ] 学生、教师和父亲
第九章 [ 223 ] 小说家
第十章 [ 263 ] 朝圣者、虚无主义者和农夫
第十一章 [ 309 ] 教派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宗教圣愚
第十二章 [ 363 ] 长老、变节者和沙皇
后记 [ 441 ] 布尔什维克的元老
[ 481 ] 注释
★本书令人赞叹,比传记更传记,比评论更评论……信息密集,超越传统传记体;见解深刻,比枯燥的文艺评论更深地抵达了他创作源泉的幽密之处。传主一再触及人类的灵魂,而本传记则亲密触摸了传主的灵魂。
——《星期日电讯报》
★巴特利特对这位文学巨匠非凡人格的刻画之深已超越前人……她对托尔斯泰小说的阐释非常到位,尤其在谈及他的悲剧婚姻时仍能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实属佳作。
—— 《旁观者》
★在列夫·托尔斯泰百年忌辰之际,能读到罗莎蒙德·巴特利特的《托尔斯泰大传——一个俄国人的一生》实属幸事……这部传记记载了一位饱受挫折的现实主义小说大师的一生,通俗易懂而又颇具学术性,甚至连他在自行车上左摇右晃的姿态也跃然纸上。
—— 理查德·戈德温,《标准晚报》年度书刊
★从列宁到甘地,每个人都曾对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作品进行过思考,但鲜有如巴特利特博士者,能使自己的思考如此富有建设性。
——《乡村生活》
★巴特利特将托尔斯泰生活中的可贵品质融入其代表作。此书是你有可能久读不厌的关于这位伯爵的最佳作品。
——《大志杂志》
★一部经过翔实考证、可读性很强的作品,介绍了这位世界文坛巨匠……对于潜心钻研托尔斯泰伟大作品的读者而言,阅读本书实为明智之举。
——《爱尔兰审查报》
★巴特利特尽管具有撰写这部传记所需的深厚学养,但却从未因此忽略传主在各方面表现出的个人魅力;此书有力见证了一个不乏缺陷的伟人的生平。
——《天主教卫报》
★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托尔斯泰,质量高于我所读过的其他任何一部同类传记……我们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洞察托尔斯泰每一阶段的生活……巴特利特好像总是从容不迫,用足够的时间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让我们嗅到了俄罗斯泥土和青草的芳香。
——A.N 威尔逊,《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