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作为当时最好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当严苛的,每门功课75分以上才算及格,有一门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即除名,没有补考和商量的余地。在林巧稚看来,只有更加刻苦地学习,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此后,无论夜阑人静,还是黎明微曦,人们总是能看见林巧稚窗下苦读的身影。1929年毕业时,一同入学时的25名同学只剩下16人,林巧稚的成绩始终在班里高居榜首,获得了协和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她也是协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女学生。
在协和医学院苦读的8年里,林巧稚不仅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协和“慈悲、专注、自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更是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中。几年后,林巧稚面临毕业的选择。在当时的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相当严重,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的观念大行其道,而大街上丢弃、售卖女婴现象也不鲜见。
或许是为了那些苦难中的中国妇女,抑或是为了纪念在病痛中死去的母亲,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林巧稚并没有选择热门的外科、内科,而是选择了当时并不受人重视的妇产科,她要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更多的中国妇女改变生活。从此,协和多了一位“说话做事直截了当,工作能力不逊男人,”的妇科工作者。
机会总是眷顾有坚定信念的人!林巧稚从医生涯的命运转折,也是在不经意间到来的。那是一个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几位外国医生因为要参加聚会早早地离开了医院,留在病房的只有林巧稚。忙碌了一天刚刚打算小憩一会儿,突然急诊的灯亮了,林巧稚迅速跑到急诊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个20多岁的女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通过家人描述和初步检查,林巧稚判断病人为官外孕,需要马上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没有片刻迟疑,她一边通知立刻准备手术,一边拨打电话给主治医生,可是电话里传来的却是阵阵忙音。林巧稚的心揪得一阵比一阵紧,终于电话通了,“喂……”电话里的声音很嘈杂,隐隐还有音乐声。听了林巧稚的报告,主治医生迟疑着说“‘抱歉,抱歉’,这里离医院很远”。林巧稚急得声音有些嘶哑,又一次说到病人的危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