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专栏作家华明玥精心编写的唐诗三百首经典篇目赏析型读物。按照题材主题,分感怀、怀人、疾苦、山水、时令、送别、赠友等专题,向青少年读者细致分析唐诗的意思、意蕴和意境,深挖诗中蕴藏的唐人生活、生产、交友、职场等知识内容。既能丰富青少年的文史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感受中华韵文之美,徜徉诗歌国度。选篇合理,结构匀称,兼顾大诗人和较为冷僻的诗人诗作,赏析透彻且有美感。每首诗歌内设诗歌主旨、诗行意译、诗境赏析等板块,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由浅入深地引导小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唐诗中的精华篇目。特别编制导读、阅读检测题等辅助性阅读栏目,让孩子的课外阅读得到增值,切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感 怀 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唐代诗人而言,一切生活场景,都有可能引发他们思念故乡、怀想故人、感喟身世、抒发凌云之志的思绪。
在感怀篇中,我们辑录了二十六位著名诗人与一位佚名诗人的作品。这是唐诗中内容最丰富的一辑,在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唐代诗人丰富的生活:访友、赏月、访庙,登台、登山、登高楼,听琵琶、弹琴、夜泊……如今我们品读诗歌时,能从中窥见人物的跌宕命运,感受历史与艺术留下的阵阵回响。
无论是凤凰台,还是幽州台,无论是“夕阳无限好”的乐游原,还是那“造化钟神秀”的泰山,无论是岳阳楼、黄鹤楼,还是鹳雀楼……有些风景依旧存在,而有些已在沧海桑田中湮灭。不管历经怎样的变化,它们都在读者的脑海里光芒熠熠地存在着。因为它们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景观,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它们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唐代诗人的激情抒写与浪漫吟咏功不可没。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作背景
骆宾王是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任长安主簿,不久任御史。任御史期间,他对背后有靠山的贪官毫不留情,还曾上奏折一一列出皇后武则天的不法行为。但当时,懦弱的唐高宗身体不好,大量奏折已经由皇后武则天批阅。骆宾王此举惹恼了武则天,她以挪用公款的罪名逮捕骆宾王。骆宾王含冤下狱期间,写下了《在狱咏蝉》这首杰作。
诗行意译
初秋季节,蝉不停地鸣唱,囚禁在狱中的我,思乡的心绪渐浓。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
对着我一头斑斑白发,无休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
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淹没。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信我质本高洁,
唉,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之心呢?
诗境赏析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还要有勇气,敢于说出自己压抑已久的心声。这首诗的前六句,诗人的灵魂与蝉儿仿佛是一体的,他就是蝉,蝉就是他;而当抒情咏物抵达高潮时,诗人仿佛脱去了前三联的“蝉身”,开始毫不掩饰地吐露蓄积已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的报国之心是如此白璧无瑕,当权者却因为他上书直言,就对他翻脸无情。然而,诗人宁可像蝉一样,远离荣华富贵,只饮坠露,也要保持这颗皎洁之心。这是蝉儿的气节,也是诗人的气节。正是短诗的最后一问,如此明白晓畅,好像孩子一样纯真,又好像歌者唱到了高音C,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中的名篇。诗人咏叹蝉的高洁品行,抒发了自己问心无愧、一心为公却遭受冤屈的哀伤之情,情感充沛,用典自然,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这首诗也成为咏物诗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