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回民军中主要将领之一的马海晏也明确了自己的态度:“我们造反十年了,这一顶反叛的帽子脱下来,那是最好的结果了,假使继续下去,终究没有好的结果。”
在马海晏与马占鳌的努力下,向朝廷求抚的局面最终形成。求抚的大致过程是这样:马占鳌向署西宁知府马桂源告知心中想法,马桂源站在同教的立场上,于正月十七日亲自赶到安定大营(今甘肃省定西县)谒见左宗棠,央报马占鳌投诚,从而获得左氏许可。左宗棠的暗探也回来报告说:“河州回目遵谕,尽缴马匹枪炮刀矛,顶经立誓,永不反复”。
不久后,马占鳌派出自己13岁的儿子马全福(又名马七五),代表自己前往安定大营联络左宗棠,作为人质,表示求抚之诚。
安定大营森严,马全福手牵一只公鹿,缓缓走进左宗棠的帅帐,那鹿角上挂了一块红绸,上书“天下太平”四字。
左宗棠问马全福:“你父亲怕我吗?”
马全福回答说:“丞相天威,西人自此不敢反矣!”
左宗棠又问:“官军举刀按鞘,夹道罗列,你不怕吗?”
马全福说:“矢不在弓,刀举不击,鞘按不刺,何惧之有?”
左宗棠讶然,又问:“缘何早日不来求抚?”
马全福高声说道:“丞相不来,暗无天日,求抚无门。”
马全福的一番回答,让位高权重的左宗棠甚是开心,于是马全福说:“我希望你尽忠大清,除暴安良,我给你更名为马安良,字翰如!”
由此,马安良就成为了马全福的官名。
几天后,左宗棠令马安良返回河州,让其父马占鳌亲自来见,并嘱切勿恐惧。马安良返回河州后,以左宗棠推诚相与,大为感动,即敦促其父前往见左。
求抚以后,左宗棠曾与马海晏有过一段对话。马海晏向左宗棠陈述了假使求抚不成后他自己的军事新部署,左氏对他的设想表示叹服。此后,这个叫马海晏的男人,进入了左宗棠的视野。“……海宴公,诚笃,骁勇善战,左文襄公奇其才。”
马占鳌、马海晏投降清廷后,左宗棠将河州反清的回民军裁编为马旗三营,任命马占鳌为中旗督带,马海宴为督标中营马队管带,二马总兵力300多人,所部由河州镇总兵沈玉遂节制。
降清后的马占鳌、马海晏对来到河州的清政府官员,往往亲自扶轿;对左宗棠更是执以父子之礼。在地方上担任职务以后,他们常常向人表示:“我们是反叛大逆,蒙朝廷不杀,这样生活,已算过分。”
受抚的当年,马占鳌、马海晏协助清军,将河州部分回民迁往狄道、金县、安定等地,进行分化安插。
十一月时,曾与马占鳌、马海晏等人一起反清的闵殿臣,再次举旗反清。他率领三千回民,武装攻占了河州西南二关,焚烧了马占鳌与马海晏的房舍宅邸,派人四处寻杀他们。马海晏只好将家人秘密安置在距离家乡十多里外的乩藏村。
此时,驻跸兰州的左宗棠命令清军予以严厉弹压。于是,马占鳌、马海晏又充当了镇压闵殿臣的急先锋。他们率军从积石关攻入河州,在南乡剿灭了闵殿臣所部,在诱捕了闵殿臣之后,又将其亲自押解到了兰州。事后,闵殿臣被左宗棠活活炮烙于市。
……
展开
——陈秉渊 原青海省政协委员 民国故文人
马麒不像内地的北洋军阀人物,梦想凭借外国势力图谋自己的发展。在他的传统观念中,还保留着一个中国人爱国守土的一面。
——杨效平 《马步芳家族的兴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