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机,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办公室的灯光亮着.办公室副主任吕殿凯翻遍资料库,为找不到一张罗阳像样的遗照而失声痛哭。
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找张照片有这么难吗?
就是这么难——罗阳生性低调,别说照片,偌大一个中航工业沈飞几乎找不到他的采访影像,只有他在生产现场的一些镜头。
罗阳走了,吕殿凯只好请人从某个庆典的留影上截下一张作为遗照。
吕殿凯在沈飞办公室干了23年,罗阳是他的第四任领导。“罗阳接任总经理的这五年是最累的五年,取得的成绩也是沈飞历史上没有过的(最好的)。在工作压力面前,他经常说的是,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性能可与世界现役主力舰载战斗机媲美的“飞鲨”歼15,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的新纪录。“辽宁”舰人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运用至少需要一年半,而仅仅两个月后,歼15就成功实现舰上起降。
对曾经诞生过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机、第一架超声速战机的中航工业沈飞来说,让战机从陆地飞向海洋,是全新的挑战。
最大难点之一是拦阻钩.准确钩住拦阻索从而有效减速,是实现飞机在短距离内着舰的关键。技术难题要在规定时间内攻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次次试验,多少次失败,终于在2012年初,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庆功会上,罗阳掉泪了,不爱喝酒的他,和试飞员们一醉方休.
歼15的研制过程中,沈飞攻克了很多工艺难点,突破了起落架、机翼折叠、拦阻钩等关键技术。罗阳在研制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中国航母锻造“利剑”,罗阳显示了“敢为人先”的性格,闯出了一条新的研制之路。
先在沈阳所设计、后进沈飞制造,是沿承了几十年的老规矩。既懂设计又懂生产的罗阳,却把两个单位的研制人员整合为一个“飞鲨”团队,不分你我,不分先后,联合设计,联合制造。
“设计之初,沈飞的工艺人员就进入设计团队。这种全新的组织
模式,让飞机研制效率提高T40%左右。”孙聪回忆说.
在国防发展与军队建设的大局上,这位企业“当家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含糊。他把沈飞与设计方、用户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看似长袖善舞,其实怀有一颗宽厚豁达之心,他总是将方便让给他人,把难颗留给自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