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生,十月怀胎的进程
虽然,国际医学公认孕妇和产妇都不是通常医学定义上的患者,而只是女性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女性一旦怀孕,难免要去医院看医生,这已经是一种常态。分娩,更是要在医院里进行。
1.孕育生命是抢占先机的赛跑
数亿精子,长途跋涉,力争上游。谁能力挫群雄抢占先机,谁就能成为那个投胎做人的幸运者。
怀孕如此,生育也是如此。当母亲肚子里的那位冠军甫一胜出,肚皮外面另一场赛跑的发令枪也就鸣响。孩子们的起跑线,已经前移到医院产检和生产这道程序了。
上海的盈盈为着腹中那米粒大小的胎儿,来回奔波着“抢”办孕育就医手续。她说,在上海,从化验确定怀孕的第一时间起,就必须赶紧技术性地穿插办理各种各样的登记预约,丝毫不能喘息懈怠,否则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笔者跟访了盈盈办手续的全过程,见证了各种登记预约的一个“难”字。
首先,要去孕妇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找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办理《计划生育准生证》,官方的说法叫作生育登记。居住地与户籍分离的盈盈有过教训,她知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忙得很,倘若贸然穿越大半个城市径直前往,极有可能逮不到经办人,徒劳往返。
盈盈说,白白耗费精力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时间耽误不起啊。才二十七岁的她已经是怀第二胎了,自信凭经验可以轻车熟路,不会再像怀第一胎时那样,两眼一抹黑,反复折腾。所以,她决定先从网上搜索居委会的电话,事先预约好了再去。
岂料,电话接通后,对方声称这是家庭住宅电话。想必是骚扰受多了,所以接听电话时的态度颇有些不耐烦。盈盈赶紧致电区卫生计划委员会询问,得到的却是与网上相同的一个电话号码。
于是,盈盈只能死了这条心,放弃电话先行预约的打算,径直扑过去。按规定,办理“生育登记”必须是夫妻双双同去。盈盈和丈夫两人好不容易调整好工作安排,腾出时间,带齐了所有证件材料,赶往居委会。
果然,任务很重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没有在岗,而其他办事人员又要无法替代其工作。好在居委会工作人员还是善解人意的,没有推诿不管,他们内部一番电话沟通之后,约定让盈盈夫妇俩次日上午再去办理。
次日,盈盈夫妇俩再次腾出时间前往。因为担心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又要外出办事,所以他们就抢在居委会上班前,候在门口等待开门。但是,很不凑巧,他们又扑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临时开会直接从家里去了,没有到居委会来。
盈盈天生一个好心态,她说还算好的,最后夫妇俩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也就只跑了三次,就顺利办妥了生育登记,还当场拿到了盖有公章的生育登记证明。比起他们十八个月前第一次来办理生育登记证明时所受的周折,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在笔者采访过的三十八位年轻妈妈中,生育登记证明这头一道门槛,能一次性通过的,也就只有一位幸运儿,其余三十七位最起码也要两次才能办好。
小金女士告诉笔者,她那时办《准生证》也费了好大的劲。因为不是本市户口,要到老家去办。她人没有回去,是托家人给办的,家人前前后后起码跑了七八趟,大部分都是扑空找不到办事的人。就算找到,也不会把所有需要准备的材料告诉你,每次收集好东西过去,都要补这补那的,反复反复再反复,起码办了一个多月才开出证明,办了《准生证》。
小白女士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她老家是在外地农村。当初政府提倡“只生一胎”时,他们积极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也拿到了独生子女的奖励金。而今,政府放开了二胎政策,可是办理《准生证》时,工作人员说,得先追回当初政府奖励的那几千元钱,还得缴纳违约金,程序上也是一大堆繁杂手续。
年轻妈妈们回忆起办理生育登记,各种吐槽不少:
国家政策医疗服务都有问题。怀着孕,身体本来就很不舒服,还得跑东跑西,去建档办什么《准生证》!
办个《准生证》,还得带上这证那证的一大堆材料,都信息化社会了,政府部门就不能联网信息共享吗?
办个《准生证》,还夫妻双双来来回回地跑,可我们不上班的时候,你们也不上班。知道年轻人早出晚归地上班,要请个假是很难很难的吗?这年头,肚子饿了,都还能让“饿了吗”把吃的给送上门来;去美国领事馆办理签证,还能在网上先行填写递交表格。
办个《准生证》,居然还得去社区医院做优生优育检查,还得夫妻双方空腹去,不检查还不给办,难道我已经做过的三甲医院B超、血检,不比你社区医院的顶事吗?
2.隔肚就已开启建卡拼爹模式
接下来的流程,是“孕妇建小卡、大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口径是:根据本市目前的相关规定,孕妇孕十三周内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早孕保健并建立《上海市孕产妇健康手册》(俗称小卡),然后到区域指定助产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并建立产前检查档案(俗称大卡),从而纳入规范的产检服务流程。
不过,按照盈盈的说法是,孕妇倘若老老实实,真的按照市卫计委的官方指南办事,那绝对是行不通的。好在现在网上五花八门的“孕妇建小卡、大卡攻略”满天飞,便于年轻孕妇上网搜索学习研究。这是省不了的程序。
所谓“小卡”,就是指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印制发放的那本小册子。盈盈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医院,只有每周四的下午才办理此手续。前几天她多次路过此医院而不入,那是因为还没有办理“小卡”的“生育登记”证明。而今虽一纸证明在手,却已错过了街道医院每周四下午那半天的办理时间。
据笔者了解,上海各区各街道医院办理“小卡”手续的时间不一,许多孕妇好不容易开到了户籍所在地居委会的证明,却又错过了户籍所在地街道医院的办理时间。
有位叫米妈的孕妇在微博上称:到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办了登记,户籍所在地街道医院周五又不上班,真的是要哭了……
到了第二个周四的下午,盈盈在户籍所在地街道医院进行了尿常规、验血、白带化验等一系列检查之后,算是办妥了建“小卡”手续。“小卡”不是当场可取,得等上数个工作日才能到手。
盈盈说,抢办“大卡”也是燃眉之急。孕妇选择在哪家医院生产,就得提前在哪家医院办理预约登记及全程产前检查。到时候挤不进医院,建不了“大卡”,在哪里生孩子都会成大问题。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规定,怀孕必须满三个月以上,才能凭“小卡”办理“大卡”,通常有些医院是孕十六周才可以建“大卡”。笔者掐指一算,盈盈怀孕才短短数周,时间上应该非常宽裕啊,可性格比较淡定的她,却总在反复强调“时间来不及了”。
盈盈解释说,上海但凡有产科的综合医院都已经人满为患了,而专科医院的额度更是紧俏无比。
早在2012年4月,上海《新闻晨报》就曾经报道过:
国妇婴,满了;红房子,满了;中山医院,满了;仁济医院也不能接收。
国妇婴咨询台的护士表示,这几个月建卡的人越来越多,预约时间只能一次次提前,以前怀孕六十五天就能建卡,现在怀孕六十天来建卡都难有保证,最好是怀孕三十天左右就来建卡。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内挤满了怀孕的准妈妈,笔者以刚怀上宝宝的准妈妈身份要求预约登记,当笔者说出怀孕六周时,工作人员立即拒绝:“名额已经满了。”在预约登记处附近,一位准妈妈向笔者叹起苦经:“我怀孕三十二天就来预约了,但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人太多,预约上的最后也不一定都能建上大卡。”
原本床位较空的二级综合医院今年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昨天,笔者调查了虹口、徐汇、长宁、普陀、黄浦、杨浦、浦东新区等七个区县近十家二级医院,发现从这个月开始,预约建卡的准妈妈大幅增加,有个别二级医院也不堪重负,不得不限号。地处徐汇的第八人民医院是徐汇区唯一一家有产科的区级医院,今年1月前,每个月约有二百五十名产妇建卡。没想到,从2月开始,预约检查的产妇翻番,达到五百个。
上海市卫生局昨天表示,上海有八十四家医院有产科,产科总床位达到二十三万张,总体能满足上海今年预计约二十万出生人口的需要。针对建“大卡”难的问题,卫生部门表示,最近将立即进行调研,采取干预措施。
盈盈告诉笔者,虽然按规定必须凭“小卡”才能去选定医院建立“大卡”。但是,如果按正常流程,等拿到“小卡”再去走下一步流程,那么可能根本就没有预约建“大卡”的机会。所以,她在发现停经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已经争分夺秒抢先去挂了C区妇幼保健院的号就诊,先伸个脚占个位置,有利于下一步的预约。
但是,小白女士却说,她就根本不需要奔波办理什么“小卡”,因为她挂的是G专科医院的VIP号。
初诊挂号费是1000元,复诊挂号费是每次800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