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洋大讲堂: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系列讲座实录.第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57373
  • 作      者:
    《北洋大讲堂》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北洋大讲堂”创立于2002年,是天津大学的品牌论坛,它集思想教育、先进文化、前沿科学为一体,广延名家大师为学生传道授业。为了传承我校办学以来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建校120周年之际应广大师生要求,校团委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面向全校师生的“迎天津大学120华诞系列讲座”活动,120年薪火相传,120年弦歌不断,120场校庆系列讲座凝聚了主讲人的智慧,也传来了这所百年老校在历史深处的回响。这既是对120年历史的尊重,彰显了我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精神和育人使命。
  《北洋大讲堂(第四辑):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系列讲座实录》主要收录了“迎天津大学120华诞系列讲座”的部分内容和主讲人语录。“北洋大讲堂”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这里是引领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家园。
展开
精彩书摘
  《北洋大讲堂(第四辑):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系列讲座实录》:
  同学们,晚上好,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是建筑学院的同学,我今天就从与建筑有关的民居开始给大家讲一下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的美学体会。我的老家在重庆,重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与其他民居形态和结构的不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重庆,对重庆的吊脚楼有没有过了解。重庆很潮湿,居民住在透风性很好的框架结构的吊脚楼里,这样的建筑结构决定了重庆整个民居的特点,它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结构的形式美感。
  重庆又叫雾都,这是由它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形成的。重庆大多时间多雾,我的画里边表现重庆民居的时候以很淡的笔墨去呈现它那雾蒙蒙、湿漉漉的感觉。这么多年我对一些民居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发现重庆的民居与全国各地的民居相比更具有独特性,更易于用中国传统水墨去表现。我生活在重庆,所以对它比较了解,我愿意将我家乡的民居特点介绍给大家。
  重庆民居的特点,构成了它的民俗文化特色。我小的时候住的房子不像现在都是高楼大厦,而是在山上高高低低的很矮的房子,还有的房子临河,在夏天的时候,也特别通风凉爽。我长大了以后,这种生活的情景,始终伴随着我,在美术学院学习时我选择画中国画,最开始以山水画为主。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去深造,我开始思考在中国画的探索领域里面到底画什么。在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我对家乡民居魂牵梦绕,我的创作就开始转向对重庆民居的研究和表现,这种表现在中国画上有异于传统。我选定这个题材的时候,其实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中国水墨画在中国古代绘画里边所供我借鉴的技法并不多,民居是一种建筑,这种建筑是由线条和体面构成的,在中国画的表现上就遇到一个问题。中国画用笔讲究一波三折,但民居是由直线组成的,不能画得太歪歪倒倒的、过分夸张变形,这就是我在国画这个领域里面要去攻破的最大难题。在传统绘画里边能参考的东西很少,古人有界画,是用工整的线条依靠尺子画直线,这样的线条拿来表现民居,显然过于呆板,缺少变化,很难表达我的感受。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我还对北京的胡同民居、四合院进行过将近半年时间的调查。我骑自行车在北海、前门一带走大街,穿小巷,因为那里是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保存相对最完整的区域,半年时间,画了大量写生,但是回到中国画语境中我又止步了,畏惧对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有大量的写生感触,但还是停留在了表面,对四合院这种北方民居我对它并不了解,所以我放弃了。一个城市,当你远离它再回望它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美,记忆中你最想表达的是一个城市的特点,而地域文化和建筑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点。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千篇一律,钢筋水泥的结构,在这种现代化进程中,使得大量有特点的民居在流失,这是我十几年来对全国民居认识中比较悲观的感受。
  2011年,我跟我夫人和一个朋友,一块去了山西平遥写生,这是除重庆民居以外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平遥古城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到了平遥找了一个当地的导游,陪着我们穿行于平遥的大街小巷,平遥保护得相当完整。在要离开时,我问导游一年收入有多少,他说差不多30万元,这几天导游讲了很多平遥钱庄方面的历史,而对平遥为什么能保留至今,他并不了解。我跟他讲平遥能完好地保留至今,要感谢三个人,导游很惊诧。我说:“如果没有这三个人,你的生活不会是现在这样,平遥城也不会让世界知道。首先要感谢上海交大的阮仪山先生。
  20世纪70年代初阮仪山先生在榆林地区做考察的时候,听说平遥城在拆城墙,他感到非常震惊。当时的山西交通状况不是现在的柏油路,他带着学生连夜赶到平遥,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平遥城墙已经挖开了30多米一个口子,作为一个很有良知的学者,他叫那个施工队立刻停下来,而这个施工队根本不理他,对他强行驱赶,他就躺在城墙前,不让拆,最后施工队拿他没办法,就暂停了。他立刻找到县长,把平遥的历史文化价值等讲给县长听。县长只是点头,敷衍于他。
  阮先生讲如果施工停下来,暑假他带他的学生免费在城外设计新城,县长只管吃住就行,县长当时答应了阮先生,其实是在打发他。他与县长约定,以一个月为期限。阮先生离开平遥,留下一个学生,让他随时汇报情况,结果他一走施工队就开工了。阮教授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进京找到文化部古建委的罗哲文先生,跟他讲了平遥城在拆城墙,他们又找到在建设部工作的郑孝胥先生,他们三个联合起草了一个文件,送到了国务院,这样才形成了正式的文件发到了山西建设厅,工程才得以彻底地停了下来,从而平遥古城才幸免于难。”我去寻找当年被挖城墙的缺口怎么也找不到了,当年的伤口已经愈合了,也许它不愿让后人看到那段悲情的往事。我跟导游说,你作为平遥人,每天接待八方来客,希望把这个故事讲给来平遥的每个人听,让每个人知道保护古城古民居是多么重要。
  ……
展开
目录
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的美学体会
创新与创业
迎接新时代 拥抱新梦想
科学与艺术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语言科学和应用
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北洋大讲堂”及“青年文化论坛”讲座嘉宾语录
主讲人寄语照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