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理论及应用》:
回顾人类文明进步和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产业是人类为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断提升自身改造和利用自然能力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产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及繁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产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不断向前迈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产业的发展相生相伴、相互促进。产业与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演进相伴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人类至今经历了以采猎业为主、以农业为主和以工业为主的三个产业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采猎文明、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和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伴随着人类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增加和丰富,人类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类文明在不断提升和进步,人类社会正从后工业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迈进。但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产业发展史中也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变革是由社会分工衍生的产业变革引起的,各类产业的发展在满足人类需求和发展的同时也引起和造成了种种的负面效应。以“化石能源”大量消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为特点的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不断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在近百年工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快速增强,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的需求日益提高,各种产业的兴盛与衰落、繁衍或壮大,形成了复杂庞大的产业结构体系。但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产业规模的不合理、产业布局的不科学,以及产业技术的不完善等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负荷的不断加剧和产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等,引起土地退化、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森林和草原破坏、荒漠化、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环境容量饱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必然结果,是继承和保留已有文明的优秀成果,克服已有文明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满足人类新的发展需求,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产业结构体系并维持产业结构演进的和谐,同时需要加强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生态城市的建设,这正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意义所在。
一、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主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为生产方式,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及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方式便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处于文明形态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方式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也体现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秉持的原则。生态文明要求人类的产业行为和生活消费行为必须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产业演进是产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间的结构、联系和比例关系动态变化的过程。产业系统的各个要素间通过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构成产业这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系统,产业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产业演进在纵向上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在横向上表现为产业创新与融合。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演进主要涉及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