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养殖》:
唐代不仅有养猪的大户,和隋朝一样,文献记载市场上也有专门宰杀猪的行业。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唐路侍中岩……尝过鬻豚之肆,见侩豚者谓屠者目:‘此豚端正,路侍中不如。”’这里记载的是路岩在镇守成都时,路过专门卖猪肉的肉铺,还有专门的屠者。说明在唐代的成都,已经出现了专门卖猪肉的商家和专门屠猪的屠夫了。
宋元时期的养猪业
两宋时期,在技术改进与租佃制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获得显著发展,人口大幅度地增长,经济的繁荣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宋代太湖平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已达到20世纪末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才达到的水平。根据漆侠的估数计算,在两宋时期中,江南亩产量增加了116%或120%,南宋时期内增加了86%,而在唐宋时期则增加了1~2倍。正是由于宋代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所以漆侠认为南宋太湖平原的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比唐代提高了两三倍。尽管李伯重不同意宋代江南一带粮食产量如此之高,但还是承认江南农业在宋代确实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空间的变化,即农业生产重心从与江南平原毗邻的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的“高田地带”向江南平原的“低田地带”的转移。这个转移并不意味着“低田地带”的农业技术与亩产量在宋代发生了剧变。相反,这个地带农业的更大发展,是在农业重心的转移已完成之后的明清时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认为,宋代农业产量提高,原因是古城稻的传人,稻麦二熟制度的推广,导致粮食产量增加,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势必导致农家养猪规模的扩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