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6891
  • 作      者:
    刘琼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网络微视频打破了传统的以精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方式,为草根提供了自我展示和无羁表达的平台。《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库·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以生产作为切入点,对这一新兴的视觉文化形态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论述了中国网络微视频的兴起背景、生产机制、文本现实、媒介文化功能、问题及对策,力图对其“大众”特质进行多角度论述,旨在深化对网络微视频生产状况与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政治背景: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勃兴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了向市民社会过渡的历程。市民社会遵循法治、自治和民主原则,它是在填补国家逐渐退出过去控制领域空缺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给民众以更多活动自由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资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以政治衡量一切的标准被打破,人们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视角来关照社会。人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确立,人的需要和价值得到尊重。
  广义的市民社会涵括了私人领域(个人私域)与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私域是以市场经济甚或私有产权为基础的,也是以社会资源和社会分化为基础的私人活动与私人交往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承诺或者生活习惯等非行政因素进行自由、自主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交往。与此相应,在私人话语空间里,人们可以以个人身份表达看法、展示私生活。公共领域是指在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表达以及沟通意见、达成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公共话语空间里,公民个人能以公众身份就社会公共事务展开自由、集中和理性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产生公共意见。市民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由于国家政治主控地位的退隐,市民社会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的开放性大大提高,二者之间界限出现消融的趋势。
  当然,中国的市民社会并没有完全成型,重大事件的话语权仍由国家把持,在草根与庙堂的较量中,后者仍然占据上风。但无论如何,中心意识形态控制已被削弱,人们参与和诉说的热情开始复苏,渴望交流的本性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使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表达、展示、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于是,作为社会风向标的传媒,尤其是具有自由、平等、开放、互动等特征的网络,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建构市民社会中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的重任。
  借助网络这一创作平台,微视频创作者可以尽情舒展对于公共事件的参与热情。在禽流感、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杭州飙车撞人事件、黔西南百年太早、青海玉树地震、校园系列砍人事件等众多标志性社会公共事件中,微视频都起到了记录真相的重要作用,吸引了众多眼球并带来大量的留言、跟帖、评论,社会动员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创作者们又常常通过微视频来抒写才华、展示自我、宣泄情绪、倾诉心事、曝光隐私,将私人领域“公开化”,观众在观赏他人作品、进入他人生活、窥探他人隐私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感同身受的“移情效应”,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也是伴随着市民化而出现的注重感官享受、文化通俗化趋势的一种体现。
  二、经济语境: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崛起
  在过去六十余年中,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更是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经济总量迅猛扩张。1979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9%,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2010年的29762元,实际增长200多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网络微视频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背景考察:多元社会语境下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兴起的多元社会语境
一、政治背景: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勃兴
二、经济语境: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崛起
三、文化氛围:后现代转向与视觉文化的统治
四、媒介与技术条件:web2.0及媒介融合趋势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变迁历程
一、萌芽导入期(2005年及以前)
二、高速发展期(2006年一2007年)
三、低迷整顿期(2008年一2009年)
四、逐步稳定期(2010年至今)

第三章 生产机制:网络环境下影像生产的变革
第一节 生产主体的转换与传受互动型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从单向到互动:文化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二、微视频影像生产主体和生产模式的嬗变
第二节 生产逻辑:文化、技术、商业的多重协奏
一、基于多元审美需求的文化逻辑
二、基于媒介发展演进的技术逻辑
三、基于市场的商业逻辑
第三节 筛选机制:把关规制的弓弓化与分散
一、把关规制主体权力弱化与分散的成因
二、把关规制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传播趋势:社会化的“裂变式”传播
一、社会化媒体概览
二、网络微视频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趋势
三、网络微视频的社会化“裂变式”传播过程

第四章 文本现实:大众化与个人化的复杂图景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类型构成
一、源自传统媒体的微视频
二、网民原创微视频
三、网站自制微视频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形式表征
一、碎片化:浓缩的去中心化文本
二、互文性: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利用
三、开放性:可书写的交互式文本
第三节 网络微视频文本的内容表征
一、“开麦拉是一支笔”:影像表达的个人化
二、契合大众审美趣味:题材视角的平民化
三、小叙事消解大叙事:叙事语言的网络化

第五章 意义解码: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媒介文化功能
第一节 网络独立短片中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呈现
一、自我的张扬表达
二、反叛的仪式抵抗
第二节 公民视频新闻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一、中国当前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二、公民视频新闻生产所建构的网络影像公共领域
第三节 网络原生微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的“反哺” 
一、网络原生微视频“反哺”传统影视业渐成风潮
二、网络原生微视频“反哺”传统影视业原因透视

第六章 策略建构:网络微视频生产的问题与发展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民主提升下的理性迷失
二、技术异化下的人文隐忧
三、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
四、行业整体“烧钱”的盈利困境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路径
一、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前提
二、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发展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