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38325
  • 作      者:
    杨明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网络法。曾在《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商研究》《清华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科研项目三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学者文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法律结构”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体系化的研究,试图勾勒出“涉及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享有的权利之定性——利益主体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这样的架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进行解析,是将“维护文化多样性之价值取向”落实到制度层面的重要理论工作,它是制度构建的基础性研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国内外既有研究中,大多遵循“概念和范围——保护模式——主体认定——权利内容及其救济”这样的框架,其中不少系重复研究,实际上此研究路径并不能使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架构”产生清晰的认识,因此,《青年学者文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以“法律结构”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体系化的研究,开拓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通过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价值流变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对象的知识财产生产行为与之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除民俗、礼仪等民间文化之外,积累、生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活动与知识产品的生产、利用行为从来就没有严格地进行区分,作为成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品基本上也是融合在一起的,二者只是在“是否有特定的主体提出利益诉求”(当然是在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之后)这一点上自然地区分开来。既然如此,人类社会的知识生产活动所经历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流变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累和传承过程。实际上,我们换一个角度也能理解这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累一开始显然是自在自为的状态,人们是在与自己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时是以个人主义作为这些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的;当特定的社会群体形成具有标彰其主体性的文化表达形式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累和传承在个人主义之外就加入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因素,换言之,此时增加了许多的团体性社会实践:一方面,具体的社会实践很多时候仍然体现的是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集体主义的行为模式越来越盛行,尤其是在传统社区之外的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攫取传统资源进行商业利用、甚至获取知识产权的情形越来越猖獗的情况下。虽然很多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仍然采用的是作坊式的、父子相传的模式,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更多地需依赖于集体主义的行为模式。
  这里我们需要阐述一对表述之间的关系,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归属于传统社区、原住民而具有的集体性”与“积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社会实践的个人主义价值基础”。表面看起来,二者似乎是矛盾的——后者似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属性相矛盾。但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于集体与其积累、传承之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表明的是利益诉求的主体问题,而后者则是对相关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的揭示。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已有共识
二、迎来春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公地灾难与反公地灾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走向何方?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品的比较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处境
一、无论是私法保护还是行政保护,制度建设都不够完善
二、过度的商业开发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本旨
三、生存环境的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四、政府投入的现状及其问题
五、。小结: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成政绩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价值基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基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流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学解释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学考察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方努力
一、国际层面的做法
二、国内法层面的做法
三、传统社区和原住民所付出的努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
一、概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制度
五、用合同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应遵循多元化的思路
七、当前的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抑或国内保护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制度构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客体制度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主体制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