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土壤与人类健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13820
  • 作      者:
    闵九康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闵九康,著名土壤生物学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我国植物营养学、土壤肥力、土壤酶学首席专家。留法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精通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
  出版了《持续农业与生物肥料》《氮肥发展的闪光点》《楝树:致富脱贫之树》《土壤生物化学》《生物肥力与持续农业》《农业土壤中的氮》《土壤分析法》和《生物质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等16部著作和译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土壤与人类健康》主要论述了土壤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环境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全书共15章,主要讨论了土壤和生物质生产,土壤和温室效应,土壤发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数量和全球平衡账,土壤对CO2的吸收和缓冲作用,土壤生物质与黏土矿物的复合作用,土壤污染及其生物修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超积聚能力以及渍水土壤特性及其生态效应等。
  《土壤与人类健康》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有关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3.农业土壤中碳的缓冲作用
  土壤管理技术如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少耕或免耕、施肥、防止渗漏、发展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微团聚体和增加覆盖层等都会在增加土壤储存碳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7-14)。增加土壤中碳储量的战略措施有:①增加土壤有机碳的总量;②提高土壤亚表层的有机碳储量;③增强微团聚作用;④改善生物多样性。一般而论,改进农业管理技术和措施的结果表明,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增加土壤中碳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了温室气体的发射,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通过农业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碳)的含量,其便能调控温室效应和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CO2(图7-15和图7-16)。许多长期的试验证明,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保土耕作等方法便能生产出最佳生物质产量,从而大大增强了农业土壤中碳的缓冲作用。土壤亚表层中的有机碳亦可增加作物产量,特别是深根作物。从而大大增加了亚表层中的碳量,其原因是根系可将碳输送至土壤亚表层,同时,也可将作物残体深翻而进入土壤的亚表层。利用长链聚合物、土壤调理剂和通过动物(特别是蚯蚓)的活动也可增加土壤亚表层的有机碳量。由于土壤中有机碳得到了固持,所以其便更难被微生物所分解。此外,进入土壤的新鲜有机质的分解也受到了限制,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土壤中的CO2发射量。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最终会以稳定的腐殖质而存在,并可通过森林更新和植树造林使大气中CO2被植物所吸收。研究表明,增加土壤中C缓冲作用的主要农业技术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土壤和生物质生产
一、导言
二、全球碳循环和生物质生产
三、生物质的结构化合物
四、微生物的细胞壁
五、植物可溶性物质、根系及其分泌物
六、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七、土壤有机质的组分
八、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

第二章 土壤代谢和温室效应
一、导言
二、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三、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的大气化学特性和臭氧层的破坏
四、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潜势的影响
五、温室效应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六、温室气体的发射量
七、温室气体在陆地和大气之间的交换作用
八、C02的起源和全球平衡账
九、不同湿地的碳平衡账
十、全球甲烷(CH4)的平衡账
十一、控制水稻田发射CH4的过程
十二、全球氧化亚氮(N2O)的平衡账
十三、氨(NH3)的全球平衡账
十四、硫化合物的全球平衡账

第三章 土壤发射的二氧化碳(CO2)及其调控
一、导言
二、光合作用是CO2转移的第一过程
三、土壤发射的CO2
四、二氧化碳可视为是一种天然气体
五、土壤发射CO2的机制
六、影响土壤发射CO2的因子及其调控

第四章 土壤发射的甲烷(CH4)及其平衡账
一、导言
二、甲烷是天然气体
三、大气中甲烷的源与汇
四、水田和湿地是甲烷的主源
五、甲烷生成过程
六、甲烷的发射量及其消耗
七、调节甲烷发射量的因子
八、水稻田的全球分布
九、水稻田的CH4通量
十、食草动物产生的CH4
十一、生物质燃烧和填埋场的CH。发射量

第五章 土壤发射的氧化亚氮(N2O)及其平衡账
一、导言
二、氧化亚氮(N2O)可视为一种天然气体
三、土壤中N2O的形成机制
四、影响N2O发射的因子
五、土壤向大气转移N2O的调节过程
六、土壤发射N2O的数量
七、降低土壤发射N2O的战略
八、防止气态氮(N)损失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C)通量
一、导言
二、细胞水平上的碳流(通量)
三、碳代谢速率对土壤碳流过程的影响
四、碳流:种群和群落
五、土壤水平的碳流(通量)
六、农业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比较
七、土壤碳一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八、结论

第七章 土壤对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缓冲作用
一、导言
二、CO2的起源与发生
三、光合作用对CO2的固定效率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器及其特征
五、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六、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适应性
……

第八章 土壤生物分子和黏土矿物的复合作用
第九章 土壤生物质对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第十章 土壤有毒化合物的迁移和归宿
第十一章 土壤重金属及其向食物链的转移
第十二章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工程
第十三章 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修复工程
第十四章 真菌在土壤生物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渍水土壤及其生态效应

附录Ⅰ 美国科学院院士发表的气候问题公开信《气候变化与科学整合性》
附录Ⅱ 名词解释
附录Ⅲ 国际制单位换算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