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45294
  • 作      者:
    李黎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黎,本名鲍利黎,是出生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旅居美国的小说、散文、剧本及专栏作家。祖籍安徽,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高雄女中、台湾大学历史学系,70年代赴美,就读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政治学研究所。曾任编辑及教职,现居美国加州斯坦福,专事写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小说、散文、翻译、电影剧本等逾三十部;获有多项小说奖、电影剧本奖(并拍成影片)。作品多次被选人台湾年度小说选、散文选;代表作被收入《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小说卷及散文卷、《廿世纪台湾文学金典》小说卷;并列为“台湾小说二十家”(1978-1998)之一。
  著有小说《最后夜车》、《天堂鸟花》、《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书简》、《乐园不下雨》等;散文《别后》、《天地一游人》、《世界的回声》、《晴天笔记》、《寻找红气球》等;译作有《美丽新世界》;回忆录《昨日之河》。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的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刘宾雁、李子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处于“夕照余晖”,但都没有拒人千里,而是用相当坦诚、率真的态度直面作者,所谈所论,都极具最后的风采。而与作者“一同度过悲欣交集的80年代、变化巨大的90年代”者,则用他们的热情与温润,给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宝岛台湾上的殷海光、陈映真,又是作者的文学启蒙者和故友,“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作者“从青年岁月至今”。因此,《半生书缘》以这十二位人物为中心,用题记和图片结构各个时期记述他们的文字。作者整理成书,发现“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但犹盼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篇章,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而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展开
精彩书评
  十二位作家、学者、出版家、评论家,其文其人,都曾在我的文学生命里走过,有的驻足指点,有的伫留长谈。他们的话语文字,容貌举止,在我至少一半的人生里留下的涓涓记忆,随着时间汇成了一条荡荡长河。我在印象犹新的当时就用书写记下,更有幸者尚有图片的记录。在其后的岁月里,当珍贵的记忆再被触及,我还以新的文字补充。
  所以,我所见到、记得、写下的,不仅只是对我的文学生命有过深远影响的人物,更是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可是到了21世纪,今天的读者,有多少还熟悉这些人的文字,甚至名字呢?然而,只要是一个阅读者,只要还在阅读,纵使从来不曾直接阅读他们,我敢相信,也无可避免的经由他们滋润和影响过的文字,间接领受了这些文字之中其人和其文的传承。临河就水,-虽已望不见河源,也该知道源头来自的方向。……我何其有幸得以亲眼目睹历史,当时激动心情之下作出的记录,容待日后沉淀定格。今日整理成书,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唯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李黎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宋大儒张横渠发出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等一般读书人,难以承担如此大任,但在“横渠四愿”的鼓舞下,或许也能以绵薄之力,多少做点沾边的事。
  比如,“为往圣继绝学”,一般读书人,系统地承继“绝学”,很难。但是,对“绝学”心存尊敬,以点滴之力,融会进将割断的学问重续的时代工程中,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往圣”的“学问”之所以会被遮蔽、践踏、湮灭,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政治因素。在宏大的“往圣绝学”中,我们现在只取小小一瓢,即中国现代文学,来观察一下。由于1949年形成的新格局,在海峡那边岛上,上世纪前半叶的现代左翼作家的作品,一度被遮蔽、禁制,不仅鲁迅的文章读者读不到,举凡茅盾、巴金、丁玲、艾青、沈从文……的作品,也成禁书。海峡这一边呢,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不断革命”,跑到岛上或异域的作家作品,也多被遮蔽、禁制,有的如胡适,对于一般年轻读者来说,只知他是个反动派,被猛烈批判,他的文字,只在大批判文章中被零星引用以为靶环,想看到他作品的完整面目,极难。再如梁实秋,他的大名是让人知道的,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撕不下的标签,至于他写有《雅合小品》,则不仅看不到,甚至连信息也不给。1949年以后留在大陆的作家,沈从文不仅不再写小说,连作家的身份也被褫夺,只好去故纸堆里讨生活,研究古代服饰;丁玲、艾青、吴祖光等陆续被打成“反党分子”、“右派分子”;巴金、曹禺头十七年还算太平,到了“文革”,也被打倒;钱锺书因为懂多门外语,总算用他一技之长,去参与翻译领袖诗词,但他在1949年以前曾出版过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才获重印,那之前的三十来年里,连我这样的“文学青年”,也并不知晓……
  上面所提到的诸位现代作家,单个来说,或许有的难称“文圣”,但合起来,应是一个时代的神圣文脉,怎能将其从读者视野中“扫地出门”?
  于是出现了一些力图冲破禁制,将切断的文脉接续上的较为年轻的读书人、写作者。李黎即其中一位。她1948年出生不久即被舅舅舅妈带往台湾,在那里长大成人,经历过台湾“戡乱”的威权政治所实施的白色恐怖,其中包括禁读鲁迅及留在大陆的诸作家的书。
  ……
展开
目录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长河侧影——《半生书缘》自序
[茅盾]
去冬见茅盾
乌镇倒影
茅盾的题字
[巴金]
巴金先生谈过去、现在、将来
[附录]“中国的良心”
重访巴金的家
[沈从文]
夏日北京:沈从文
沈从文的长河
命运之杯
从文让人
  [附录]人间风景一读黄永玉
《太阳下的风景》及其他
[丁玲]
“今生辙”——访丁玲
在延安想起丁玲
“五四”女子
[艾青]
北方的吹号者
[钱锺书、杨绛]
一封“迟到”多年的信
给方鸿渐博士的一封信
读钱锺书《槐聚诗存》
又见杨绛
背影
一个人和三个人
百年才情——岁寒访杨绛
[范用]
半生书缘——记范用
【附录】双槐树
[李子云]
昨日风景——怀念李子云
[殷海光]
长巷深深
[陈映真]
映真永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