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07948
  • 作      者:
    白庚胜总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展开
内容介绍
    流传在保定大地上的民间故事,是保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珍贵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凝聚着保定文化的深层文化基因,闪耀着保定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为保定文明的薪火相传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留住祖先的文化记忆,繁荣民族民间文化,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保定南市区卷》收入了《二郎担山赶太阳》《糖瓜祭灶的来历》《保定铁球的传说》等故事,适合民俗文化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糖瓜祭灶的来历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用糖瓜给灶王爷上供,要是买不到糖瓜,就用粘糕代替。人们常说,“二十三,糖瓜沾”。所以,这一天吃糖瓜、蒸粘糕,已成了祭灶的风俗。这风俗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姜太公奉旨封神的时候,把张奎封了灶王爷,让人们在锅台上供着他。让他保佑家家人财兴旺,过好光景。并定为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让他到天庭去见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情况。可是,张奎这个灶王爷专看人间的缺点,处处挑毛病。他第一回上天,就对玉帝说了些这家不对、那家不好,这家浪费了多少谷子、那家发霉了几担麦子等等。玉帝听了很生气,第二年就没有下雨,庄稼都旱死了。这年腊月二十三,他又上天对玉帝说:“赵家用肉包子喂狗;李家用大米喂鸡;刘家炖了一锅肉,说是有了馊味,都倒在粪坑里了。”还说什么,“今年降雨晚,大秋没有收成,人们都埋怨您,有人还骂您哪!”玉帝本来就有几分气了,一听人们还骂他,急忙问:“骂我什么?”“张三媳妇说:‘老天爷呀,你可把我们害苦了!这颗粒不收,叫我们怎么活哟!’张三说:‘你喊叫什么,老天爷管什么用,吃饭穿衣还得靠自己拼命干。”’玉帝问:“老天爷是指我吗?”“是呀,人们都管你叫老天爷。”玉帝想:嗯,也对,因为我是管天上的嘛。又问:“人们还说些什么?”“还有人骂你不长眼,不干活的享清福,累死累活的倒受穷,太不公平了。”“那你为什么不照顾照顾穷户呢?”“他们根本不把我当回事,什么事也不对我说,我怎么照顾呢?”玉帝很生气地说:“这些人真不懂规矩。你是灶王爷,是一家之主,有事应该先找你,有好吃的也该先让你吃嘛!”张奎说:“吃好吃赖我倒不在乎,有个大事小情的应先对我说说,不然叫我怎么保护他们!”他看到玉帝生了气,就火上浇油地说:“对我这样也就算了,怎么也不该骂玉帝呀!”“让他们骂吧。今年不是旱了吗?明年多下雨,叫它满院、满地都是水!”张奎忙问:“那不就涝了吗?”“就得这么治治他们,他们才知道离开我活不了。”张奎说:“也是,也是。”
    他们这些话都叫菩萨娘娘听见了。原来菩萨娘娘有事来找玉帝,走到殿前,听见张奎正和玉帝说话,本想等会再进去,一听玉帝说到要下大雨整治人们,她急忙走进殿说:“玉帝在上,容我禀告。”“你有何事,说吧!”“刚才我走到门口,听见您说今年要把更多的雨水洒在人间,让它成为涝年。这可不行啊!”玉帝问:“怎么不行?”“今年干旱,庄稼颗粒不收,穷人已饿死不少;明年再涝,那得死多少人啊!”“依你之见呢?”“依我看,为了拯救人们的苦难,明年应当是风调雨顺,让人们得个大丰收,过上好日子,这样人们会感谢您的。我想玉帝不会忘记,前年得了大丰收,玉皇庙上人们还为您请了两台大戏呢。小孩们还唱着歌谣说:‘老天爷,真英明,下透了雨,好收成,家家过上了好光景;蒸包子、摊煎饼,先给玉皇上大供。”’玉帝一听,也是。于是说:“你说的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可他们对张奎也太不尊重了……”菩萨忙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定叫家家尊重他。”又对张奎说:“灶王,我定帮你这个忙。可我也要劝告你几句:今后要多体谅人们的苦楚,多替人们排忧解难。对人间的事,应该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张奎不好意思地说:“是,谢谢菩萨帮忙。”玉帝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
    第二年果然风调雨顺。正当人们忙着给那绿油油的禾苗松土除草的时候,菩萨来到了人间。那一天,张三媳妇给在地里干活的张三去送饭,路上碰到一个讨饭的老太婆,一手挎着个破篮子,一手拉着个打狗棍,一步一晃地走着,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媳妇拎着的饭罐。媳妇停下来说:“老人家,你饿了吧?来,我给你倒上一碗!”老太婆赶紧拿出碗来接,媳妇给她倒了满满的一碗,她一气喝了个光,媳妇又给她倒了一碗,还从竹篮里拿出一个菜饼子说。“给你吃吧,吃完了好赶路。天这么热,饿着怎么行呢?”老太婆感动地说:“不要了。你是给干活的人送的,他们还没有吃,我倒先吃了。”“不要紧的,这是给我丈夫送的,我做得多。就是做得不多,碰上你也得叫你喝碗粥啊!”老婆婆瞅着她问:“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叫张三。”噢,没有弄错,她就是灶王说的那个张三媳妇,心慈面善,好人哪!老婆婆想到这里说:“我问你句话,你家供着灶王爷没有?”媳妇不解地说:“供着呀。我们这里家家都供着灶王爷。怎么啦?”“不怎么。我是想告诉你,在灶王爷面前多上供,有了难事就求他,他是一家之主嘛。到了腊月二十三晚上,给他换上新衣裳,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还有,你们得想个办法,让他上天后不说你们的不是,这可是最主要的。想出办法,要告诉家家照办。”媳妇正要问她是从哪来的,这话是听谁说的?一眨眼不见了。正在四周寻找,只听头上说:“谢谢你的好心,我吃饱了。”媳妇抬头一看,老太婆在天空飘然而去。媳妇心想:好奇怪呀,莫非是遇上神仙了?她把这事告诉了张三。张三不信,说她瞎说:“你们娘儿们就是神神道道的。”媳妇心里放不下,越琢磨越纳闷,叫丈夫这么一说,也不知该不该告诉乡亲们。到了夜里,她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那个老太婆。老太婆对她说:“你千万别忘了我对你说的话。腊月二十三晚上,要想法不让灶王爷上天说你们的坏话,大伙的日子就好过了。”媳妇急忙问:“你是谁?”“我是菩萨娘娘,专为告诉你们这事来的。”媳妇“啊”了一声醒过来,才知道是做了个梦。她推醒丈夫,又把这话对他说了。张三说:“我也做了个梦,也梦见个老太婆对我说:‘我把重要事情告诉你妻子了。你们要不想办法,大伙都要吃大亏的。’我正要问她什么重要事情,你把我推醒了。”两口子一说,觉得这是菩萨保佑。菩萨说的那几件事,别的都能办到,只是怎么使灶王爷到了天上不乱说,这可是个难事啦!两口子想啊想啊,媳妇说:“有了,咱们打勺儿糨糊,剪个纸儿,把嘴给他粘上不就结啦。”张三说:“不行,不行。那样做他会更恨咱们。再说到了天上,老天爷一看封了他的嘴,那可就惹了大祸了。”“你说该怎么办呢?”“我在想,既让他欢欢喜喜地上天,又让他说不出话来,你看让他吃粘糕怎么样?蒸得粘粘的,不就把嘴粘上了吗!”媳妇说:“好是好,那不如叫他吃糖瓜。那东西又好吃,又粘嘴,他吃得越多粘得越紧。”“那咱两样儿都上,反正都是粘的。”“好!”两口子高兴地笑起来。一看窗户,天亮了。他们赶紧起来,把这事告诉了街坊四邻。就这样越传越多,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从此,每年一进腊月,家家都买上一张印好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到了腊月二十三晚上,揭下旧的(和纸一块烧掉)换上新的,上头和两边还用红纸写上对联,右边是,“上天言好事”,左边是,“下界降吉祥”,上头的横联是,“一家之主”,以表示对他的尊敬。接着摆好糖瓜和粘糕,劝灶王爷多吃。然后烧纸点香,跪下祷告,说些让他高兴的奉承话:“灶王爷,你辛苦一年了。今天到了天上,好话多说,不是别提。保佑我们五谷丰收,人畜兴旺……”说完磕上三个头,算是把灶王爷送上天去了。从那以后,年年如此。据说,再也听不到灶王爷上天后说人们的坏话了。
    ……
展开
目录
神话
保定府的大列瓜
二郎担山赶太阳
为啥下雨就刮风

传说
风俗传说
糖瓜祭灶的来历
门神爷的来历
除夕扔芝麻秸的由来
正月十六烧柏树枝的来历
名特产传说
保定铁球的传说
马家老鸡铺卤煮鸡的传说
几辈人使用一锅汤
西太后吃鸡
白运章包子的传说
白运章其人
白运章开包子铺
白运章的伙计
梅兰芳三顾白运章
白运章与常掌柜
白肉罩火烧
五尧西瓜
风物传说
大慈阁的传说
大慈阁与三皇姑
保定大慈阁
古莲池的传说
莲叶托桃
白玉桥
不如亭
荷花仙子
莲池的碑文
三绝碑
没有顶枝的古柏
古柏上的猫头鹰
保定大旗杆的传说
燕子李三和大旗杆
大旗杆上的“圣水”
古城墙
呜霜楼的铁钟
刘守庙
刘爷庙曹锟还愿
淮军公所的影壁
曹锟花园
荷包营
贵显胡同
唐家胡同
屠夫庙
红关帝庙
灵雨寺和泰山行宫
八丈高的卧佛寺
杨遂庙的传说
“散仙”杨遂
杨遂庙
南关大桥
寡妇桥的传说
寡妇桥
苦难姻缘
寡妇桥和广福桥
八个寡妇修桥
马池村
人物传说
刘秀的传说
赵匡胤的传说
宋太祖出世
初试龙袍
龙口定江山
打刀
赌华山
兄弟结义
千里送京娘
智斗五虎
瓜园风波
柴王坐殿
陶三春进宫
兵变陈桥
御城的来历
斩石龙
韩龙进妃
醉斩郑子明
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乾隆的传说
巧题“一字诗”
乾隆与见龙
乾隆不听逆耳言
乾隆和寒山寺
嘉庆的传说
严嵩的传说
玉杯传奇
严嵩打赌
芝麻官唐成的故事
金圣叹与金史二庄
方观承的传说
李鸿章的传说
跪地求饶
求教老母
吐痰丢丑
救穷书生
娶丫环
买豆角
张之洞的传说
冯国璋的传说
投亲不退
从军生涯
陪驾西逃
兵权在握
难友重逢
报恩盟兄
中计美人
冯国璋与乾义面粉公司
曹锟的传说
曹锟算卦
曹锟与虎
曹锟送匾
邵康节的故事
测字
圆梦
三猪拱门
三测“人”字
刘守真的传说
立志学医
投师学医
刻苦攻读
弄巧成拙
一针救两命
巧服神药
吹化痄腮
走线切脉治皇姑病
万古流芳
刘守真显灵
冯玉祥的传说
名字的由来
大耳朵
倒骑驴
听书
巧戏神甫
赊账
剪辫子
大帅与“皇上”
赴宴
送寿礼(一)
谁的军队
惩治财主
招兵
冯玉祥挨打
拜鞋
吃烟卷儿
淘大粪
写对联
扮伙夫
给伤员洗澡
坐洋车
剃头
冯玉祥与卖棒槌老头
办学堂
栽树
乔装离虎穴
送寿礼(二)
白天打灯笼
居官不忘穷乡亲
请客
剃头刀
淘大粪的朋友
房子是人民的
直言拒老友
武林豪杰的传说
马长春战胜跛士胡
平敬一传奇
跤坛勇将张凤言
义侠韩复元
抗日传说
铲除恶魔
智取岗楼

故事
老三的鸡和狗
老太婆和燕子的故事
白菊仙子
皮笊篱和金马驹
吹大话
老鼠挂铃铛
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的
虾助鲤鱼跃龙门
泥马告状
雌雄宝葫芦
和尚奇遇
钱串儿做官
王五治罗锅
傻三放牛
财主过河
绝处逢生
少女奇遇记
满堂儿女,不如老夫老妻
牛秀才吟诗训子
孔嘎咕对句嘲知县

笑话
巧嘴媒婆
米田共
文庙
写对联
五大天地
刮地皮
白字先生
种子不好
药王奶奶治病
瞎话篓子
满不懂开药店
聪明的媳妇
学京话
四个秀才赶考
抬驴
孩子巧对戏知县
瓜园联对
秀才写诗骂地主
眼神儿
鲶鱼姥姥大喝汤
点标点和错白字
字据的奥妙
卖老
省一锯
傻到家了
屎一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