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禹王船
站在满城县西渝河村北的背搭岭上,能看到一条巨大的石船。过去,石船旁边的“臭椿桩”山上,还有一副碗口粗细、几百斤重的铁制缆船环,像是把船拴在木桩上。离船不远处至今仍有石爷爷、石奶奶的巨像。传说,两位老人是在为禹王看守木船呢。
上古的时候,共工与颛顼打仗,共工战败后一怒之下,头撞了不周山。人也死了,山也倒了。不周山一倒,没了支天柱子,于是天塌地陷,有十二条恶龙跑到人间来。它们行云吐雾,呼风唤雨,闹得洪水遍地,人兽不宁。尧帝命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舜帝又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禹决心不除水患,誓不生还,就变卖了全部家产作为治水资耗,然后把这些钱财装上一条大船,漂泊而去。
当大禹来到满城这一带的时候,只见烟波浩渺,巨浪滔滔。他想去海岸边勘察一下山脉水道,就把大船拴在海边一根臭椿桩子上,并在当地找来一对诚实可靠的渔家夫妇,委托他们看好大船。然后,他带上众位首领和民夫就勘道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有口皆碑。此事感动了炼石补天的女娲神,送给大禹四件宝贝:划河簪、赶山鞭、退水珠和降龙杵。大禹如虎添翼,经过一十三年的努力,最后把洪水输入了大海,把高山赶往了荒原,那十二条恶龙,也被他变作了五湖四海三大河流。后来,大禹因治水有功,做了帝王,成天政务繁忙,早就把那条装着个人财宝的大船给忘了。
可是当年那对为禹王看守大船的渔家夫妇,却是特别厚道,讲信用。大禹一离开,他们就在海边搭起了窝棚,一守守了十三年。渔家夫妇俩成年累月捕鱼为生,日子虽穷,也从没动用半点儿船舱里的钱财。十三年中,他们生了三个女儿。大禹治水成功以后,洪水退了,出现了山地和平原。一家五口人无处打鱼了,就靠上山砍柴割草,开荒地维持生活。三个女儿每天去割柴草,再到很远的地方去换点儿粮米衣物等回来。渐渐地,女孩们都长大了,夫妻俩也老了,可总也不见大禹来找他的船,再往后,谁来接替老两口子看守大船呢?
一天,老头子把女儿们叫到跟前,问她们哪个愿意接替父母,继续看守大船?大姐把脸一扭,说:“俺不看。俺要嫁给东山庄上那个姓杨的小伙儿。”说完,收拾好随身的衣服走了。二姐把嘴一撇,说:“俺也不看。俺得去寻西山沟那个姓李的后生。”说着,拎起自己的小包袱,也走了。问到三女儿的时候,她哭了:“大姐二姐都走了,爹妈养俺一场,俺不忍心离开你们,就和爹妈做伴儿吧!”就这样,三姑娘又勤劳又孝顺,每天割的柴草比过去多几倍。除了换回吃的用的,还把多余的垛起来,慢慢地就堆成了一座草山。
又是几年过去了。没有哪个小伙子肯到深山里来攀亲,可三站娘毫不动摇,一心一意地伴着爹妈——她知道,爹妈看守禹王船是件大事。冬天到了。这天,北风呼叫,满天浓云,眼看要下大雪。三姑娘一大早上山砍柴,半天不见回来,做娘的心疼女儿,就埋怨老头子:“在这野山边子上看船,什么时候才到头哪!”老头子说:“跟你说过多少遍啦!为人处事要讲信用。难道大禹不来找他的船,咱能扔下就走吗!”老婆子有了气,大声说:“看吧,看吧!三姑娘都成了‘家姑老’了。漫山野地的,非得守到死,喂了狼拉倒。”老头子一听这话,来了火气,乒乒乓乓,老俩干起仗来。老婆子脸上挨了一巴掌,呼天抢地地哭喊道:“你就拗死脖子一根筋地看着吧。老天爷就该叫你变成个石头人,千年万代地看着去咧!”正巧,天上有位值日神路过这里,把后面这句话听得真切,便奏明了玉帝,玉帝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地把老两口子一下全变成了石头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