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5111
  • 作      者:
    沈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包括总论和十章内容:“总论”对中国青年发展的状况、特征、问题进行了总体描述,对中国青年在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时代与社会特征的青年发展观。各章分别从青年人口、青年生理心理与健康、青年教育、青年就业、青年恋爱婚姻家庭、青年价值观、青年文化(流行、时尚等)、青年社会参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不同角度研究青年在改革开放35年来的发展轨迹,针对中国青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力求客观、多维度、全景式地反映中国青年发展的真实样态、轨迹特征和可能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
  所以,用15—59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更能够反映劳动力的实际供给状况。
  15—59岁人口群体总量规模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自此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了。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有两种类型或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二元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历的新古典增长。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逐渐消失,意味着经济增长所依靠的主要动力源泉,经济发展依靠要素投入的模式,尤其是资本投入可以不变的劳动力价格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由此,经济增长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可见,我们可以把2004年作为中国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标志性年份,而2012年则是人口红利消失的标志性年份。很显然,这两个转折点之间的时间跨度长短,与人口转变特点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人口转变的早熟性质(或称为“未富先老”),使其处在这个区间的时间格外地短暂。
  根据研究,日本经过刘易斯转折点的时间大约是在1960年。如果以人口抚养比开始提高的年份作为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达到的,两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点之间相隔30年左右。韩国在1972年经过刘易斯转折点,而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则是在2013年前后,甚至比中国还稍后才到达,其间相隔40余年。
  ……
展开
目录
前言
总论 置身中国现代化起飞阶段的青年世代
一、中国青年的发展进程及主要阶段
二、当前中国处在现代化的起飞阶段
三、中国青年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发展的基本状况
五、社会结构的完善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1章 中国青年人口发展与变迁
一、1949年至今中国人口总体变迁历程
二、中国青年人口发展与变迁:1949年至今
三、未来时期中国青年人口变迁趋势与应对策略

第2章 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
一、1949年以来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进程
二、1978年以来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状况与特征
三、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四、未来时期中国青年生理心理及其健康发展的趋势

第3章 中国青年教育发展状况
一、1949年以来中国青年教育发展进程
二、1978年以来中国青年教育的现状与特征
三、中国青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四、建立中国青年教育所亟需的支持服务体系
五、未来时期中国青年教育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4章 中国青年就业及其变迁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青年就业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就业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背景
三、当前中国青年就业的总体状况与变化特征
四、中国大学毕业生和大学教育程度青年群体就业的主要特征与变化
五、中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规模、结构与特征
六、促进和支持中国青年就业的政策建议

第5章 中国青年恋爱婚姻家庭
一、当代中国的婚姻革命与青年
二、1949-1978:羞涩的自由恋爱、稳固的婚姻关系、多子女的家庭
三、1978-2014:张扬的自由恋爱、开放的性观念、附加条件不断增加的婚姻、不再稳固的家庭、由强制走向自觉的低生育率
四、中国青年恋爱、婚姻、家庭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困境
五、中国青年恋爱、婚姻、家庭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第6章 中国青年消费状况及其变迁
一、1949年以来中国青年消费的变迁进程
二、1978年以来中国青年消费的发展状况
三、中国青年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所需要的资源
四、未来时期中国青年消费变迁前景预测

第7章 中国青年社会心理变迁
一、1949年以来中国青年社会心理的演变进程与主要特征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社会心理的变迁
三、中国青年社会心理的问题性及其表现
四、中国青年社会心理未来演进特征及优化策略

第8章 中国青年文化:青春叙事中的文化记忆
一、中国现代青年文化的产生
二、1949-1978:青春记忆中的梦幻时光
三、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与青春话语新生
四、20世纪90年代:感性的解放与消费欲望中的新体验
五、新世纪:新媒介与价值世界中的新视野
六、结语:发展的前景与策略

第9章 中国青年参与状况及其前景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参与的基本状况(1949-1977)。
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青年参与的基本状况(1978-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四、未来数年中国青年参与前景的宏观预测

第10章 中国青年与互联网
一、青年是谁?传媒与中国青年
二、1994-2000:“触网”——慢而奢侈的信息与沟通赋权
三、2001-2007:“玩网”——自我找寻与寓乐于网
四、2008-2014:“结网”——关系、参与和社区中的青年
五、互联网运用与中国青年发展之间面临的新问题
六、互联网深入扩展与中国青年健康发展的促进机制

第11章 中国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现象及其界定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
四、中国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原因分析
五、促进预防中国青少年犯罪相关机制完善的建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