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发展状况研究》:
所以,用15—59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更能够反映劳动力的实际供给状况。
15—59岁人口群体总量规模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自此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了。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有两种类型或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二元经济发展,另一个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历的新古典增长。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逐渐消失,意味着经济增长所依靠的主要动力源泉,经济发展依靠要素投入的模式,尤其是资本投入可以不变的劳动力价格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由此,经济增长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可见,我们可以把2004年作为中国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标志性年份,而2012年则是人口红利消失的标志性年份。很显然,这两个转折点之间的时间跨度长短,与人口转变特点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人口转变的早熟性质(或称为“未富先老”),使其处在这个区间的时间格外地短暂。
根据研究,日本经过刘易斯转折点的时间大约是在1960年。如果以人口抚养比开始提高的年份作为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达到的,两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点之间相隔30年左右。韩国在1972年经过刘易斯转折点,而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则是在2013年前后,甚至比中国还稍后才到达,其间相隔40余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