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建构:社会运行学派“五论”研究:a study on the "Five-Theory" of school of social oper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2537
  • 作      者:
    王力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力平,1979年生,甘肃定西人,社会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史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各级各类项目8项;出版专著《社区治理:理论基础与城乡互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部;在《甘肃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新秀奖等奖励及荣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学的发展是社会学学者、社会学学术、社会学学派、社会学学界等多元社会行动主体在中国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历史舞台上相互型塑、同构共生的结果。社会运行学派“五论”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在自觉中批判”和“在批判中自觉”的理论创新过程,其运行范式、转型范式、学科范式、互构范式、实践范式等一套解释范式,推动了中国社会学概念的革命以及革命的概念。王力平所*的《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建构(社会运行学派五论研究)》以郑杭生教授领衔的社会运行学派的“五论”为研究对象,按照“宏大背景—思想渊源—逻辑延展—关键议题—解释范式—自觉意义”的理路探讨了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 一个目标明确的本土化社会学理论体系”如何建构,并进一步提升发展成为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深层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建构/社会运行学派“五论”研究》:
  当西方社会的发展开始质疑现代启蒙所导致的种种现代迷信时,西方的第三次启蒙在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开始默默地发生,对理性本身特别是工具理性的反思,对技术价值的批判,对西方中心论的质疑,对宏大话语和普遍主义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和定位,等等,现代人从“启蒙本身的迷信”中解脱出来,重新理解并批判反思“后启蒙”时代。社会学理论持续发展需要对过去理论进行解释和反复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中心在欧洲,西方社会学理论以欧洲理论占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中心由欧洲转到美国。就在社会学中心的转移过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历一个从关注危机到强调稳定的转变过程。20世纪60年代,欧洲关于韦伯思想遗产的激烈争论开启德国社会学关于实证主义论战的序幕,70年代以后的西方社会学发展,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兴趣明显增长,使得马克思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正式被承认为与迪尔凯姆、韦伯齐名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奠基人之一,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也被视为社会学的三大传统之一。随着帕森斯的理论体系受到各方面的挑战,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急剧下降,帕森斯之后的美国不再有一种主导的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理论,冲突论、交换论、俗民方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理论等理论相继出现,西方社会学理论呈现出多元并存、群龙无首的局面。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主题、视角与目标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与述评
一  新中国成立前早期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
二  社会运行学派的“五论”
三  重建以来的其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构建
第三节  本研究的视角及目标
一  研究方法及思路
二  研究视角及内容
三  研究的目标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宏大背景:时代、社会、学术的三重变奏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两次“大航海时代”
一  人类进入第一次大航海时代的社会学境遇
二  迈进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社会学挑战
第二节  迈向开放的社会:从转型到快速转型
一  社会从守旧封闭到开放创新
二  社会从转型到快速转型
第三节  走向综合的学术:从综合走向更加综合
一  社会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综合趋势
二  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的综合趋势
第二章  思想渊源:古今中外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追问
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积淀与承传
一  古希腊进步思想的奠基
二  启蒙与理性的时代烙印
三  现代批判反思的多维立场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的思想溯源与返本开新
一  古代治乱兴衰思想的启发
二  前后50年的历史沉淀与勃发
第三节  中西社会学思想的融汇与交流
一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承传与创新
二  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反思与超越
第三章  自觉之路: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逻辑延展
第一节  理论与时代的互动:生成基础
一  对拨乱反正时代境遇的认识及总结
二  对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理解及思考
三  对中国社会学使命的反思及行动
第二节  理论的自我更新与发展:逻辑程式
一  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交集
二  社会学理论的双重逻辑
第三节  与西方社会学的对话:时代境遇
第四章  批判之维: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关键议题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一  “个人”的言说与社会的“叙事”
二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构”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一  历史视野中的“传统”
二  历史视野中的“现代”
三  社会学中的“传统一现代”理想类型方法
四  传统的被发明与现代的成长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
一  社会转型的理论分歧与对话
二  转型社会的现实思考与解读
第四节  现代性的“新”与“旧”
一  现代性的吊诡
二  现代性的跃迁
第五节  顶天立地与反思批判
一  世界与本土的勾连贯通
二  批判与建设的辩证统一
第六节  价值迷思与学术话语
一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
二  左右言他与话语有权
第五章  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解释范式
第一节  运行: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轴
一  社会运行:类型、条件、机制
二  秩序和发展:社会运行的核心追问
第二节  转型:现代性的本土脉动
一  广义转型论的实质内涵
二  “度”与“势”:转型实证研究的基本骨架
三  转型范式的理解及应用
第三节  学科:社会学理论本土化建构的知识根基
一  学科起点的差异和起步的相似
二  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本土化”
三  本土化运动中的社会学“中国化”
第四节  互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代话语
一  社会互构的理论基点
二  社会互构的逻辑理路
三  社会互构的实践映射
第五节  实践:回归经典的社会范域
一  实践的结构性巨变
二  “二维视野”的方法论意义
第六章  中国气派社会学理论的自觉意义
第一节  从概念的革命到革命的概念
第二节  朝向主客体并置的范式转换
第三节  从出场向在场的话语转向
第四节  理论回到实践与行动指向未来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的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的讨论
附录一  围绕本课题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感恩生活与悟道学术——获批郑杭生基金会学子项目感想
附录三  记忆中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深切缅怀恩师郑杭生先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