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1.分析社会发展阶段的几种尺度。①工业化尺度。钱纳里“标准结构”理论将一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②城市化(城镇化)尺度。美国城市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 1979年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认为经过实证研究,可以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一是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的初始阶段(initial stage)。城市化水平达到10%就表明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该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5%,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因此城市发展水平低,速度缓慢,经历的时间长,区域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二是城市化水平急剧上升的加速阶段( accelerationstage)。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30%以上,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推进人口开贻大量进入城市,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70%。但可能会出现地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交通便利后,许多人和企业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三是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发展平缓的稳定阶段(terminal stage)。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