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是《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的第三四辑,我们殷切期望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致力于推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希望能够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推动依据研究之实务(Research-informedPractice)和依据实务之研究(Practice-informedResearch),这意味着我们期待本集刊能够在两个方面加以着力:其一,研究来自于实务,透过实务工作经验来形成科学性的探究;其二,研究结果对实务工作有借鉴意义,运用研究证据来引导实务工作。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专题为“青少年正面成长”。该专题的主要论文来自石丹理教授和韩晓燕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就“共创成长路”计划在华东四所中学的实践,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对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有效陛进行了阶段性评估;该研究对于推动华人社会推动以实证基础的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具有重大意义。后面三位年轻学者的研究,都从青少年正面成长的视角出发,尝试去走进所谓的弱势、偏差青少年并与其共同成长。
除了《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专题之外,蔡启源教授对儿童性侵害的提议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回顾,探究了儿童性侵害的成因、影响和实务处遇,对儿童社会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台湾青年学者林秉贤和吕静淑将增强权能的取向放置于华人社会脉络对不孕症妇女所产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文化脉络的问题检视框架建构的必要性,并提出个人增能与社会增能的基本处置方针。
相信《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论文的正向视角,能给读者和服务对象带来大的赋能。下一期集刊的专题将为“流动和留守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研究”,期待*多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赐稿与分享。
本期专题:青少年正面成长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客观成效评估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主观成效评估
来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MH区安全成长项目课程设计为例
成长小组介入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实践研究
——以YT中学“美丽人生”成长小组为例
攻击性行为青少年增能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某工读学校“心教育”项目为例
儿童社会工作研究
儿童性侵害之检视:成因、影响与实务处遇
社会工作介入DMD儿童家庭服务的实务探索
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
冒险疗法对工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上海新生代流动人口生存现状及政策导向分析
全人成长:服务学习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实践过程
——以上海YJ社区“绿色畅想”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为例
青少年之“义气观”特点及其形成影响因素探析
从释放到增能: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提升抗逆力的行动研究
——以“阳光伴我行”项目为例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
华人社会文化脉络对不孕症妇女之影响及其因应行为
——建构社会工作处置增强权能取向之基本策略
失智症家庭vs失智症日间照顾服务之供需分析
——以某失智症日间照顾中心为例
城市流动儿童家庭亲子沟通小组工作的实践研究
增能视角下单亲父亲家庭亲职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
抗逆视角下单亲母亲适应历程研究
——以上海市PL街道“媛动力”单亲母亲家庭增能项目为例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