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三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845089
  • 作      者:
    石丹理,韩晓燕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石丹理,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问教授、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荣誉教授、香港心理学会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研究等,其领衔主持的“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是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华人地区青少年正面培育计划。已出版专120本,发表的书籍文章228篇,国际学术期刊文章超过500篇。
  
  韩晓燕,浙江嘉兴人,哲学博士(社会福利专业),上海市浦江人才,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婚姻家庭和青少年,主持国级、省部级及各类委托课题二十多项,发表论文、专和译100多万字。目前担任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总干事、上海市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闵行区橄榄枝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专家督导、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专家督导。
展开
内容介绍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是《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的第三四辑,我们殷切期望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致力于推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希望能够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推动依据研究之实务(Research-informedPractice)和依据实务之研究(Practice-informedResearch),这意味着我们期待本集刊能够在两个方面加以着力:其一,研究来自于实务,透过实务工作经验来形成科学性的探究;其二,研究结果对实务工作有借鉴意义,运用研究证据来引导实务工作。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专题为“青少年正面成长”。该专题的主要论文来自石丹理教授和韩晓燕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就“共创成长路”计划在华东四所中学的实践,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对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有效陛进行了阶段性评估;该研究对于推动华人社会推动以实证基础的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具有重大意义。后面三位年轻学者的研究,都从青少年正面成长的视角出发,尝试去走进所谓的弱势、偏差青少年并与其共同成长。
  除了《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专题之外,蔡启源教授对儿童性侵害的提议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回顾,探究了儿童性侵害的成因、影响和实务处遇,对儿童社会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台湾青年学者林秉贤和吕静淑将增强权能的取向放置于华人社会脉络对不孕症妇女所产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文化脉络的问题检视框架建构的必要性,并提出个人增能与社会增能的基本处置方针。
  相信《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论文的正向视角,能给读者和服务对象带来大的赋能。下一期集刊的专题将为“流动和留守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研究”,期待*多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赐稿与分享。

展开
精彩书摘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第34辑)》:
  最后,2hang(2001)发现福建省的初中生出现旷课、酗酒、吸烟、接触色情信息、偷窃及斗殴、惹是生非、侮辱他人及非法藏有受管制刀具的问题,这些都可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Dong,2007)。 
  由于以上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在中国日益加剧,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尽量在减少青少年遇上成长问题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有学者指出,儿童过渡至青少年及成人期间,由于经历不同的转变及挑战,往往较容易出现高危行为。延迟高危行为,以及培养青少年正向发展的质素是防止负面发展结果及协助青少年拥有良好成长结果的要素(哈添·奥马,石丹理,罗绮雯,2014)。 
  在香港,一项名为“共创成长路”赛马会青少年培育计划于2005年起开始推行,旨在香港推广全面青少年成长,服务对象为中一至中三学生。此计划为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资助,至今已推行近十年。此计划由香港五所大学的研究员在2005年共同设计,当中分为两层不同的培育活动:第一层培育活动是以15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而设计的一个普及并以课程为本的计划,目标为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会心理能力。课程中为各个年级学生提供20小时的培训,共40个教学单元。课程中引用的15个构念为: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抗逆能力、社交能力、正面行为的认同、情绪控制及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采取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决能力、自我效能感、明确及正面的身份、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参与公益活动、亲社会规范和心灵质素。
  ……
展开
目录

本期专题:青少年正面成长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客观成效评估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主观成效评估
来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MH区安全成长项目课程设计为例
成长小组介入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实践研究
——以YT中学“美丽人生”成长小组为例
攻击性行为青少年增能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某工读学校“心教育”项目为例

儿童社会工作研究
儿童性侵害之检视:成因、影响与实务处遇
社会工作介入DMD儿童家庭服务的实务探索

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
冒险疗法对工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上海新生代流动人口生存现状及政策导向分析
全人成长:服务学习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实践过程
——以上海YJ社区“绿色畅想”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为例
青少年之“义气观”特点及其形成影响因素探析
从释放到增能: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提升抗逆力的行动研究
——以“阳光伴我行”项目为例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
华人社会文化脉络对不孕症妇女之影响及其因应行为
——建构社会工作处置增强权能取向之基本策略
失智症家庭vs失智症日间照顾服务之供需分析
——以某失智症日间照顾中心为例
城市流动儿童家庭亲子沟通小组工作的实践研究
增能视角下单亲父亲家庭亲职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
抗逆视角下单亲母亲适应历程研究
——以上海市PL街道“媛动力”单亲母亲家庭增能项目为例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