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4560
  • 作      者:
    卢汉龙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旨在阐述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总结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成就和经验;梳理社会管理体制理论发展的脉络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分析社会管理体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举措;展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前景。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只有在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它持有相对一致的态度时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初,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人、农民、城乡劳苦大众以及小知识分子带着强烈的“翻身感”拥护共产党和拥护人民政府。这是我们实施有效管理的群众基础。但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旧社会遗留的各种积淀依然使相当部分的群众,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学者和专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民族资本家等对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政府的管理持观望、怀疑甚至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在领导艺术和管理方式方面十分注意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利用政治意识形态的管理功能,注意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来实现党的执政和政府管理。
  首先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它从学习社会发展史、了解猴子变人、了解唯物史观、树立劳动创造世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观点人手,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访问苏联期间,毛泽东同意了斯大林的建议,由尤金来协助把自己写的文章、起草的文件、报告等编辑成选集出版。1950年12月和1952年4月,《人民日报》分别重新发表了毛泽东两本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正式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列宁全集》3卷、《列宁文集》(两卷集)、《列宁文选》(共7册)、《斯大林全集》13卷、《毛泽东选集》3卷。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在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间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的高潮。这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和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契合与相通之处。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并加以运用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基因,也是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它成功地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
  党中央和毛泽东除了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对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向京津两市的高校教师作了《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报告,号召各高等学校教师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党在思想界和文化界领导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对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斗争。意识形态的胜利保证了无产阶级的专政,但是这种讨论后来发展成一种政治批判运动,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大批判运动模式的先河,具有一定的消极后果。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中国的社会与中国社会的管理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管理
三、本书的研究结构
总论
第一章 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从稳定政权开始的社会管理(1949-1957年)
第一节 强化基层社会的组织建设,改造旧社会
第二节 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新中国
第三节 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二章 构建指令性社会管理模式(1958-1977年)
第一节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公社”与“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三节 管理的悖论:“大锅饭”里的不平等
第三章 与改革开放同行:从放松管制开始的社会管理(1978-1992年)
第一节 社会管理问题推动改革开放
第二节 社会主义管理原则的转变:从“大同”到“小康”
第三节 管理形态的转变: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
第四章 市场化转轨与社会管理的“经营化”发展(1993-2002年)
第一节 从社会行政管理到社会经营管理
第二节 开启与提升社会管理法制化
第三节 社会管理的结构分化与重心下移
第四节 社会管理方式手段的市场化发展
第五章 改革深化到社会领域:现代社会管理的体制转型(2003-2009年)
第一节 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管理体制转型
第二节 体制转型的新思想、新理论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引导实践的探索

分论
第六章 人口管理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管理政策
第二节 户籍管理制度
第三节 人口管理政策的反思与前瞻
第七章 婚姻家庭的社会管理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第二节 以法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多手段综合型管理
第四节 道德、舆论和习俗对婚姻管理的作用
第五节 确立家庭成员权利义务为中心的管理
第六节 梳理亲子关系和代际亲属管理
第七节 反思与前瞻
第八章 基层社区管理
第一节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沿革
第二节 农村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
第三节 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未来转型问题
第九章 社会治安管理
第一节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体制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体制的功能与问题
第三节 建立群防群治系统
第四节 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
第十章 社会组织与治理转型
第一节 新中国社会组织概貌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治理转型
第三节 问题与未来发展
第十一章 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从社会主义“福利”到社会保障
第二节 “再分配”筹资渠道的变迁
第三节 城镇劳动者福利和保障制度
第四节 农村集体福利和保障制度

结论 从“管理”到“治理”:走向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社会管理范式转型: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走向多中心的公共治理
二、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公益化、市场化、社会化多渠道并存
四、社会治理手段复合化:行政、法律、经济、科技、道德五维一体
五、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化:利益表达-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社会平衡-社会应急等机制
六、社会治理人文化:文化重塑与社会软治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