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方向》:
在此期间,康有为也开始撰写《大同书》。他融合儒家大同学说和基督教平等观念,吸纳达尔文进化论与傅里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建设一个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其中对妇女解放、奴隶解放、取消国界、取消阶级、政府议会化的展望和构想,颇具想象力。不过对康有为等维新派来说,却找不到实现这些梦想的途径。毛泽东后来就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如何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呢?维新派认为仅仅“师夷长技”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需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特别是应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君主立宪。这是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政体的一次勇敢尝试,也说明维新派对“改革”和“开放”的认识超过了洋务派。在改革问题上,他们认为“小变”“中变”都不能救国,必须实行“大变”,即彻底改革。在开放问题上,他们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说,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显示出更为开阔的思想眼界。
对于变法的迫切,康有为在一次演说中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不变法,必亡国!”严复也在《救亡决论》一文中指出,“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第一次向国人提出“救亡”的口号。
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在103天的时间里,光绪发出了110多条诏令,涉及科举、工业、商业、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试图全面革新。其中,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保荐贤才;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许其自谋生计。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主要有: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和淫祠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以上这一系列新举措,其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民族复兴,同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却因触犯到封建守旧分子的既得利益,故而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与百般阻挠。加上维新派寄予厚望的光绪皇帝,手中并不掌握实权。最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宫廷政变,将光绪软禁在瀛台,并杀害了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等”戊戌六君子”。新政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全部被废除,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