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幸福
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实现中国梦,就是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舒心。人民幸福体现在收入提高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美好梦等多个方面。人民幸福最能体现中国梦内涵多彩的一面。
收入提高梦。国民收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百姓心目中的中国梦必然要包括钱袋子鼓起来。党的十八大向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宏伟目标引起外界高度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在经济呈现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居民收入增加,就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中国梦实现之日,必是中国人个人财富得到大大增加之时,是藏富于民之时,是国强民富之时。
住有所居梦。在城市里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舒适而体面的房屋,是每一位市民的最重要梦想。有人已经有了房子,但也有不少人没有房子。部分有房人的居住条件差、面积小,他们梦想换一套大点的好点的。以“蜗居”为名的电视剧的持续热播让人们切实看到了中国人面临的住房困境。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出了国人对家的感觉、对房子的重视。可以说,从古到今,居有定所、居有所安是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情结。面对日益上涨的房价,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仍然是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最迫切又最现实的梦想。为遏制房价陕速增长,中国领导人想了很多办法,下发了条条禁令,效果已经显现。对于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希望渺茫的不少低收人家庭来说,政府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是其实现安居梦的重要途径。这一点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于早些年前就开始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例(棚户区改造即指对条件简陋危旧住房的集中区进行改建完善)。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由此开启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序幕。这一工程因此被称为辽宁“一号民生工程”。短短10年时间里,辽宁省累计投入资金730亿元,改造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让70万户计211万棚户区居民住上了新房子。加上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辽宁省10年来有近400万户家庭借助这项惠民工程实现了安居梦。这一经验被推广后,全国各地开始了棚改工作,同时国家还计划建立上千万套保障房。
……
一、风云际会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历史底色
(二)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
(三)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二、多姿多彩中国梦
(一)国家富强
(二)民族振兴
(三)人民幸福
三、众望所归中国梦
(一)执政目标的新高度
(二)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三)价值认同的新坐标
四、独具特色中国梦
(一)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国家发展观
(二)中国梦的文化特色
(三)中国梦的国情特色
(四)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五、实干托起中自梦
(一)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五)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