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4)/爱与创造》:
让自己有用武之地——陈泽瀚自述规划城市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出生在中国香港,在香港读到了小学四年级,随后在广东上完初中。后来,妈妈将工作地点迁移到北京,我也随着她转学到了北京,进入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剑桥国际中心。
高一下半学期,老师问我对什么专业感兴趣,我当时脑子里一转,想到了设计。虽然我的理科成绩不错,但我对于理科行业着实提不起什么兴趣。我从小就学习绘画,在小学的时候跟随一个很有造诣的老师入了门,一直学到高中。我也从最初的手绘逐渐转化到在电脑上绘画,因为很多的创意设计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
我妈妈是做房地产生意的,我从小受了不少有关建筑设计和布局方面知识的熏陶。小时候,我玩过一个游戏,叫作《模拟城市》,因为这个游戏我开始对城市规划产生兴趣,也了解到学习城市规划所需要的素质。童年的时候我就知道中国香港的城市规划受到了英国的影响,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我想如果学了城市规划专业,将来可以力所能及地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些贡献。
那段时间,我也阅读了很多国外关于城市规划的文章,我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觉得这个专业很适合自己。我还了解到英国高校这门专业所要求的专业课分数处于中间水准,不高也不低。所以在高一下半学期,我就早早地将自己未来的专业确定了下来。
着手做准备关键词:专业预备当时,我认识几个学姐,她们在大学里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我向她们求教关于申请这门专业的要求。她们告诉我大学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按照要求设计城市现状和未来的规划草图和模型。
为了给申请大学做准备,我将自己平时的绘画设计作品装订成册,其中包括我对城市设计的创意。这些作品大部分能反映了我的创意构思,因为我了解到相比于绘画功底,大学更看重你的创意思维。平时的闲暇时间,我会阅读建筑类杂志,而我的很多创意都是从中被启发的。
后来我申请的UCL(伦敦大学学院)并没有给我布置任务。高二寒假,我去了新加坡,去感受他们是如何把环保理念融人城市建筑规划中的。那趟实习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了解到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理念,认识了不少新式的建筑材料。
我眼中的城市规划在我的认知里,在国内做城市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堵车问题。道路规划发展对经济、民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我从小在香港长大,曾目睹过香港在道路规划方面所做的一些有效的尝试。香港的道路上设立各种天桥,借助不同的地理方位控制车流量。而在北京,我发现有一些道路建得很宽,车流量却很小,一些道路建得很窄,车流量却很大。
道路规划应该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如今英国有很多房屋和道路都是前两个世纪的产物,甚至有些地方的道路还是用石子铺成的。而在中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并没有考虑到长期发展的问题,有些大楼刚刚建好,因为修路规划要立即拆除,这是很严重的资源浪费。我记得还在广东时,妈妈在车上给我指看道路两旁的烂尾楼。那时我就看到了城市发展中畸形的一面。
另外,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污染的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因为最终很多企业和政府花在治理环境上的费用比当时获得的利益要多得多。
不可思议的进步2014年,我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的预录取通知书。但如果是在3年前,我不敢想象自己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初中时,我完全没有目标和方向,也不爱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下等水平。来到剑桥中心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当时报名读剑桥中心高一的人有80多个,经过3年的大浪淘沙,最终就仅剩下40多人。我想如果自己不努力可能连高中都读不下来。原来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努力过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有潜力的。
初中,我就读于广东的一所偏重文科的学校,所以刚来到剑桥国际中心的时候,我的理科学习相当吃力,我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化学这门课。高一,我的化学成绩一直不及格,当时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那段时间,我选修了6门课,基本上每天在化学上要花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化学大考我拿到了A+的成绩。
在高中应该做点什么关键词:丰富人生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高一那年我几乎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我喜欢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做事,不怎么和其他人交流,与老师的接触更少。后来,我的导师王桂岚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告诉我,如果我在高一就申请大学,没有一所大学会接收我,因为我一点学业之外的经历都没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