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踪雨迹 武德纪事(套装上下册)》:
隐约猜得事情始末的世民徐徐点了点头,本想上前安慰,可望见父亲落寞的神情,一时未敢开口。
犹豫了少刻,李渊拍了拍爱子的肩头,转而又以有些埋怨的口吻慢慢吐字道:“世民啊,你母亲窦氏是个精明能干的贤妻,这些年给为父分了不少忧,可她就是容不下其他女人,若非……唉!可怜静娴不顾其父反对,辛苦为我生下智云,谁料智云降生后不久,她便撒手人寰,连孩子也不知所踪……” “万大人那里可有什么消息?难道他就忍心对自己的外孙置之不顾吗?”因听得心急,世民一反常态,高声询问道。
“万大人怎么可能不去找?几月来,我们寻遍了大兴城方圆数百里,无奈智云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的老岳父由于思女心切,不久后郁郁而终……”顿了顿,李渊自顾自地呢喃道,“这二十几年来,每当想起静娴他们母子,为父心中便隐隐作痛,虽然已知无望,但总觉得智云那孩子有时就近在咫尺……” “父亲,那孩子身上可曾佩戴了什么信物,或者是否有何标记?世民即便赴汤蹈火,也愿将智云兄长找回!”察觉到一丝希望的世民急急追问道。
李渊哽咽了半晌,摇摇头,无奈地说:“智云出生之时,为父曾亲手在他左肩上刺了一个‘云’字,可其母已亡,想必他也是凶多吉少,恐怕如今早就不在世上……” 听了父亲这深埋于心底许久的秘密,世民也十分悲伤。玄霸的早天已让全家愁云惨淡,而重新浮出水面的这段陈年旧事则更令李家父子扼腕叹息。
在江都城郊一座被废弃多年的破旧庙宇,已徘徊于生死边缘好几日的宇文成都终于缓缓睁开了惺忪的双眼。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他隐隐听得不远处传来的刺耳咒骂声,那声音无比熟悉,除了他的宿敌李玄霸外再无他人。再抬眼看看这陌生而简陋的禅房,更加让其无比落寞。
想他宇文成都生于大隋盛世,祖父宇文述乃开国功臣,父亲宇文化及则位列当朝宰相,身为家中长孙的他自小克勤自律、文武兼修,十几岁便跟随主上转战南北,立下赫赫功勋,不仅赢得了“天下第一”的美名,还被大业皇帝加封为天宝将军。虽然自年少时起他便荣光万丈,但除去忠君与敬父外,他最珍视的只有两样:一是其一生所挚爱的安阳公主,二是其傲视天下的那身好武艺,可最终这两者皆失去了。时至今日他犹清楚记得,当年杨广和萧皇后将贺宁许配于他时,他是怎样欣喜若狂。殊不知接下来等待他的竟是大婚当日新娘无情的逃婚,当舍尽尊严,在外苦寻了许久的他把因李世民负情而自尽的贺宁救回后,得到的却是一句“我杨贺宁这辈子就算死也不会嫁给你!”可叹自己十几年来细如涓流、无私无悔的付出,非但未能将其打动,反而一直为她所窃笑。从军以来,他不怕流血,不惧受伤,也不畏丢了性命,唯一怕的只是折了自己那身傲骨,然而晋阳宫外誓死护驾的他竞被一个小他好几岁,且心智愚钝的李玄霸打得遍体鳞伤。
到此为止,命运并未停止对他的捉弄,继失去一生挚爱和“天下第一”的美名后,他又遭遇了王朝的将倾、父亲的反叛和与主上、亲人的生离死别。一直以来,他宇文成都只想做一个尽忠爱国的好将军和恭谨孝顺的好儿子,无奈主上昏庸,又好大喜功,暴虐成性:父亲贪婪,整日施奸害人,进献谗言。由于不能背弃这二人,他只得默默忍受,在不断忤逆其意旨,极力挽救那些忠臣良将、英雄豪杰的同时,与自己心目中的那些好汉不断冲突,拼死护卫着大隋疆土。
四明山一役,他放走了宿敌伍云召等人,保全了龙舟上杨广和满朝文武的安危,可自己却在十八路反王的合力围攻下被打得气息奄奄,并患上了终生难愈的呕血症。随后,安阳公主违抗父命前往并州,间接帮助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起兵攻占西京大兴,其父宇文化及又趁乱于江都发动政变,逼迫他亲手砍下了主上杨广的头颅…… 回想这二十几年的蹉跎人生,起初的他是那样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可不知怎地,竟会落得今日这般万劫不复。不觉间,过往的一幕幕反复在其脑海间回闪: 大业十二年,因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且在雁门关遭突厥铁骑围困,大隋国力骤衰,天下反王群起。
杨广为逃避灾祸,不顾群臣反对,抛弃中原的大好河山,第三次南下江都。
自登基以来,大业皇帝建东都、修长城、开运河、拓疆土,足迹遍及江南、塞北和西域各地,虽不乏劳民伤财和刚愎自用,却也创下了不少利于千秋的功业。然而,为实现其政治理想,他不顾国情民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将百姓和国家置于水火之中,搞得华夏大地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此番他三下江都,使原本满目疮痍的江山更加岌岌可危,百姓由于不堪其暴政,纷纷竖起反旗,曾盛极一时的大隋王朝风雨飘摇。
大业十三年,在次子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与鼓励下,并州留守李渊顺应时势,决意反隋,无奈万事俱备,只差名正言顺的兴兵之由。恰巧此时杨广的爱女贺宁因思念心上人世民,不顾其父皇反对,独自来到并州,试图劝说李家父子发兵助代王杨侑击退包围于东都洛阳附近的瓦岗军,解救越王杨侗,继而打开北上通道,迎接陛下回归大兴。反心已决的李家父子假意答应了贺宁的要求,打着南下救驾的旗号,利用其公主身份招募十万勤王之师,攻占了隋朝的西京大兴,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控制了朝廷大局。适时,杨侑被迫加封李渊为唐王,官拜尚书令,其长子建成为唐王世子,次子世民为秦国公,三子元吉为齐国公,四子玄霸为赵国公。为李家父子所骗的贺宁伤心欲绝,几经周折才逃脱李家的控制,可因羞于面对父皇、母后,寄留于江都郊外的农舍,久久不敢回宫。几月后,闻得公主消息的宇文成都匆匆来寻,终于将其接回杨广身边。然而,仅过了不到一年的光景,危如累卵的大隋终于迎来了它凄惨的末日。
面对内忧外患,杨广不思励精图治,挽回败局,反而下令修建丹阳宫,打算迁都至此,利用长江这条天堑隔江而治,以保得半壁江山。眼见着大业皇帝抛弃关中,倚重江南,骁果将士因思乡心切,纷纷叛逃。杨广察觉禁军躁动,大力镇压,甚至还连坐其将领,搞得营中人人自危。为保全性命,在禁军头领司马德戡、元礼和裴虔通的煽动下,赵行枢、元敏、孟景、唐奉义等大小官员和成批兵士准备集体叛逃。然而,由于宰相宇文化及和其二弟宇文智及的介入,原本单纯的逃亡演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政变。
奸相宇文化及见大隋王朝时日无多,杨广又滞留江都,一意孤行,积蓄已久的愤懑与野心悄然而生。
他瞒着长子宇文成都,纠集宇文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赵行枢、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等人,利用禁军将士对昏君的不满,巧言策动其谋反,并造谣谎称杨广已获悉禁军叛逃的消息,欲用毒酒将之杀害,一下子便激起了禁军大小头目对主上的怨恨。十几万将士群情激奋,推举宰相宇文化及为首领,个个摩拳擦掌,誓杀昏君。可惜,这老贼机关算尽,但在最后关头其谋反的消息还是传到了爱子耳中。
获悉这一惊天阴谋的宇文成都既不愿当叛臣贼子,又不忍告发父亲,只得跪在宇文化及的书房,苦苦哀求他改变心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