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空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5583
  • 作      者:
    程明盛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程明盛,生于湖北应城,1994年辞去机关工作南下赶海,以新闻为业,辗转东莞、珠海、中山,发表数百万字新闻作品,获广东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山新闻奖数十个,当选中山市首届十佳记者,入选《当代南粤记者》。现任中山日报社总编辑助理、中山日报新闻总监。
展开
内容介绍
  程湾是一个仅有四五百人口的江汉平原村落,既不靠城市,又远离改革开放前沿,没有名山大川等先天性旅游资源可以利用,没有可以提振家乡的商贾名流,这样一个寂寂无名的村落,代表了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生态,可以成为探究中国30多年城市化大迁徙的人口迁出地样本。
  《大国空村》作者以真挚的人文情怀,长期关注农村城镇化,追踪自己的村庄及乡亲4年,记录一个空心村的命运沉浮,以非虚构写作笔法,深入描写几十个人的不同命运,镜像式呈现当下乡土社会,小角度剖开中国乡村的一个断面,呈现大时代的社会小切片,描摹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现几代人的乡愁,寻求城市化中国的情感共鸣。
  《大国空村》以作者的家乡为点,以农村城市化为线,生动再现了中国农民诀别式迁徙后的内部瓦解,以及亲酬定律、乡酬定律下的异地重构,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浓缩版乡村命运图,为时代作证。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国空村》:
  我曾经背弃村庄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背弃落后的家乡。
  20多年前,我还在家乡孝感市教育机关工作,村里偶有乡亲登门拜访,自己觉得算个村庄名人。1992年,镇上征用村里土地兴建三屋泵站,给了村里部分农转非指标,这是那个时代村里人梦寐以求的事,许多年轻人获得了指标,条件相当的大弟弟却被排斥在名单之外。我找村干部理论,想知道指标分配标准,可村干部一句话将我噎了回来:“你们三兄弟已经有两个考学出去了。”我知道这是歪理,我们考学靠的是苦读,何况小弟弟的自费中专花了几千块钱报名费。但那种“爱上哪告告去”的蛮不讲理,让我明白了,村庄不是说理的地方。
  1998年,我离开家乡机关南行已经4年了。一个夏日的晚上,家里打来电话说,大弟弟因为过去超生的事,被抓到镇里关起来,逼着要交3000块钱罚款,怕他在里面挨打,想我筹点钱回去。他们在电话里最委屈的是,村里同样情况的人没罚,可能看我们家有人在外面,就拿我们开刀。从家人的叙述中,我知道大弟弟第二个孩子是被捉去引产下来的,按说已经落实了计生政策,不用罚款,之前一年却被罚了400元,当时说好以后不再找了,不料这次又找上门来。末了,父母叹息一声:湾子里住不下去了。”那时,年届六旬的父母经人介绍,到我曾工作的孝感市的运管处当起门卫,一次次被村里追讨提留统筹。
  2000年春节前后,我偕新婚的妻子回了一趟双方老家,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对方父母,第一目的地湖北,第二目的地才是浙江。
  飞机晚上9点左右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把我们从广东的暖冬投进湖北的严寒,妻子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将脖颈系上长长的围巾,羽绒帽将头脸蒙住后几乎只剩下一双眼,仍不住地喊冷。我猜想妻子是因为陌生而心生畏惧。
  开“面的”的姐夫早早迎候在机场,我们步出机场,姐夫麻利地把我们的行李装进车厢。我们的车没有奔向老家应城,而是径往父母工作的地方。门卫需要365天值守,春节也要有人留守。
  我细细打量起父母的工作生活地。这是一间八九平方米的门房,吃住都在里面,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油烟的味道,墙面和桌子尽管经过精心打扫,但难掩常年煤烟熏染后的灰黑。我有点难过,离开家乡6年了,没能给父母安置一个窝,还要让他们在城市里起早贪黑,给家庭分忧。
  夜已经深了,我和妻子住到了当地的孝感宾馆。
  那是我当年在机关办公室工作时,经常安排会务、接待客人的地方,距我当年的工作单位和宿舍只有两三百米距离。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在自己工作5年多的城市,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单位里已经没有了我的小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还是姐夫开车,一家人回到了熟悉的村庄,那里住着大弟弟一家四口。村庄以带点惊喜的热情迎接我们,隔壁邻居、伯父伯母、叔叔婶娘,还有探头探脑的孩子,一拨拨地拥进房间,为的是看一眼初次登门的新媳妇,吃一口迟到的喜糖。不断有人过来邀我们去家里做客,实在吃不下了,乡邻就送来不少土鸡蛋,算是对没有招待的弥补。
  妻子很快感觉到对村庄的不适应。先是穿着皮鞋的我们,在霜冻后泥泞的村庄里,走几步就步履沉重,因为鞋底拖着沉甸甸的泥,甩也甩不掉。更让妻子不适应的是,家里没有厕所,只有茅坑,妻子也许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茅坑,心有余悸地说:“这厕所太可怕了,居然是两块木板搭在茅坑上,踩上去颤悠悠的,如果这木板条子断了,人就掉粪坑里去了。”看得出妻子的眉头越来越紧锁,但一直在努力克制着。送客的间隙,我提出到田间地头走走。
  在没有村人出没的田头,妻子终于情绪失控,一个电话打给已回舟山的小姨子,带着哭腔哀求:“你一定不要跟我老公的弟弟谈恋爱,一定不要嫁到这个村子来,这地方没法住。”到这时,我才确知,弟弟跟小姨子恋爱了。几个月前,我们结婚后,把多出来的两个房间让给了他们,没想到成就了一段地下恋情。
  我在曾经工作的孝感没了小房间,如今连乡下的大房子也惹人生厌,而白发苍苍的父母还要在这里度过余生。一股内疚感油然而生,我想让亲人离开村庄。
  当晚,一个没有预兆的家庭会议召开了,话题由我挑起,没有跟妻子商量,似乎就做了决定:在孝感买套房子,旧房子也行。我依据当年在孝感和应城得到的二手房信息,预计的价格是6万元,由我出大头,约4万元,大弟弟筹2万元。谢天谢地,妻子没有对我的慷慨提出异议。
  当年,家人以超出预算的价格,分期付款在孝感买了一套三居室,简单装修后,全家移居孝感,从此告别村庄。侄子从村小转学到孝感,侄女后来到城里上了小学;大弟弟考取驾照后,经姐夫介绍做了“面的”司机。
  ……
展开
目录
自序:一个村庄的乡村命运

梦回家乡
我曾经背弃村庄
再回故园物是人非
重新发现家乡
程湾的前尘往事

乡村镜像
灌了河水的秧苗大多枯死
麻将桌上的乡土中国
归乡路上的“人情劫”
我们的校园被时代淹没了
父母的故乡不是我的家
乡土随乡村大戏一起谢幕

村庄群雕
空巢家庭:相距百米两位老人一周内相继自杀
老耕家:人工再上涨种粮可能不赚钱
留守孩子:学生只有高峰期五分之一
跳“农门”族:最后悔的是花钱买了户口
乡情圈:第二故乡的聚散离合
新女性:乡村女性的变化
求职族:从民工“搵工难”到大学生就业难

城市化路径
端阳:一个汉正街之家的命运沉浮
小海:从小货郎到“西南日化王”
华生:开飞机的他开着小车回乡
军军:入伍落空的18岁青年离家出走
夏平:农家小屋藏职业期货投资者
肖平:把网吧开到深圳北站附近
大尧兄弟:从搬运工到家电代理商
习华:13万买中拆迁房赚了近百万
春伯母:被女儿婚姻改变的家庭命运

城乡碰撞
木兰:从沈阳工地九楼摔下获赔30万
新生:一家三口三年走不出传销梦
小峰:腊月廿六天上掉下170万拆迁馅饼
德德:忙了30年的小生意一停就是一年
宽窄:两口子连续两天遭遇车祸
丁当:交了3年的社保是不是没用了
盼盼:网购的劣质热水器泡了婚房
毛婶:异乡车祸撞出城乡3倍差距

都市屋檐下
良哥:20多年黑户想恢复户口
丹夫:谁知建筑工万元月薪背后的艰辛
享文:小学毕业的他在一所知名大学工作
安迪:儿子在武警部队当了“逃兵”
月生:我这“胶囊旅馆”恐怕开不长久
腊子:一个装修项目,公司拿走36%装修款
爱华:缺席小儿子的春节婚礼
复华:终于说服儿子跟着开麻辣烫店

乡村行为逻辑
老支书:带着30多人闯了市委大院
萍儿:货车停在家门口惹来一场亲戚官司
桂桂:两次惊人巧合的车祸
胡生:村里第一种粮大户被撞身亡
金平:住了27年的老宅哪里舍得拆
安可:我这一生毁在了装卸公司

守望家乡
村支书:背负40多万村债一筹莫展
权哥:从政协委员到上访户
冬生:从走投无路到纳税的开发商
丽人:回乡创业,就想离孩子近一点
喜叔:一个单职工的田园梦碎了
幺哥:还住在40年前的泥坯房里
幺叔:脚裹厚纱布,卫生院清洁工作还不能撒手
雄鹰:投资家乡回馈乡亲

结语:致终将消逝的村庄
后记:这本书是村庄为我写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